王睿
數學學習方法指導是教師通過一定的教育途徑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誘導、診治,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靈活運用于學習之中,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的方法. 實踐證明,忽視了“學”,“教”就失去了針對性,教學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教師現在的使命不是向學生教數學,而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去學數學,從而掌握數學知識和能力. 因此,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指導學生學好數學,交給學生一把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
一、引導學生學會預習
學生往往不善于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么作用,預習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 在指導學生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做到: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別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 因此,重視預習指導對提高初中新生的學習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讀書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新學一個章節內容,先粗粗讀一遍,即瀏覽本章節所學內容的枝干,然后一邊讀一邊勾,粗略懂得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所在,對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記號. 然后細細地讀,即根據每章節后的學習要求,一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掌握本節知識的概貌;二細讀,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復閱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記號,以便帶著疑問去聽課. 方法上可采用隨課預習或單元預習. 預習前教師先布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 實踐證明,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指導學生學會聽講
初中學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因此,重視聽講指導,使他們學會聽,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 在聽課方法的指導方面要處理好“聽”、“思”、“記”的關系.
“聽”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識,應指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1)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2)聽知識引入及知識形成過程;(3)聽懂重點、難點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點);(4)聽例題解法的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5)聽好課后小結. 教師講課要重點突出,層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滿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講授時間,使學生聽之有效.
“思”是指學生思維. 沒有思維,就發揮不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思維方法指導時,應使學生注意:(1)多思、勤思,隨聽隨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膽提出問題;(3)善思,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歸納;(4)樹立批判意識,學會反思. 可以說“聽”是“思”的基礎關鍵,“思”是“聽”的深化,是學習方法的核心和本質的內容,會思維才會學習.
“記”是指學生課堂筆記. 初一學生一般不會合理記筆記,通常是教師黑板上寫什么學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記”代替“聽”和“思”. 有的筆記雖然記得很全,但收效甚微. 因此在指導學生作筆記時應要求學生:(1)記筆記服從聽講,要掌握記錄時機;(2)記要點,記疑問,記解題思路和方法;(3)記小結,記課后思考題. 使學生明確“記”是為“聽”和“思”服務的. 掌握好這三者的關系,就能使課堂這一數學學習主要環節達到較完美的境界. 課堂學習指導是學法中最重要的,同時還要結合不同的授課內容進行相應的學法指導.
三、指導學生學會復習
復習可分為三種,即課后復習、單元復習和總復習.
1. 課后復習的指導. 復習不是機械的重復和再現,它是課上學習的延伸. 正確的方法是圍繞聽課的思路,從教材主要內容、解題方法、數學思想、新舊知識的區別與聯系進行思考,通過回憶與對照,使新知識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真正轉化為能力.
2. 單元復習的指導. 單元復習是一種系統的復習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提高數學能力的過程. 一般是在學完一章教材后進行的. 對于每一章內容的復習,教師應指導學生系統復習每一節內容,切實掌握每章的概念、公式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在此基礎上按知識間的邏輯關系畫出本章的知識結構圖,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這對深化知識、積累知識、提高能力起到很好作用. 指導學生充分運用對比、聯想、歸納等方式,不斷總結規律,發展自我思維,解題時思路上較快找到突破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增強數學能力.
3. 總復習的指導. 總復習是一種較大范圍的系統復習. 復習時,指導學生可以打破原有知識上的學習順序,抓住知識主要線索來進行,把有共同性質的內容加以系統整理,以提高復習效果. 指導學生在掌握重點內容基礎上,明確知識體系,搞清楚各部分內容的縱橫聯系,駕馭教材,掌握全局,為數學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 總復習時,還應指導學生探索解數學題的基本思路與方法,如探索規律題要學會列表格,才能較容易找到每個題的規律.
總之,對初中新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必須與教學改革同步進行,協調開展,持之以恒,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絡,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同時要理論聯系實際,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