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佩昌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牙周牙髓聯合病變(PECL)療效及其可能的影響因素。方法:納入131例患者,共有PECL患牙162顆,使用牙周治療配合根管治療。分析治療后的痊愈率、顯效率及失敗率,其中痊愈率及顯效率合并為有效率。使用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有效的可能因素。結果:66顆患牙痊愈,63顆有效,33顆失敗,總有效率為79.63%,原發牙患對療效無影響;首次出現癥狀至就診時間的時長及復查次數是影響療效的因素。結論:牙周治療配合根管治療是治療PECL的有效手段;及早就診和規律復查是提高療效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牙周治療;根管治療;療效
[中圖分類號]R7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8-1387-02
牙周及牙髓解剖結構上存在溝通,因此兩者的感染或病變可相互影響[1-2]。當患牙牙髓炎癥及牙周破壞時,即稱為牙周牙髓聯合病變(PECL)[3]。PECL是臨床上常見病癥之一,尤于老年人多見,其臨床情況復雜,治療難度較大[4]。筆者經過臨床實踐,對131例(162顆)PECL患牙采取個性化綜合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并發癥少且保存了大部分患牙,現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收集確診為PECL患者131例(162顆患牙)。診斷依據參考文獻報道[2],主要依靠患牙周和牙髓臨床及X線表現并排除繼發于其他疾患者。其中男性60例(73顆),女性71例(89顆)。162顆患牙中包括前牙21顆,前磨牙42顆,磨牙99顆。原發于牙周疾病患牙(59顆,36.42%)少于原發于牙髓疾病(84顆,51.83%);而一起病即兩種共存者更少(19例,11.73%)。
1.2方法:針對患者具體情況綜合治療其牙周及周髓疾病。簡述如下:①牙周治療:根據牙周病變情況,病癥輕者予刮治術;病癥重者予米諾環素局部治療,必要時手術治療;②牙髓治療:進行牙周治療的同時予牙髓牙體治療,全部予根管治療。根管治療按常規進行,盡可能徹底預備和填充根管。治療后于3個月、6個月及1年后復查。
1.3療效評定:按患者最后復查時間(若復查時間長于1年,則取治療后1年來評定療效)使用文獻方法進行療效評定。共分為痊愈、顯效及失敗3個等級。①痊愈標準:臨床癥狀消失,患牙無叩擊痛;牙齒固定,咀嚼功能絕大部分恢復;牙周間隙正常、牙槽骨尚完整、無明顯破壞跡象;②顯效標準:臨床癥狀消失,牙齒松動好轉,咀嚼功能有所恢復;牙周間隙大致正常、牙槽骨雖有破壞跡象,但尚不明顯;③失敗標準:臨床疾病仍然存在,患牙叩痛存在;牙槽骨吸收、破壞明顯;根尖周仍然存在低密度影、甚至擴大。痊愈+顯效合并為有效;失敗則為無效。
1.4統計分析:所有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以頻率及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分析治療失敗因素使用logistic回歸分析。
2結果
3討論
牙周和牙髓在解剖結構上存在溝通,因此不同原因引發的牙周或牙髓疾病可能相互影響,最終導致聯合病變的發生[3- 4]。因為牙周和牙髓發病過程通常十分緩慢,患者來診時已合并PECL,追問病史有助于甄別PECL原發于牙周或牙髓。但值得注意的是,對于PECL治療,其原則大致相同,均需同時治療牙周及牙髓病變;而且,原發于牙周或牙髓疾病對療效無影響[5]。因此,區分牙周或牙髓病變在很多情況下意義不大;但明確病程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因為病程長者預后通常較差且常需配合詳盡的牙周治療,而病程短者通常不需要作牙周深部治療即可獲得滿意療效。確實,如本研究所示,首次出現癥狀至就診時間的時長是導致療效失敗的危險因素之一。
除了牙周治療外,牙髓牙體治療是PECL治療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來說,徹底、完備的根管治療是必需的。而對于填充物的選擇,臨床上常用的有碘仿氧化鋅丁香油糊劑及根管充填糊劑(主要成分為氧化鋅強的松龍醋酸鹽)。這兩種填充劑各有優點,前者殺菌效果好并能減少創面分泌物及促進組織愈合;后者止痛效果明顯,亦具有良好的抑菌及收斂作用;與牙本質貼合效果好、密封性佳。有報道稱采取氧化鋅強的松龍醋酸鹽效果較碘仿氧化鋅好[5-6]。另外,本研究結果得出,復查次數是導致失敗的重要原因,可見治療后的隨訪和復查在PECL中具有重要意義,這與前人研究結果相一致[7]。
綜上所述,本文綜合分析了131例患者共162顆PECL患牙療效,結果顯示牙周牙髓聯合治療PECL可取得良好效果。在PECL治療過程中應強調早期治療,同時應著重提高患者依從性,從而獲得更好療效。
[參考文獻]
[1]張明珠,徐 杰,彭 藝,等.牙周牙髓聯合病變與常見牙周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關系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1(4):447-450.
[2]楊谷宇.牙周和牙髓組織間細菌感染的相互影響[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1,04(5):305-308.
[3]孟煥新.牙周病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75.
[4]萬 蕾,章錦才.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研究進展[J].廣東牙病防治,2011,19(11):612-614.
[5]吳雙燕,吳迎濤,鄭建金.60例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治療觀察[J].口腔醫學,2010,30(9):568-569.
[6]高 翔,張小剛,趙云剛.86例牙周牙髓綜合征的臨床分析[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4,14(12):689-690.
[7]付小紅.107例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牙的臨床治療體會[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08,24(12):748-749.
[收稿日期]2012-05-22[修回日期]2012-06-26
編輯/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