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博
摘 要:我國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改革實施成功必然會促進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筆者認為適合中國國情的高等職業教育,才能培養出高等職業技術應用型新人才。這樣的人才兼備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高素質,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職業技術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b)-0254-01
如何在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上辦出特色?培養出高等職業技術應用型新人才?關鍵問題是辦學方向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我們應該把人才培養模式看作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一整套方法論體系,它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它既是教學理論的具體化,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教學實踐的抽象化,是一個實踐問題。它既可以直接從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中通過理論概括而形成,也可以在一定理論指導下提出一種假設,經過多次實驗后形成。
1 當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普通高職,校企合作、繼續教育、在職培訓、脫產學習、業余學習、網絡教學等等。核心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比如鶴壁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是“政校企行合作、產學研創結合”的模式。工學結合就是要求學生把學校學習與企業實踐結合起來,理論聯系實際,從而促使學生工學相長,成為高素質技能型的人才。這種模式既具有國際職業教育的普遍規律,又具有中國職教特色。
2 我國高職教育的現狀
現在高職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的方面,我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落腳點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但在具體的培養過程中就會與預期目標不一致。
當前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迅速和規模不斷擴大,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大,新型人才尤其是技術性人才缺失。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進行改革,在專業設置等方面盡可能與市場需求相符合。這樣才能有效地與市場對接,緩解高職畢業生就業方面的壓力,更好的培養新型人才。當然,這也是高職院校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所在。然而高等職業院校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教學經費投入不足、實驗設備投入不夠、教學教材陳舊、師資力量較弱、專業設置不靈活等問題,這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理論學習、動手操作、就業競爭等能力等問題。
高職學校長期以來的主要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一定的工作技能為,但是對創業意識、創業能力方面則不足,需要調整和完善。高職畢業生大部分缺乏創業意識,缺乏對個人、對就業前途的正確評估。很少有人認識到把學到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作為個人資本投入于市場,從而順利就業。
從社會需求方面看,企業要生存、發展,除了更新設備、改進生產工藝之外,人才,尤其是應用技術性人才最為重要。因此培養高級職業技術人才,任重道遠。重就重在人才的質量更重于人才的數量。
現在高職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的方面,我們廣大的高職教育工作者應在教學中不斷摸索總結,并本著求同存異的思想,積極貫徹與推廣好的高職教育模式,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只要不斷改進和完善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就能闖出一條新路。
3 如何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基本模式進行改革
高職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各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在專業設置等方面盡可能與市場需求相符合。
充分發揮行業、企業舉辦和支持職業教育的積極性。行業主管部門要指導行業做好職業教育、職工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辦好現有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職業學校要與企業加強合作,聘請企業技能人才擔任兼職教師,定期給高職班學生講授一些產品制造工藝,生產設備的運行、管理、質量檢驗技術和管理等生產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起到“取人之長補我之短。的作用。鼓勵有關教師積極參與實驗室和實驗基地的規劃與建設,積極參與研究所、校內工廠的新產品設計、加工設計、設備安裝調底等,這樣有助于提高教師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高校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建立在改善人民生活進入職業生涯為目標,以滿足崗位需求為前提的專業技術教育的基礎之上,它的基本模式,只能是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質”的養成。要完成這個目標就必須突出實踐教學就要讓學生自己動手,要真刀真槍去實踐,按照職業崗位流程,強化職業角色訓練。職業訓練不是簡單的課堂授課,它需要有完整、系統的培養平臺,這個平臺必須是以完全真實的工作、環境、工作場地和工作氛圍為基礎,而“校企一體”是最好的平臺。職業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學做事和技能結合在一起,只有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教、學、做合一,才能真正培養“職業能力”,養成“職業素質”,“工學一體”實現了在培養物業管理人才的每個環節做到了教、學、做合一,是培養高校學生能力的“法寶”。
職業教育要實現體制上的創新,才算是達到了跨越式的發展,這也是廣大高職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我們所關注的問題是:提高就業率,培養人才,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知識的發掘,科學技術的發展,決定了高職教育必須不斷的創新。
應該將現代職業教育將教育制度和勞動制度有機的結合。強調學校和企業的“零距離”、重視學習和勞作的“雙交叉”、強化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這是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使教學過程包含了“工程”和“學程”兩個有機結合,必然形成對“工程”的管理和對“學程”的管理之“共同治理”的組織系統。在學校和企業、學生和個人簽定合作協議的基礎上,職業院校和實習企業就共同擔當起“頂崗實踐”中的內容、形式、紀律、考核、評價等管理職能。探索教育質量評價標準和學生考核辦法,探索建立工學結合的長效機制,實現學校和企業合作互惠、共同發展。
4 結語
現在高職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的方面,我們廣大的高職教育工作者應在教學中不斷摸索總結,并本著求同存異的思想,積極貫徹與推廣好的高職教育模式,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高職教育能始終走在良性健康的穩定發展的道路上。總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是目前國家高等職業教育面對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關系到每所高職院校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工作,確保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
參考文獻
[1] 于京波.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探析.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
[2] 湯百智,徐巖,杜皓.關于高等職業教育綜合課程建設的思考.職教通訊,2005(6).
[3] 杜國城.試論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