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春
摘 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它與社會、環境緊密聯系。這門學科能夠很好地解釋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以及環境污染給人帶來的危害。因此在化學教學中要滲透環保意識,加強環保教育,這樣既有利于學生鞏固化學知識,又培養了學生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
關鍵詞:化學教學環境保護環保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5(c)-0173-01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環境狀況惡化問題日益突出。環境污染與保護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重大問題。全球十大環境禍患中大多與化學工業的發展有關,在當今高速發展的化工工業,帶給人類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在生產過程中產生了眾多的廢水、廢渣、廢氣的排放,污染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化學工業的污染物對環境、對人類健康、對社會發展的危害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治理現已發生的污染固然重要,而防患于未然乃治理的根本大計,我們要在發展、規劃化工企業發展的同時,首先要考慮它對環境的污染影響如何?樹立和強有力的環境保護意識,因此,向學生介紹有關環境化學與防止環境污染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
化學這門學科能夠很好地解釋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以及環境污染給人帶來的危害。因此化學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要結合課本內容,滲透環保教育,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讓學生參與環保實踐活動,利用自己學的化學知識來宣傳環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1 結合教材內容和現有事例,在課堂授課過程中滲透環保意識
在現實生活中,有相當多的化學工業與環境有關的內容,化工企業的高速發展直接或間接的產生環境污染數不勝數,所以,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善于挖掘教材中可進行環境教育的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講解環境污染對人類的危害、如何治理環境污染,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使學生養成保護環境的美德。
在化學教學中可通過具體生動的實例使學生更深刻的了解環境污染的危害,例如向學生介紹大氣污染的典型事例,如倫敦煙霧、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酸雨的危害等,從而拓展學生視野,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多學內容產生興趣,加深印象,而且可以使學生更深刻的了解環境保護的意義。
2 利用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除了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學態度,幫助學生驗證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以獲得深入理解的功能外,還應兼有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教育的功能。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要注意一下幾個環節:
2.1 實驗操作規范化,科學合理設計每個實驗所用試劑的用量,以減少實驗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
在學生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做到實驗操作正確規范,要求學生在提取藥品時,攝取量要準確、實驗儀器的洗滌等操作要做到準確,熟練。實驗中會用到許多化學試劑,其中不乏有毒、有害的物質,教材中大部分實驗所用的藥品都沒有明確的標明用量,多用“少許”、“少量”、“適量”、“一定量”等籠統地來限定。這樣會使學生很難把握藥品的實際用量,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驗預試過程中,確定精確用量,給學生提出準確而有效地使用量,這樣既不會影響實驗的效果,又避免了藥品的浪費,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試實驗用的試劑量越大,對環境的潛在影像就越大。若將實驗藥品規定了用量和濃度,既方便教師施教,又方便學生操作,還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實驗態度和科學的實驗方法。試劑用量基本原則是:在滿足實驗正常進行的前提下,用量越少越好,力求利用最少的實驗藥品,獲得最佳的實驗效果,最大限度的減少廢棄物,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2.2 正確處理廢棄物,減少對環境污染,使學生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
在試驗過程中,不僅要科學合理的使用試劑以減少產生的廢棄物,同時對廢棄物還要正確處理。有的廢棄物可以重復使用或變廢為寶,因此有效地對廢棄物進行處理,不僅可以重復使用以節約試驗成本,還可以降低排放量,從而有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2.3 開展微型實驗,節約資源、減少污染
微型實驗是新的一種實驗操作技術,它是以盡可能小的范圍、使用少量的試劑來獲取所需的化學信息的一種新實驗方法,它具有實驗過程清晰,展現實驗現象明顯、效果良好、同時節省實驗材料和時間、減少污染、安全、便攜等優點。數據統計和教學實踐證明:使用微型化的儀器裝置進行化學實驗,試劑用量大幅度降低(其試劑用量約是常規實驗的數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所以采用微型實驗技術,既可以滿足實驗需求,又可以節約資源,減少污染,是一個一舉多得的實驗方法和方案。
2.4 改進實驗內容及儀器裝置,向無污染方向發展
化學實驗總是伴隨著氣體、液體或固體產物的生成,這些產物絕大多數是有毒或有害物質,會直接影響實驗人員的身體健康,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就要求我們專業教師傾自己所學的知識,利用前瞻科學技術和現有設備創造出既不影響實驗結果,又能盡量避免氣體外逸或液體泄漏以減少實驗產物對環境的污染的實驗內容及儀器裝置。
實驗過程中,教師要時時刻刻注重環境問題,這不僅可以大大的減少環境污染,而且能使學生受到直觀的環境保護教育,把環保大計貫穿于教學的始終。
3 聯系實際,向學生傳輸環保知識
進行環境教育并不能只停留在宣傳教育上,而應落實在行動中。聯系實際進行環境教育,教師不宜單純說教,還應組織學生閱讀相關資料,進行社會調查、專題討論等。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環境題材,教師應及時搜集與化學和環境有關的資料,結合到日常教學中去,這樣做,可使學生真正感到化學與環境的關系,真正感到環境與我們息息相關。
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加強環境教育是貫徹執行基本國策的基礎工程,是一項長期的、全民的重要任務。化學與環境的問題密不可分,為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加大環保教育勢在必行。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是提高學生環境意識、提高學生素質的良好途徑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參考文獻
[1] 徐春放,劉義杰.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化學教育,1999(2)32~34.
[2] 石梅芳.化學教學中實施環境教育的思考和做法化學教育,1997(11):13~14.
[3] 趙新明.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河北教育(綜合版),2007(9):41~42.
[4] 張魁柱,郭海鷹,刑振清.實驗改進與環保意識化學教育,1999(2):30~31.
[5] 陳杰.中學課堂教學育人實施手冊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教育滲透與指導.中國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