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暢
摘 要:在高師音樂教育基礎課教學中,歌曲做法課程作為學生的必修課,旨在讓學生了解歌曲寫作的常識和基本要領,能夠簡單的創作小型歌曲,但本人認為在歌曲寫作課程的教學中學生的實踐環節尤為重要。它不僅使學生在歌曲創作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也能夠大大增強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關鍵詞:音樂教育歌曲創作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5(c)-0175-01
當今,國內外各大師范類音樂院校相繼成立了合唱團和管弦樂團等藝術實踐團體,在各類音樂會中均有出色表演,社會各界的反響也相當不錯。但是,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大都以演唱或演奏中外名曲為藝術實踐的主要內容,鮮有以學生自己原創作品為實踐出發點的,更鮮有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藝術形式。音樂課仍舊以課堂教學為重點,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而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完全忽視了藝術的實踐性特點,以及音樂教學要以實踐為依托的特性。那么如何打破這種單一注入式的教學模式?如何有效地將教學依托于實踐當中,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如何使這些優秀的藝術作品展現在舞臺上,成為本文研究的關鍵,以便更有力地促進教學良性循環,從而能夠在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中培養出一批具有創作才華的學生。
1 掌握作品的基本理論及寫作能力
歌曲寫作課程不僅僅是作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更是各種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不可缺少的音樂理論知識基礎課程。在教學初期,我們應注重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歌曲理論基礎知識的講授。包括:音樂曲調構成的基本要素、歌曲的題材類型及曲式結構、音樂理論等基本知識的了解。通過對音樂曲調結構的大致了解,以及歌曲題材類別的分析,使學生深入地了解到歌曲寫作課程的基本內涵。平時,學生應多欣賞一些好的優秀音樂作品,通過熏陶感受作品創作的特點,增加積累。夯實音樂理論基礎,這在掌握作品基本理論中是至關重要的。當學生有意或無意聆聽一首好的音樂作品時,腦海中被樂曲的動人所打動,使其有創作歌曲的欲望。而這時良好的音樂理論知識很快使學生譜曲并真實準確的表達其內心的意愿。這在培養學生歌曲創作能力方面十分重要。
歌曲寫作課程中,寫作的能力是高師音樂教育學生歌曲創作能力培養的又一個重要前提。在學習初期,一定量的歌曲寫作,尤其是二聲部歌曲的寫作有利于學生思維方式朝著多聲部化的方向發展,改變以往單一的思維模式,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二聲部歌曲寫作的訓練,更有助于學生對中小學音樂教育中齊唱、合唱等多種演唱方式的學習和了解,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和發展。
1.1 注重學生自主創作能力的培養
以往歌曲寫作課程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而如何打破這種傳統的“教師單方面教授、學生被動學習”的單一注入式教學模式;如何有效地將教學置于實踐當中,依托實踐,在實踐中檢驗教師的教學成果、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如何調動非作曲專業學生的創作積極性,創作出形式多樣、風格迥異的高質量藝術作品,成為這門課程實踐研究的重點。
1.2 采用課堂教學與音樂會實踐教學相結合
在注重學生自主創作能力培養這方面我們采用課堂教學與匯報音樂會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是音樂學習的基礎,實踐教學是藝術品質的升華。只有將兩者充分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并且依靠實踐教學來促進課堂教學,才能極大地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學質量。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實踐教學使學生很樂意將自己的創作成果表演給大家,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加大了對歌曲寫作課程的學習動力,因為唯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實踐教學也是老師跟學生、學生跟學生之間最好的交流方式,當看到別人作品中的閃光點時,就能夠吸納長處,彌補自己創作中的不足,這更有助于學生短時間內加深對技能的掌握。由于這門課程包括了各種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學生都是利用自己的專長,充分運用到創作中,并以樂理、和聲、復調、曲式等音樂知識作為創作的基礎。當然,正是由于專業不同,有些學生受到專業限制而無法完成的內容則由其他學生幫忙完成。如,弦樂方向的學生創作了一部作品之后,因為演唱能力有限,就要由聲樂方向的學生幫忙演唱:音樂教育方向的學生創作的作品,需要器樂專業方向的學生幫忙演奏等等。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們的創作積極性,也使學生之間形成了相互溝通、互幫互助的優良學習氛圍。
1.3 學生自主創作形式多樣
我們以課堂作業的形式把創作方向給學生。比如,教師為學生提供歌詞,學生要給這首詞譜曲。原本相同的歌詞,就逐漸形成了各種曲調、形式多樣的藝術歌曲及部分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創作或器樂曲的雛形。課上,教師將根據學生寫的歌曲進行認真分析和評價。經過指點,學生要重新修改曲子,并為其設計鋼琴織體配以伴奏,在班級進行演唱或演奏。對于學生創作的優秀課堂作品,我們會為其制作成MIDI來加強曲子的表現力和聽覺效果。在學期末,圍繞優秀創作成果進行作品匯報演出,以音樂會的形式展示給全校的老師和同學。而匯報音樂會這種形式可以將學生的創作潛能、表演潛能得到充分發展,使學生由被動地聽講轉化為主動積極地參與和探索,從而更有助于歌曲寫作課程教學的實施。
2 歌曲創作能力培養研究的意義
傳統的歌曲寫作課程多為“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灌輸式授課方式,缺乏學習互動和交流,學生完全是機械地接受老師講授的內容和觀點,學生創作出來的歌曲也無法通過舞臺讓大家感受到旋律是否足夠優美動人,缺少各方面的評價。現在,我們意在打破這種僅限于課堂的教學模式,以匯報音樂會的教學實踐形式,真真正正將學生創作的優秀作品通過舞臺呈現給全校師生,用舞臺檢驗作品質量,提升作品內涵,開闊了學生的創作思想和思路,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使本課程更好地通過實踐來完成和促進教學,從而燃起學生對創作的熱情和濃厚興趣。同時,我們要求學生的創作要來源于自身真實的情感經歷,把音樂融入進生活,將生活滲透到音樂,不再是為了完成作業而機械地寫作。只有源自于生活,讓音樂注滿生活的活力,才能夠使作品充滿真摯的情感。在此基礎之上,結合作曲技術手法,才會誕生出一部沁人心脾的優秀作品。
音樂,是豐富多彩、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音樂教學要依靠形式多樣的教學實踐活動來完成。歌曲寫作課程更應注重教學實踐環節,因為創作是為了更好地推動音樂帶給我們的精神動力。在調動學生創作靈感、創作積極性的同時,希望學生可以將屬于自己的創作成果做以展示,不僅僅是通過舞臺形式展現給全院甚至是全校師生,更是將相對出色的創作作品進行收集整理和保留。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整體創作素質的檢驗,也是對老師教學的督促。在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同時,又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陶冶了高尚的情操,使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和能力不斷提高,調動了學生創作的積極性,增進了學生對音樂創作的無限熱愛。
參考文獻
[1] 宋金環.從歌詞分析入手進行師范生的歌曲創作教學實踐,《音樂天地》,2004(10).
[2] 張健.普通高校加強音樂課實踐教學要實現“五個結合”,《音樂天地》,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