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華
摘 要:本文論述了建設鄉鎮圖書館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其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鄉鎮圖書館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P6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a)-0214-02
1發展鄉鎮圖書館的重要性
圖書館作為主要文化服務職能機構,是群眾終身教育的最佳場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和組成部分。它的發展離不開科技信息資源和先進的生產技術。而科技信息的有效利用與傳播,又離不開圖書資料信息服務。鄉鎮圖書館的發展建設是鄉鎮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
1.1 鄉鎮圖書館是普及科技、文化的信息服務中心
圖書館作為人類知識的寶庫和文獻信息中心,收藏的文獻資料是信息的主要載體,是鄉鎮發展各項事業所需信息的重要來源。在傳播知識、傳遞信息、啟迪智慧、培養人才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滿足有著不同愛好、不同文化程度的廣大群眾的信息需求,對鄉鎮居民進行繼續教育,還為經濟建設提供各類信息服務,為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供資源支持。圖書館通過對各類知識和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和傳播,能直接或間接地對城鄉建設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1.2 圖書館在推動鄉鎮經濟發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發展鄉鎮圖書館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統籌城鄉經濟發展,推進現代化建設,全面深化城鄉改革,大力發展公共事業,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圖書館是直接面向鄉鎮,為居民服務,為農業生產服務,結合自身的實際,它可以發揮知識收藏與大眾傳播的職能優勢,對文獻信息進行保存、積累和利用,為鄉鎮經濟的繁榮發展提供必要的知識儲備。
1.3 鄉鎮圖書館是促進居民法制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
圖書館所藏文獻是人類社會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文明成果。它可以使圖書館充分發揮教育職能。作為居民終身教育中心的圖書館,是提高居民法制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首先它可以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廣泛宣傳黨的政治文明建設有關內容,大力普及法律知識,引導居民學法、懂法、守法,增強其民主法制意識,以適應城鄉建設發展的需要。其次鄉鎮圖書館是宣傳精神文明的最有效陣地。
2 鄉鎮圖書館建設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我國目前有鄉鎮圖書館近7000個,20世紀80年代,我國鄉鎮圖書館曾有過較大的發展,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鄉鎮圖書館的發展變得參差不齊。在經濟發達地區,鄉鎮圖書館辦的有聲有色,上海、山東、遼寧等省的一些發達鄉鎮,還建成了萬冊圖書館,海南的一些鄉鎮圖書館實現了計算機管理。而中西部及邊遠經濟欠發達地區,鄉鎮圖書館就落后的多。
鄉鎮文化建設比較落后,圖書館發展緩慢且不均衡,看書難、買書難的現象非常嚴重,每年圖書的消費量不足全國的30%?,F圖書館在居民普及率僅為5.9%,90.3%的邊緣地區居民表示當地沒有任何可供借閱圖書或音像的公共圖書館。因此,鄉鎮圖書館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
2.1 資金投入不足
鄉鎮圖書館由于受到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等問題制約,在館舍、人員、藏書、服務等方面無法得到有力的資金支持,導致圖書館內容貧乏,圖書品種單一,其發展不能適應居民文化生活的需要。據調查,2005年全國鄉鎮文化站直接為居民提供文化服務的投入經費只有9.4億元,每個居民一年僅有1.27元。具體到鄉鎮圖書室的經費更是少得可憐。部分地區文化建設落后,限制圖書館事業發展。
2.2 領導重視不夠
領導意識是搞好圖書館事業的關鍵。一些地方的黨政領導不重視圖書館的建設。認為鄉鎮圖書館不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圖書館搞不搞沒關系。正如經濟條件相對差的地區,如果領導意識強,加大投入,圖書館事業還是可以得到比較快的發展。相反,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如果領導對圖書館重要性認識不足,依然于事無補。各級領導都重視了,這個地方的圖書館就會有起色。
2.3 管理體制欠缺
有些鄉鎮圖書館的基礎設施落后,但由于沒有獨立建制,無專人管理,很多已遭受不同程度地損壞,而且圖書館還缺少有力的法律支持。圖書館因借閱制度不能很好地執行,管理混亂,居民今天拿一本,明天拿一本,結果就會使大量圖書不知去向,造成很多文獻資料流失。
2.4 缺乏專業人才
我國大部分鄉鎮圖書館人員老化,知識更新、創新存在難度,年輕人偏少,缺乏朝氣與活力,管理人員沒有經過專業的技能培訓,不熟悉圖書專業,不懂圖書收藏、借閱等基礎知識,使圖書館標準化管理的推廣工作難度極大。缺少從事圖書館工作的專職人員,工作處于渙散狀態;有的雖然保留了圖書館機構,但工作人員變動,人員素質狀況不理想,文化骨干流失、成為制約圖書館事業發展。
3 鄉鎮圖書館建設的策略與建議
如何使廣大的居民享受到平等的圖書館服務、信息服務,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位(讀者)對知識的需求”,縮小城鄉差距,是圖書館事業面臨的一大課題。未來的圖書館建設要遵循“穩步發展,著重鞏固”的原則,要根據針對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多途徑探尋解決的方式與方法。
3.1 加強政府支持,提高領導重視
鄉鎮圖書館要快速、健康、持續發展,關鍵在于政府的支持和領導的重視。為了更好地落實“十二五規劃”精神,中央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明確要求包括圖書館在內的鄉鎮文化建設要實現“五個納入”,其中一條就是要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鄉鎮領導應按中央精神,承擔起辦好圖書館的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應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把圖書館發展列入鄉鎮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并作為鄉鎮、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
3.2 改革管理機制,加強隊伍建設
圖書館要建立規章制度,完善管理機制,各項規定可參考圖書館一般制度并結合具體情況制訂。同時,圖書館健康發展得以保障,圖書館的穩定發展需要社會環境和法律體系的完善。當然,要搞好圖書館建設最根本的內容還是要不斷提高廣大基層圖書館員的綜合素質。當務之急要培養一支精專業、懂管理、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高素質專業隊伍。首先,要珍惜人才資源,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另外,要加大培養人才力度,努力提高現有人才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創新能力,實現高素質人才隊伍。
3.3 積極宣傳,強化居民文化意識
鄉鎮圖書館作為一項公益事業,鄉鎮政府要通過各種途徑,把黨 和政府重視圖書館事業、加大文化事業投入的力度的精神宣傳好,讓全社會認識加強對鄉鎮圖書館事業發展在實現“科教興農”“、科教興國”中的重要性,深刻認識圖書館事業的重要意義,讓身邊的實例說明其可行性,以此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支持和參與,加強居民文化建設意識,為鄉鎮圖書館建設創造良好的宣傳氛圍。圖書館管理人員在這點上,可以開展群眾喜聞樂見、容易接受的多種形式的文化、信息宣傳,專題講座等活動,并通過報導、電視優勢,多為居民提供黨的方針、政策宣傳,提供致富信息,吸引居民到圖書館來自覺接受教育,從而使鄉鎮圖書館快速發展壯大。
3.4 合理規范,實現多元化發展
鄉鎮圖書館是實現科技興農,的有效場所。要使鄉鎮圖書館繁榮,創新體制,合理規范,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發展方式。以圖書館為中心,以鄉鎮分館為紐帶,以村級圖書室為基礎的圖書館服務體系。市(縣)圖書館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居民提供文獻傳遞、代檢代查、參考咨詢等方式的服務;鄉鎮分館為服務站,把資源和服務輻射到各圖書流動站;直接面向廣大居民群眾服務,要把農村讀者的信息及時的反饋給市縣圖書館,以此輔助“三農”政策。這樣可以有效地實現城鄉圖書館信息服務共享,完善圖書館服務。另一方面為圖書館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創造更好的條件,有利于鄉鎮圖書館的進一步發展。在各鄉建立圖書流動點,有條件的可以建立鄉村圖書室。圖書流動點可以多種方式借還圖書,有條件的可以配備專人專車,巡回送還圖書到點。鄉村圖書分室要實行統一借閱、統一業務標準、統一服務規范。要因地制宜,多做宣傳,以便更好地向周邊鄉村推廣。
3.5 創新服務,建立信息共享服務平臺
鄉鎮圖書館可以建立信息共享服務中心,鄉鎮圖書館建立科技信息聯絡站,與專業戶、個體戶掛鉤,開展區域性定點服務,送文獻信息、情報下鄉。建立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網絡化圖書館,通過網絡信息、電子報刊、電子圖書、電子資料,提高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利用率,實現網絡時代高品位、高質量的信息咨詢服務工作??梢远ㄆ谘埾嚓P的專業專家或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為廣大居民講解新型的科學技術,加強對居民的技術培訓,并通過小黑板、編印傳單等形式及時向居民宣傳,有效引導居民朋友充分利用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及時的了解科技培訓的最新動態。
鄉鎮圖書館要提高核心竟爭力,必須制定相應目標管理機制,同時還要求工作人員改善服務、服務模式、服務理念都要進行創新,形成自己的品牌,形成社會文化的可持續發展,使鄉鎮圖書館成為新的文化陣地。
參考文獻
[1] 王增紅.發展鄉村圖書館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圖書情報學刊,2009(21).
[2] 郭趁心.公共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新思考[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