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生態理論從上世紀六十年代產生以來,其內涵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為我國的金融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為眾多的專家學者所重視,但是由于不同的時代背景和發展程度的差異,該理論在一定程度上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唯有如此才能在更為廣闊的意義上指導我國金融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金融生態理論現狀 改善
一、引言
一般認為金融生態理論起源于生態學和仿生學,并隨著后來管理學中的系統觀念以及此后的生態學觀念的引入,金融生態理論的內涵越來越豐富,外延也有了很大的擴。該理論的產生和發展,極大的擴大了金融學的研究視角和研究廣度,為金融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同時作為一種全新的視角,也提高了國內相關金融問題的解釋的力度和強度可信度。金融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的核心命脈,在資源配置中起著決定的作用,金融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于金融生態的發展,所以說如果一個國家有著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那么它就為該地區金融業的發展提供了最為堅實的后盾和基礎。以美國的金融危機為例,該危機表面上是由次貸危機所引起,但是如果認真分析其中的規律,我們發現,隱藏在其中的是金融生態環境的惡化和破壞,也就是說,如果金融生態環境撞到了破壞,但又得不到及時的調整和應對,那么反映在經濟領域的表層就是金融系統的破壞,如金融發展中所存在的信息的部隊稱等。一個金融生態的好壞至少可以反映幾個方面的內容,如金融資產、金融產品、市場和金融體系等等,也就是說這些內容應該可以鎖都是金融生態學的題中之意。歸根結底,我們可以這樣描述金融生態學,就是金融生存狀態學和金融環境學的綜合,研究的重點在于金融資產等上述的內容,并且從上述要素的運動背景和環境中找出其中存在的規律和特點。它是有金融體系內部的所有的成員按照一定的規律所組成的綜合體,對金融的生態規律和特征的系統的抽象性的概括。
二、金融生態理論的內涵及其界定
一般認為該理論的起源階段始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首先作為一個社會現象而存在,它是隨著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后期生態經濟學和演化經濟學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理論,原因是此時越來越多的生態學的觀念和理論進入經濟領域,理所當然,也很自然的進入了金融領域,因為金融也是經濟系統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同樣金融生態學的發展也經歷了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
真正引起學者們的關注時期也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國外的學者首先將金融發展的理論與經濟聯系起來,分析其中所存在的規律,并指出金融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所在,認識到金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金融核心地位的奠定和提高打下了基礎。此后金融理論的發展和完善越來越引起學者的關注,這一方面的促進了金融本身的發展,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以金融為核心的相關理論框架的構建。如金融結構理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然如果我們對金融結構理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的話,我們也可以發現,良好的金融生態系統的構建與金融結構理論的產生和發展是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的,二者相互促進,公共發展和借鑒。
盡管從時間上來考察金融生態學的理論有著十分清晰的脈絡可循,但是即使是時至今日,金融生態理論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和界定,客觀而言,這在一定和程度上也阻礙了金融生態學的發展。國內學者提出或是研究金融生態學的理論始于周小川,他認為金融生態環境是微觀層面的金融環境,其作用是用來間接的促進整個金融系統的改革和完善來推動我國金融行業的運行,與學者的諸多定義相比,該定義當然是站著一個更為高的角度來界定金融生態環境的,顯然如果從學術的角度來評價,是不符合規范的。所以我們從更多的學者的定義來探究這一概念的內涵。如有學者認為,所謂的金融生態學就是用生態學的觀念來考察研究金融的相關的問題,認為金融生態就是金融與其周圍的環境的關系的總和,是各種金融機構金融組織為了更好的生存和發展,而處理好其自身內部的,以及自身與周圍的經濟環境之間的關系,目的是為了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的關系,形成一個良好的發展的系統。有學者認為,金融生態是指金融業與其存在的外部環境之間,通過自身的調節機制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動態平衡系統;有學者從最為廣闊的角度來研究金融生態學,認為金融生態是指影響金融業生產和發展的各種因素的總和,它的外延十分的廣闊,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和法律等等,包括自身所存在的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和金融工具等金融的產品。有學者從金融產品的生產和消費環境來界定金融生態環境,主要是以企業和居民,政府和單位等等消費群體,同時也指消費的宏觀的制度和體制傳統等等宏大的概念。
可以是說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對這一概念進行了界定,盡管有所不同,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否定相同之處的存在。那就是學者們都將這一概念看成是一個系統的概念,是一個宏大的概念,系統的構成,以及眾多的影響因素。不否定金融發展的經濟基礎和發展的內部和外部的環境,總的來說,就是金融發展的環境,或是說與金融發展有關的影響因子。筆者認為金融生態應該是一個綜合的概念,也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一個微觀的概念,也是一個宏觀的概念,我們在研究這一個問題的時候,應該綜合考慮相關的影響因素,不能偏廢其一。實際上也許這正是以概念難以界定的關鍵所在。
三、我國金融生態環境的現狀及其改善
我國的金融的改革是伴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而進行的,時至今日,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截至目前為止,不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的經濟政治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當然對金融生態環境也帶了較大的沖擊和影響。因而我們發現我國的金融產權制度還存在著較大的漏洞,不僅如此,它已經成為影響我國金融主體健康發育的重大的障礙,也因此我國的金融自身的調節機制和功能也沒有得到較大程度的發揮,直接的影響是它制約了我國的經濟發展的水平,削弱了我國金融經濟發展的競爭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金融市場的混亂。
因而,改善我國的金融生態環境迫在眉睫,如果及時的采取相應的措施,是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減少因此而帶來的金融系統的損失的。筆者認為著力改善我國的金融生態環境可以從以下的幾個方面著手。其一,深刻的把握經濟的運行規律,繼續貫徹實施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的擴大法律在市場經濟運行中的作用和力度,在此基礎上注重發揮政府的主動作用。其原因在于,金融生態系統的核心就是金融,金融經濟在我國的經濟命脈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和地位,如果不能對金融進行強而有力的控制和監管,其后果將是不堪設想的,所以必須讓政府進行牢牢的把握具體而言政府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給工作,第一要著手建立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專班人馬,其中包括領導者和相關的工作人員,此是強化政府領導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第一步,第二是充分發揮央行在金融方面的監管力度和水平,積極的引導和監督地方各部分的構建和發展壯大,第三是要重視法律在其中的作用,為金融機構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法律援助和支持,為金融消費者提供法律保護。第四是金融機構要不斷的強化自身的力量,壯大自身化解風險的能力和內部的控制監管制度。增強消費者的金融消費信心。此是其一,其二,要充分尊重市場經濟的運行的規律,政府在強化監管的同時,不能企圖完全去主導市場,讓市場充分的競爭,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簡而言之就是要將市場的運作和政府的引導監督管理結合起來不能偏廢其一,市場經濟毫無疑問是目前為止最有效率的資源配置的方式,我國繼續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模式,促進金融體制的改革,是完善我國金融領域健康發展的必然之路。同樣,金融生態環境也必須建立在市場經濟的良好的運行之上。其三,進一步健全金融產業內部和外部的相互的聯動機制,完善內部的缺陷。在這一點上關鍵是要處理好各個不同的主體之間的關系問題,如政府方面,要加強經濟信息的透明度的建設,銀行以及工商等方面,要實現金融經濟信息的共享程度,中介機構要完善審計的標準,提高信用體系的建設問題。法律服務機構方面要構建和諧的立法執法環境,為金融生態的構建提供良好的社會秩序。提高金融的執法的效率,改善執法的環境,最后要充分發揮司法的能動的效應,增強當事人的利益的保護力度。
此外還有一點較為重要,但是又時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就是金融機構要不斷的加強自我力量的完善和強盛,甚至可以說這是最為關鍵點所在。金融機構要增強自我調節的制度建設,建立相關的完善的法人制度,完善風險管理,強化抵抗風險的能力和水平,增大抗風險的能力,構建一套有自我特色的防護體系,比如說加強審計和會計的監督等等,都是可以納入考慮的范圍的。還需要把握的方向就是實現生態主題的多元化,加快國有銀行的改制速度和力度,進一步的規范和發展地方性的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降低地方的民營機構和私營企業的轉入門檻,擴大市場主體的范圍。
四、結語
金融生態環境理論的發展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由于國內在相關領域的發展相對遲滯,所以我們需要不斷的借鑒國外的理論研究成果,豐富我國的金融生態學的理論背景,但是我們還需要考慮到國內的特色的經濟體制的問題,我們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在強調經濟按照市場的規律運行時,需要政府加以一定的領導和監管,所以我們仍然需要以國內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環境為背景,將該理論的研究放在特有的環境背景下進行,這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參考文獻
[1]左新亞.《切實改善金融生態環境 不斷提升湖北經濟金融競爭力》載《武漢金融》,第2006年第6期.
[2]王明梅.《中國城市金融生態環境評價》載《特區經濟》,第2006年第5期.
[3]樊蓓.《完善防范信用風險立法 構建和諧金融生態環境》載《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第8期.
[4]白欽先等.《論金融可持續發展》載《國際金融研究》,1998年第5期.
[5]孔祥毅.百年金融制度變遷與金融協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6]張春杰.《金融生態視角下我國金融產業的結構特征及其調整》載《經濟導刊》.2011年第6期.
作者簡介:劉松林(1980-),男,河南南陽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講師,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數理金融、應用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