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灝杰[1] 劉曉嵐 劉偉 陳曉一 丁玥 秦琴
摘要行政管理學研究的內容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同時和社會的聯系又非常緊密,行政管理學的教學也應該將理論和社會的發展緊密聯系。然而,傳統的案例教學中的教師準備案例與案例滯后導致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不強。通過教學實踐,筆者嘗試提出從學生角度實施案例教學法,讓學生收集案例、分析案例、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學生角度案例教學法行政管理學優化
1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蘇格拉底對話法。此法是通過逆向提問的方式展開,先提出正確的結論,刺激對方按照結論的方向思考并給出科學的理由,這種思考過程能使對方真正地認識到真理的科學性。
案例教學法最早運用于法學教育,1870年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克里斯托弗·格倫姆布斯·朗德爾教授在法學教育中引入了判例,首創了案例教學法。到1980年,案例教學法受到師資培育的重視,將其視為一種相當有效的教學模式。20世紀50年代初案例教學應用到了管理教學活動當中,而將案例教學應用于行政管理學的課程中則是近幾十年的事。
雖然案例教學法實踐了很長時間,但是關于案例教學的定義,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界定。如有學者認為案例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管理理論知識對過去或現在發生的管理案例進行判定、研究,揭示規律、發現最佳解決問題方法的過程。一位美國學者認為案例教學法是一套幫助學生達到特定教學目的系統方法和手段。
不管哪種觀點,案例教學法對教學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管理理論,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有助于學生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
2 傳統案例教學法的不足
(1)仍然沒有改變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主體地位。在傳統的案例分析過程中,案例確定、主導分析以及環節控制等都是授課教師控制和把握的,學生只是針對所選的案例、對既定的內容發表討論。這種情況下學習的主體地位仍從屬于授課教師的,學生的思考和討論是被動的,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動地位。
(2)具有滯后性。行政管理學研究的對象是現實中的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圍繞政府職能政府及其工作人員開展的工作不斷變化;討論的案例多是國外的案例,不貼近學生生活,導致學生看到案例后常常會產生陌生感,不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
(3)固定的案例答案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是指定的案例,具有較強的內容針對性,案例的問題往往也有相對固定的答案,因此學生在分析案例的時候也都是在教師“劃定”范圍內開展,這樣就導致學生不能發散思考,不能從行政管理這個系統角度思考,而努力向“標準答案”的方向思考。這樣的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 學生角度案例教學法的實施
3.1 案例的選擇和準備
將學生3~5人分成一組,根據小組的興趣和行政管理學的內容、理論,由小組選擇社會發生的行政管理事件,并根據課程內容進行篩選、整理、分析、歸納,最終形成案例展示報告。在準備的過程中,教師對小組的案例展示進行指導。
3.2 行政管理學案例教學的組織
(1)指導學生充分做好案例教學課前準備。課前要與準備案例的小組進行溝通,對準備的案例深入思考,制定好課堂計劃,預先分析案例的難度,安排好討論階段和討論方式,做好應變準備。事先將小組確定的案例告知其他同學,并要求同學對案例進行積極思考、討論,形成個人見解,做到有備而來。(2)精心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首先由案例準備小組向大家介紹準備的案例,重點突出問題闡述邏輯、分析過程和結論。針對展示,其他同學可以自由陳述觀點,包括展示陳述的思路、表達方式、觀點沖突等各種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在需要的時候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即可,鼓勵大家發言和表達,注重啟發和引導學生圍繞案例積極思考。(3)認真做好案例討論總結和效果評價。案例分析和討論結束后,教師要進行精心點評和總結。對討論過程中出現的代表性的觀點進行點評;對有偏頗的觀點予以糾正;對一些知識性理解、提法不正確的進行質疑和糾正;也可以對分析中表現的優點和不足進行點評;可以提出自己補充的觀點和意見。總之,教師要對整個案例做出全面的總結,進一步強化案例所體現的信息,加強對知識的理解。
4 學生角度案例教學法運用需注意的問題
(1)學生案例的準備。大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但是要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有充分的時間收集、整理和分析案例,并在案例準備的過程中予以指導。(2)教師要有充分的準備和靈活的應變。由于案例是學生自己準備的,因此案例與章節的對應關系可能不是很強,需要教師對行政管理學有總體上的把握,能夠靈活運用理論,掌握行政事件與案例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討論。(3)營造良好的討論環境和氛圍。首先,教師要有一個愉悅的情緒狀態,用自己的情緒去影響學生的情緒,引起學生的共鳴。其次,要創造暢所欲言的環境,鼓勵學生學生多表達,給學生以積極的心理暗示;教師要善于制造矛盾和思考;針對不同的觀點不要打壓,充分信任學生,讓他們自由交流和討論。最后,不要過早下結論,讓學生把思路集中在對重點問題的爭論上,最終得出符合邏輯的,有深度的見解。(4)做好記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記錄學生發言的觀點、問題,總結他們普遍的觀點,為總結點評做準備,同時,認真總結討論情況,可以為提高課堂討論質量積累真實的資料。
5 結語
從學生的角度實施案例教學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通過學生對案例的篩選、整理、分析、歸納和表達的過程,鍛煉學生思辨能力、自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表達能力,而這些能力恰恰是一個管理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因此,學生角度的案例教學法有一定的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