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勇
【摘要】財務預算是企業生產經營工作中的重要工具,我們不應局囿于財務會計的角度,從資源配置、增值的戰略高度重新認識財務預算工具,更側重于從管理信息論和現金收付制編制財務預算,執行財務預算,考核預算執行效果,在資源收支平衡的基礎上實現企業資源增值。
【關鍵詞】財務預算目標與側重基本框架問題
從理論上來看,財務預算編制是企業的一項重要工作,但在我國的很多企業中,只是將期視作程序性的工作,財務預算基本上淪為無實際意義的費用計劃書,其重要性實際排列于生產、市場銷售工作之后。
出現這種現象的真正原因,在于企業并沒有真正發現財務預算工作的意義,財務管理部門也沒有真正掌握財務預算這一戰略工具。
一、財務預算的目標與側重
財務預算是對企業預算年度內的資源獲取和分配的安排,既有戰略上的意義,也有實務中的意義。財務會計是以對外報告為目標,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財務預算應以提供管理信息為目標,側重于收付實現制。財務預算要重點把握好企業的總體資源平衡,通俗地講,就是要保證資金面的收支平衡。
二、財務預算的編制的基本框架
財務預算編制的基本框架在眾多專業教材中都很清晰了,本文并無新穎之處;我們在明確了財務預算的目標、側重點之后,對編制框架的理解就更加清晰、明確,相當于發現了這一框架真正想實現的任務:
(一)資金的來源編制:銷售收入預算
(二)資金的耗費編制:生產成本預算、期間費用預算、資本性支出預算
(三)資金的平衡編制:來源和耗費相抵后,對盈余和缺口進行平衡,或貸款或分紅
將上述業務預算綜合后,就是一份重要、實用的財務預算。至于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預計資產負債表、預計利潤表,是水到渠成的事,但就其實質性意義而言,基礎性的財務預算更為重要。
三、財務預算的執行問題
既然將財務預算定義為資源預算,就要將資源切割到各業務部門,剛性執行。最典型的莫如國家預算,實際就是對各級事業單位進行資源分配,一旦對預算完成相關程序,批復下達,極難有調整的空間。
作為企業財務預算,也應以此為借鑒,在完成預算初稿,充分與預算執行單位進行交流調整后,一經正式下達,不得輕易調整。
在下達預算前,必須對預算進行認真分解,將綜合性預算分解為易理解和易操作的分塊預算,銷售收入預算譬如稅賦,成本費用預算及資本性支出預算譬如財政撥款,這樣比喻就更形象了:誰都想少繳稅賦多要撥款。因此,財務預算管理部門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如果明白了財務預算的重要性,重視財務預算管理部門的作用,企業的預算工作就上升到一個很重要的地位,當然,企業也會從中獲益。
企業預算強調與國家財政預算擁有一樣的剛性原則,但企業畢竟不是國家事業單位,面臨著瞬息萬變的經營環境,財務預算管理部門協同預算執行單位要審時度勢,根據執行過程中的各種情況,對預算執行進行監測、分析、糾正偏差,預算剛性原則不意味著僵化預算。
再完美的預算也不是萬能的,在遇到重大變化時,企業很可能采取重大財務舉措應對,以確保預算目標,也可能收縮目標,極端時也會面臨財務失敗。
不管怎么說,財務預算為企業的經營提供了一份竭盡思考的資源配置計劃,在編制過程中,必然要考慮各種極端的情況,對企業而言,不失為一次經營年度開始前的“沙盤演習”。由此,我們可以再次體味財務預算的實質意義,它并非可有可無的“花瓶。”
四、財務預算的考核問題
對于考核,已存在很多指標,如傳統的利潤指標、可控成本、部門可控邊際貢獻、投資報酬率、經濟利潤(EVA)。
(一)傳統的利潤指標
被詬病的較多,其優點是直接從會計報表中取數,方便快捷,缺點:(1)、以絕對值為考核指標,沒有考慮不同單位的資本規模,投入產出比;(2)、權責發生制下的利潤指標的質量不穩定,有較多的會計操作空間。
(二)可控成本指標
優點:對沒有實行完全獨立核算的生產單位適用,考核方式簡便。
缺點:一是基準指標確定不易,既要依據歷史成本數據積累,又要考慮用歷史成本考核未來預算成本的適用性。例如:三年前生產資料價格和當前的價格是有很大差別的。二是要受限于項目類型差別的限制。例如:在沿海地區建造房屋與在西部地區建造房屋的成本投入是明顯不一樣的;三是可控成本與不可控成本的劃分存在較大的主觀性。
(三)部門可控邊際貢獻
其優點不用說了,其缺點還是可控與不可控的劃界科學性。
可控成本指標和邊際貢獻指標都基于“成本性態”這一概念,即依據成本與生產量是否存在類線性函數關系為標準,劃分成“變動成本”或“固定成本”,原則上將“固定成本”視為部門不可控成本,從而不予考核。
成本性態理論是一種比成熟的管理會計理論,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受限性較大,原因在于:一是現實的成本性態遠比數學模型復雜,在實務工作中要準確區分兩類成本,難度很大;二是要在財務會計系統中再建立一套管理會計系統,必然要考慮投入產出比。
(四)EVA指標
又稱經濟利潤、經濟增加值,實際是在傳統的會計利潤基礎上進行調整,先將金融活動影響予以剔除,將會計利潤調整為經營利潤,再扣除資產占用成本,獲得經濟利潤。EVA指標對股東來說,比利潤指標更加公平,因為它既扣除了融資利潤和資產占用成本,也考慮了投入規模,是企業實際比上一會計年度“增加的利潤”。
缺點: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EVA指標也一樣。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EVA本身是會計利潤指標的變形,是基于權責發生制的,可以通過調節會計利潤影響EVA指標,這在實務中已經得到驗證。
五、結束語
基于對資源配置預算的認識,我們在進行財務預算執行的編制、執行、考核時,要重視收付實現制,要重點分析預算執行是否增加了企業的資源,是不是優質資源增加了。這里的資源,可以視為貨幣性資產與非貨幣性資產之和的代稱。從財務會計實務看來,紛繁蕪雜的會計準則既完善了會計對實務的解釋能力,也無意中遺留了濫用會計政策的空間,我國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以國際會計準則為藍本,實現了兩者的實質性趨同。
與2006年以前的舊準則和舊會計制度相比,現行準則的規定更加流暢、簡潔,但是,對資產公允價值與職業判斷能力的強調,實際上弱化了“穩健性”原則。從已知的案例來看,即使是設計的比較全面的EVA指標,也可以通過美化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來實現粉飾,尤其是利潤指標,對EVA指標影響很大。有時候,利潤指標很好看,但是看一下現金流量表,就會發現經營現金流量指標很差,如果沒有合理的解釋,就是企業在掩耳盜鈴。現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編制的,所以,預算考核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2009年度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輔導教材.財務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