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黎
【摘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人們在歡呼我國經濟與世界接軌的同時,也陷入了深度的思考之中。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為中國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加大了企業經營的風險和挑戰。我國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管理監督機制的不完善,勢必會為別有用心的人提供可乘之機,為企業的經濟發展造成重大損失。因此,針對企業財務管理監督問題,本文對我國發展現狀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企業管理財務監督監督機制
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經濟逐漸與世界貿易接軌,這給中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是,由于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還處于發展初期,很多相關的經濟制度還在完善的過程中,面對發達國家的市場沖擊,表現出了一定的劣勢。面對全球經濟的競爭壓力,我國很多中小型企業都無法與外國強大的競爭對手相抗衡,甚至有些大型企業也顯得力不從心。究其原因,我們發現很多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中隱藏著很多問題,然而,企業的財務管理對于企業管理來講,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這一關鍵部門表現出來的劣勢,直接影響到了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因此,要想提高一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首先要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監督工作。
對于企業財務管理的監督工作,作為企業的領導階層,主觀上是非常的重視。但是,在真正的企業管理工作中,往往對其細節上關注力度不夠。例如,我國很多企業,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在企業的會計反饋信息中都會出現不確切的時候,企業的生產和運營成本普遍偏高,財務人員的職業素質也有待加強。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制約的作用。所以,如何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監督工作是企業發展的首要任務。我們首先對企業財務管理監督工作的重要性進行論證,并據此提出如何增強企業的財務管理監督工作。
一、財務管理監督工作對企業的重要意義
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初期,在肯定改革開放成果的同時,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無論是在法律制度的具體細節方面,還是經濟制度中,都存在著一些漏洞,這為精于“市場調研”的一些來說,是其謀“福利”的好機會。很多企業也因此而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這些對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非常之不利。企業作為構成社會經濟建設的基本單元,其經營的狀況對整體的經濟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企業要想真正的提高市場競爭力,就應該從自身出發,加強企業的管理制度。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就是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對企業財務管理的監督工作,可以有效地促進企業中的財務人員及領導隊伍認真履行財務管理規則制度,防止腐敗現象的發生。企業的內部審計和外部的社會監督相結合,可以提升監督管理工作的效率,從而使得企業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二、企業財務監督管理的問題分析
(一)完善企業監督工作制度
從我國企業的總體發展狀況來看,企業內部的監督制度和外部社會監督機制都存在著一些不足的地方,許多投機者往往就利用這些不完善的地方,大做文章,為自己謀取利益,而不顧及其他人的合法利用損害,偷稅、漏稅現象時有發生,企業中經常會出現“小金庫”、“兩套賬”等情況。這些似乎人們已經習以為常。這些現象的發生,是避不開企業的財務人員的,可見很多財務人員出于各種原因,主動或者是被動的參與到其中。造成這樣事情的發生,歸其緣由就是企業內部的監督管理機制不完善,沒有明確的監督執法制度對領導及財務人員進行約束。而企業財務的很多內幕外界亦是無法深入了解,外部的監督機構沒有完善的監督制度予以支持,很多情況只能看到企業財務的表面現象。更多時候看到的都是企業精心準備的“明帳”。因此,要完善企業內部與外部的監督管理機制,使我國的企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能夠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下去,這些不僅有利于企業未來的發展,更有利于我國的經濟發展。
(二)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市場作為調節我國經濟的杠桿,其作用在進行年已經逐漸的顯現出來。只有遵循市場經濟規則的企業,才能夠健康的發展下去,而那些只是單純的注重眼前利益,不具有長遠發展眼光的企業,都會被時代所淘汰。因此,企業要想真正的將企業做大做強,提高市場競爭力,就要做到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一個企業要想管理好,首先要做好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所以,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的工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企業管理好壞的重要標準。而企業財務管理的監管工作質量是確保財務管理工作質量的重要前提。因此,企業財務管理監督工作對于企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隨著我國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利的逐年加大,國家對企業的控制力度明顯下降,這就會導致企業的某些領導因為手中權利的加大,使得自己的欲望也隨之加大。為了謀取個人利益,對企業的財務工作過多的進行干涉,并與財務工作人員形成某些“默契”,而企業的財務工作人員受于領導的壓力以及對利益的追求,與其同流合污。這些都是由于企業內部缺乏財務監督管理機制,從而造成了企業的管理水平下降,企業因此受到嚴重的經濟損失。
三、加強財務管理監督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健全財務管理監督制度
首先,注重財務管理監督辦法的科學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加強風險控制意識,動態性、全方面地控制企業經濟活動,通過實行風險預警、風險評估、風險識別和風險報告,及時防范并化解企業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其次,落實內部審計制度,加強審計人員的責任意識,確保其工作的獨立性、權威性。遵從“檢查從嚴、處理從寬”原則,重點對企業各項制度的建設與落實狀況、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等多方面內容進行考核、監督及評價,對財會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再次,企業領導者應加大對財政改革的支持力度,建立并完善以財政管理為核心的體制,實現主管部門、財務部門、審計部門及資金使用單位相互牽制的預算執行與監督機制,做到收入與支出監督相結合、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發揮財務管理監督工作的保障作用。
(二)提高財會人員的綜合素質
首先,加強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在知識經濟時代,會計人員必須不斷充電、武裝自己的頭腦,勤于鉆研業務,提高專業技能。同時,企業領導或部門管理者也應加大對會計人員的培訓力度,嚴格考核,持證上崗,提升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其次,加強會計人員的思想道德建設。會計人員必須具備強烈的責任心與事業心,加強理財觀念,善于運用新思想、新技巧、新方法開展工作。
(三)積極開展會計人員委派制
會計人員委派制的推進,由于是與企業無關的第三方直接聘任會計到企業工作,在關系到企業與國家相關利益的情況下,就會較少的受到企業領導的影響,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客觀性和公平性。委派到企業中的會計,由于與企業沒有利益掛鉤,所以可以充分發揮自身會計的職責和權利,當發現企業中的不合理或不合法現象時,可以大膽的實行監管工作。這樣有助于企業財務管理監督工作的良好進行,徹底改變企業中會計受諸多外在因素牽制,而在工作中縮手縮腳。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委派制度的建立,會計人員提供的真實、客觀的企業財務信息,可以幫助企業的領導者在企業未來投資方面做出正確的市場分析,起到重要的輔助功能。
(四)加強外部監督的保障作用
企業的外部監督中最重要的形式就是國家相關部門的監督工作,主要工作是由稅務、審計、財政以及銀行等機構進行,參照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部門職責,根據法律、法規及部門職責等,對企業會計行為及會計信息進行監督與檢查,同時對企業內部監督發揮主導作用。首先,加強財政部門對會計工作的監督與處置權利,將會計監督工作貫穿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中,同時建立健全跟蹤反饋體制,掌握監督的主動權。其次,對企業的記賬方式、核算手段等提出規范制度,改變過去的突擊性檢查,積極開展常規檢查;注重財務管理監督工作與企業管理工作相結合。
四、小結
企業要想又快又好的發展,實現可持續經營模式,就對要求企業的管理制度更加的完善,而財務管理工作又是其中的關鍵,那么財務管理的監督工作就顯得更為的重要,因此,企業一定要從自身的長遠發展來來看待財務管理的監督工作。
參考文獻
[1]本刊記者.加強財務監管,促進地方金融企業健康發展——《地方金融企業財務監督管理辦法》解讀[J].中國財政,2010,13.
[2]石紅梅.加強財務監督管理,規范業務操作流程——淺談對業務監督管理過程中的合同管理[J].改革與開放,2004,06.
[3]侯輝.立足規范管理 強化財務公開——滕州市建立完善農村財務監督管理新機制農村合作經濟[J].經營管理,1999,07.
[4]耿艷敏.淺談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國有集團公司財務監督管理[J].廣西電業,2011,Z1.
[5]牛興東,陳京偉.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加強單位內部財務監督管理措施淺議[J].山西財稅,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