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峰
【摘要】吉林省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及其以巨大的資源消耗和環境破壞為代價的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成為其經濟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的障礙。為應對吉林省經濟發展所面臨的資源與環境雙重壓力,必須走節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其中,財政制度在這方面應該發揮重要作用。該文分析了吉林省現行節能的財政制度,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若干完善意見。
【關鍵詞】節能環保產業財政制度對策
一、吉林省節能環保產業財政制度的現狀
吉林省節能環保產業已經進入了快速成長期,但其產業還相對弱小,產業規模、發展水平與節能環保產業發達的省份和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難以滿足“十一五”之后長期推進節能、有效支持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高要求。吉林省已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確立為其基本政策,并將建設節約型、環保型產業列為長期戰略任務。而節能環保財政制度已被證明是一種比較符合吉林省省情、切實可行的節能環保新制度,如何引導、規范、促進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已被列入吉林省政府節能環保工作的優先議事日程。
近幾年,吉林省通過制定實施“綠色”財政政策,節能環保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2010年吉林省單位總能耗比上年下降3.21%,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3.13%和4.56%。2010年吉林省節能環保產業實現收入約120億元,從事環境保護及相關產業的從業單位為500余戶,其中企業400余戶。實施的“綠色”財政政策如下:
第一,在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資金,采用補助、獎勵等方式,支持節能環保重點工程、高效節能產品和節能新機制推廣、節能管理能力建設及污染減排監管體系建設等。進一步加大財政基本建設投資向節能環保項目的傾斜力度。健全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進和完善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開展跨流域生態補償試點工作。研究建立高能耗農業機械更新報廢經濟補償制度。
第二,積極支持節能服務公司申請國家財政合同能源管理財政獎勵資金。獎勵資金由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共同負擔,其中:中央財政獎勵標準為240元/噸標準煤,省級財政獎勵標準為60元/噸標準煤。
第三,全力支持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工程建設。2011年省財政加大了資金補助力度,提高了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補助標準,即由2010年每平方米補助45元提高到55元,市縣財政每平方米補助40元。2011年省財政通過預算安排、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等途徑,籌措安排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工程補助資金33億元。為支持各地加快工程建設進度,省財政已撥付省級補助資金11億元,撥付中央補助資金5.2億元。省財政廳還出臺了《吉林省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專項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確保資金專款專用。
第四,制定鼓勵節能環保的稅收優惠政策。對新興產業領域的技術轉讓、開發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對納稅確有困難的,可按規定申請減征或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企業購置并使用規定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該專用設備投資額的10%可從當年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在以后5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同時,對節能減排設備投資給予增值稅進項稅抵扣。企業從事沼氣綜合開發利用、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所得,自取得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前3年免征、后3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對企業綜合利用資源,生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產品取得的收入,在計征企業所得稅時實行減計收入的政策。落實鼓勵先進節能環保技術設備進口的稅收優惠政策。C75設備安全技術監督資源網。
二、吉林省節能環保產業財政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通過制定實施“綠色”財政政策,吉林省的節能環保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但在運用財政政策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同時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財政政策手段單一,激勵性優惠政策較少
吉林省制定財政政策時以鼓勵為主,而在限制低能效類產品和產業發展方面基本處于空白,未能有效利用組合政策促進節能產業發展。財政支出方面,除了預算內直接支持節能減排項目研發和技改的財政資金外,缺少其他手段。發展循環經濟方面,其財政政策手段簡單,懲罰性和激勵性措施的力度小、不配套。
(二)對節能環保產業的財政投入嚴重不足
吉林省用于節能投資的公共資金僅占總產值的1.2%,其中還包括企業、民間和其他投資,實際財政投資所占比重不到1%。且在吉林省現行的預算支出結構中,只有環保支出科目,沒有具體的節能支出科目,也沒有建立獨立的節能發展專項資金,對節能的投入只是臨時性的,缺乏長期和經常性的支出預算,對節能產業的直接財政投入也只局限于研發和生產(技改)領域,在節能產品銷售、使用、服務、回收及信息傳播等方面幾乎空白。
(三)財政政策對優化產業結構的導向還不太清晰
財政支出結構和稅種結構,未充分體現產業政策導向。例如,財政支出中用于增補企業流動資金和企業虧損補貼的開支還占較大比重,而用于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特別是自主創新的支出,以及促進循環經濟和生態建設的支出所占比重較小,還不足以發揮財政投入的產業導向作用。又如,財政政策對鼓勵發展的產業和投資項目激勵力度不足,對限制或禁止的產業和投資項目的懲罰力度也不夠,未能充分體現產業政策關于鼓勵類、限制類、禁止類投資項目的導向作用。
(四)財政政策的公平性和協調性不夠
財政制度存在所有制歧視和地區差別,財政預算和分配不公平;在財政補貼、財政投入、政府采購等方面,對各類企業和地區還沒有一視同仁,不利于公平競爭,也不利于引導各類企業進行節能減排、提高質量方面的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換代。此外,相關財政政策缺乏整體協調,在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過程中還沒有形成足夠的合力。例如,在資源循環利用,發展節能、節材、節水、節地的產品和服務方面,政府采購制度和相關稅收政策缺乏有力的協調配合。又如,對于生態保護力度,還缺乏健全的生態建設補償機制。
三、完善吉林省節能環保產業財政制度的對策
(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建立節能環保專項資金
吉林省政府可在經常性預算中增設節能環保支出科目,在建設性預算中加大對節能環保的投資力度,建立節能環保專項資金,調動企業節能環保的積極性。如支持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方面的重大課題研究;鼓勵企業開發節能技術,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工藝和設備;采用補助、獎勵等方式,支持節能減排重點工程、高效節能產品和節能新機制推廣、節能管理能力建設及污染減排監管體系建設;支持能源審計項目;加大對節能產品銷售、使用、服務、回收及信息傳播方面的投入;建設有利于節能產業發展的配套公共設施,如大型水利工程、綠色園林城市建設等。
(二)優化財政資金使用結構,提高節能環保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一是盡可能降低人員經費所占比重,將有限的資金真正用到節能環保上。二是實現重點支持和一般支持結合,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三是強化統籌意識,堅持城鄉統籌、生產生活統籌、政府調控與市場調控統籌。
(三)建立多元化的籌資渠道,發揮財政資金乘數效應和“杠桿”作用
吉林省政府的財政資金有限,應運用多種投入方式,建立多元化籌資渠道,充分調動信貸資金、社會閑散資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乘數效應和“杠桿”作用。如建立節能基金或通過專項貼息貸款方式來支持節能項目;通過財政貼息,吸引金融資本參與;通過財政融資,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推行“以獎代補”政策,視項目實施效果給予獎勵,以激發市場微觀主體參與節能事業的積極性。
(四)制定有利于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政府采購政策,發揮財政導向作用
吉林省政府應把環境保護、生態平衡、資源節約與合理開發利用等特定政策目標納入政府采購的通盤考慮,制定相關的采購政策來促使市場鼓勵再循環利用,在其需要采購的眾多商品和勞務中優先選擇節能環保產業的產品,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產品的消費,從而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有效實行綠色采購,在法律法規、采購標準、信息公開經濟激勵、宣傳教育和績效考評等方面加以完善,抓好工業節能產品認證,擴大產品品種范圍,為規范工業節能產品市場和納入政府采購做好技術準備。在進行政府采購時對生態工業園區內的企業給予優先考慮,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五)加強政策的統籌協調性及部門之間的配合,提高節能環保政策措施的整體效益
有關加強能源開發利用的管理和促進能源環保效率提高方面的政策措施是一個綜合的,長期的系統工程,相互之間需要進行協調與配合,財政政策需要有一定的法律、法規及行政手段相配合。同時,法律、法規及行政手段需要綜合運用和體現適當的財政政策措施和調控意圖,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在節能環保事業中的積極作用,提高節能政策措施的整體效益。
(六)建設吉林省生態工業園區,發揮財政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加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依據園區生產狀況統籌安排基礎設施建設,降低企業投資的不確定性、盲目性和重復性,吸引更多企業進入園區;建立淘汰落后產能企業的財政機制。對落后產能實施差別化的資源價格政策并對其征收工業園區可持續發展附加費。利用此費和企業所繳納的排污費,設立起政府專項發展基金,主要用于補助重點排污單位污染治理以及補償關、停、并、轉等落后產能企業后所需費用;建立長期有效的財政投入機制。在經常性預算中設立節能支出科目,并單列生態工業園區子科目,對生態工業園區實施獨立的財政預算管理,降低給各級財政運作的風險。
參考文獻
[1]吉林“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實施方案.吉林省人民政府 www.jl.gov.cn,2012-2-29.
[2]王卓.從消費稅改革看我國財政稅收的環保節能導向[J].現代商貿工業.2009,(4).
[3]崔治文,周毅,王蓓.建立節能環保長效機制的財稅政策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1,(3).
基金項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廳“十一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吉林省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財稅導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