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云 周林
【摘要】互聯網時代,網絡已經成為民聲民意集散地,但是網絡亦是一把雙刃劍,網絡熱點事件的出現有其輿論公開的正面性,也有其虛假言論誤導的負面性。為了定量地分析網絡熱點事件各影響因素的作用效果,本文選取強國和天涯等主流論壇上相關網絡熱點事件的數據,運用SPSS17.0分析方法,檢驗了傳播因素(主題帖發帖人經驗值、發帖人態度、不同媒介)和事件因素(事件持續時間和熱度、主題帖議題形態)對網絡熱點事件的影響。
【關鍵詞】網絡熱點事件影響因素SPSS分析
一、引言
網絡熱點事件是指經由網絡媒體發布信息、形成相應輿論進而成為眾所關注的熱點事件。2003年的“孫志剛事件”被視為網絡輿論真正進入公眾與研究者視野的標志事件,自2007年以來,我國已經邁入網絡熱點事件的頻發期,2007年的陜西“華南虎照片”,2008年的奧運會,2009年湖北鄧玉嬌案,2010年的世博會,2011年的藥家鑫事件等,網絡世界已經形成了“天天有事件,月月有熱點”的局面,網絡輿論的力量日益顯著。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網絡熱點事件的發展存在著正反兩方面的影響:正功能表現在反映民情民意的公共輿論空間,促進政府政策透明化和公開化;負功能體現在存在情緒型的潛在輿論,虛假言論誤導整個事件走向、網絡話語權被壟斷的隱患等方面。
近年來社會矛盾加劇,引發網絡熱點事件的潛在不穩定因素增多,要想規范網絡熱點事件的發展,避免消極結果和不正當行為的產生,就必須要深入了解網絡熱點事件的影響因素,防患于未然。雖然目前的研究對網絡熱點事件的成因探索涉及面較廣,但是鮮見以實證方法驗證其成因,這也是本研究意圖達成的創新。
二、數據收集與說明
(一)藥家鑫事件相關數據收集
在事件樣本選取上,選擇具有高度影響力和代表性的藥家鑫事件作為案例。而對于論壇:強國論壇是主流論壇的代表,依托我國最權威的人民日報下屬的網絡新聞媒體人民網而存在,這樣一個具有政府建設背景的論壇更多的承擔宣傳和輿論導向功能;天涯論壇被譽為華人第一社區,屬于商業論壇,受眾面廣泛,參與者眾多,由于其并不具有政府背景或者主流媒體的依托,審核和管理也相對寬松。因此,選取天涯論壇和強國論壇中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具有代表性。
在抽樣方法運用上,分別在天涯社區和強國論壇搜索藥家鑫事件,得到4組搜索結果。在每組的搜索結果中,采用系統抽樣法,從第1個帖子開始,以后每隔10個樣本抽取一個帖子,最后,總共抽取20個帖子組成樣本。
表1強國論壇和天涯論壇藥家鑫事件樣本數據
(二)不同論壇上2010年度20大熱點事件的點擊率數據
為了研究不同媒介對網絡熱點事件傳播的影響,搜集了天涯和強國兩大具有代表性的論壇,以及備受網民喜愛的新浪微博上20大熱點事件的點擊率數據。數據來源:http://yq.people.com.cn/htmlArt/Art843.htm,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的《2010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
三、網絡熱點事件影響因素的SPSS分析
從事件最初的端倪到最終爆發為網絡熱點事件的過程中,網民在網絡空間中互相交換訊息、觀點及情緒,通過網絡媒體平臺對彼此作出反應,情緒互相傳染,推動事件的發展。
(一)網絡傳播對網絡熱點事件的影響分析
主要討論傳播主體——傳者和傳播介體——網絡媒介對網絡熱點事件傳播的影響。
1.傳者對網絡熱點事件的影響分析?,F實環境中的集群行為有意見領袖,網絡環境中亦然。網絡中的意見領袖多數為管理員、版主、資深網友等,他們的發言可能會比普通網友的發言更能引導網絡輿論。
(1)樣本選取。以天涯、強國論壇上藥家鑫事件主題帖發帖人的經驗值、點擊率和回復數作為分析對象。
(2)提出假設。假設一:主帖發帖人的經驗值或積分值越高,點擊率越高。假設二:主帖發帖人的經驗值或積分值越高,回復數越高。
(3)數據分析。用相關分析中的二元定距變量相關分析法,分析發帖人經驗值與點擊率、回復數是否能顯著相關。SPSS分析表明:強國論壇上發帖人經驗值與點擊率、回復數的相伴概率分別為0.011、0.017;天涯論壇上發帖人經驗值與點擊率、回復數的相伴概率分別為0.421、0.315。由于相伴概率均是大于顯著性水平0.05的,可以認為發帖人的等級與帖子點擊率、回復數都沒有達到顯著相關,即是說,無論發帖人身份如何,是管理員還是初級網民,都不影響到帖子的熱度。這意味著網絡熱點事件的發展過程中意見領袖并不明顯,或者意見領袖的存在與網民在網絡空間的資深程度并無直接關聯。
2.傳者態度對網絡熱點事件的影響。網絡熱點事件傳播過程中往往伴隨著網民情感的爆發,主題帖傳者的態度(褒義、貶義、中立)會對帖子點擊率和回復數產生一定的影響。
(1)樣本選擇。選取天涯論壇上藥家鑫事件為檢驗對象,眾所周知,藥家鑫事件引起的網民爭議較多,反響較大,感情色彩也較濃厚。
(2)提出假設。假設:主題帖傳者感情色彩越強烈,主題帖點擊率和回復數越高。
(3)數據分析。用多獨立樣本非參數檢驗法分析傳者態度與點擊率和回復數之間是否存在著顯著性差異。經過分析可得,態度與點擊率之間的相伴概率為0.007,小于顯著性水平0.05,說明三種不同傳者態度的主題帖的點擊率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而且褒義和貶義主題帖的秩均值(26.53、19.94)要大于中立主題帖(10.38),說明感情色彩越強烈,帖子被關注的程度越高。雖然傳者態度與回復率之間的相伴概率為0.066,大于0.05,但是在0.1的顯著性水平上達到了顯著性差異,在這兒也可以認為,三種不同傳者態度的主題帖的回復數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傳者感情色彩越強烈,回帖數越高。
3.媒介對網絡熱點事件的影響分析。網絡熱點事件的傳播總在一定的論壇環境中實現,即媒介因素也可能對網絡熱點事件的形成和發展造成影響。
(1)樣本選取。選取不同論壇上2010年20大熱點事件的點擊率為研究對象。
(2)提出假設。假設:不同媒介上同一事件的受關注程度存在差異。
(3)數據分析。首先采用非參數檢驗中的多配對樣本非參數檢驗法,檢驗三個媒介上相關事件的熱度是否存在差異;其次,采用相關分析中的距離分析法,測量20個熱點事件在三個不同論壇上的點擊率的相似性。檢驗結果為:三者之間的漸進顯著性為0,小于顯著性水平,說明相關事件帖子在三個媒介上的熱度存在顯著性差異;新浪微博、天涯論壇、強國論壇上相關事件點擊率的均值分別為248001、43780.3、5383.4,新浪微博顯然高于天涯和強國論壇,說明新浪微博上帖子的熱度最高;天涯論壇與新浪微博之間的相似性達到了0.977,高度相似,而強國論壇與天涯論壇、新浪微博之間的相似性都極小。
上述結果是因為,一方面新浪微博和天涯論壇同為商業論壇,因此相關事件帖子熱度在二者空間上高度相似;另一方面,商業論壇具有更高的開放性和平等性,網民更愿意在其上上表達觀點,加之新浪和天涯社區規模更大,言論氣氛活躍,網民間的互動與回應更多;另外,微博做為新生事物,其方便快捷的功能更受網民的關注。
(二)事件因素對網絡熱點事件的影響分析
網絡熱點事件的形成始于某個令人激動的事件吸引很多人的注意,網民的態度與情緒傳導、意見表達都緊緊圍繞事件的起始、轉折而進行。
1.事件因素對網絡熱點事件持續時間和熱度的影響。為了獲取某一事件隨時間變化的網絡熱度變化規律,在此輔助使用谷歌趨勢,該查詢工具分析一部分谷歌網絡搜索以計算輸入的字詞被搜索的次數,并將其與谷歌上隨時間推移的搜索總量相比較,按線性比例繪制搜索量圖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全體網民對于某事件的關注度。為了有對比性,在此選擇日本大地震事件與藥家鑫事件進行對比分析。
兩個事件中,日本大地震的曲線峰相對平緩,在短期內關注度達到最高,但迅速回落,不過持續時間長;藥家鑫事件具有長期的關注度,多次出現關注高峰,而且持續時間也長。而熱度曲線的峰值出現時間也與事件對應的關鍵事件完全吻合。日本大地震的關鍵時間點是2011年3月中旬,也即是大地震爆發后的一段時間,藥家鑫事件的熱度曲線峰值出現在2011年4月藥家鑫一審、5月二審和6月執行死刑。
網絡熱點事件衰落的首要原因是事件的解決,或者公共事務對公眾已經沒有任何刺激作用了,那么熱點事件自然會衰落下去。對于藥家鑫事件,標志著事件解決的法院宣判結果出現后針對該事件的熱度就會迅速降落。而在日本大地震事件中,網絡輿論做出迅速反應的同時迅速衰落,這說明對于自然災害類事件,公眾的關注只集中在災害存在的階段,而對于社會類事件,人們的關注程度明顯要高,而且關注的持續時間較長,并隨著新的刺激因素的輸入,衰落的關注度會再次被喚醒。
2.事件議題對網絡熱點事件的影響分析。針對一個事件,網絡論壇中存在不同類型的議題。輿論的三種信息形態都出現在網絡熱點事件的形成過程中:訊息形態、觀念形態、藝術形態。訊息輿論是指具體可接觸和把握的“與公共事務相關的訊息在—定范圍內在相當多的公眾中流動”以傳播訊息的方式間接表達意見,形成一類輿論形態。觀念輿論是輿論的最常見的信息表現形態,“即直接以不同程度的贊同(同情)、反對(憎惡)、無所謂(中立)等形式表現公眾的意見傾向?!彼囆g輿論的傳統定義是“公眾自身以各種體裁的文學、音樂、舞蹈、繪畫等藝術信息形態表達的意見傾向”,本研究將網絡空間中的各種圖片處理、文學創作都歸為此列。
(1)樣本選取。選取天涯論壇上藥家鑫事件為檢驗對象,這是因為天涯論壇作為商業論壇而非政府論壇,議題形態會更多樣。
(2)提出假設。假設:主題帖議題形態不同,點擊率和回復數會不同。
(3)數據分析。用單因子方差分析法分析議題形態與點擊率和回復數之間是否存在著顯著性關系,結果顯示:主題帖議題形態與點擊率、回復數之間的相伴概率分別為0.544、0.478,均大于0.05,即在網絡集群行為中,訊息形態、觀念形態和藝術形態的內容受關注程度無顯著差異。
四、結語
隨著網絡熱點事件的受關注程度日益增加,參與該領域的研究者越來越多,而對于網絡熱點事件影響因素的研究,則有利于我們認識網絡熱點事件的形成機理和發展模式,從而提高國家和地方應對網絡熱點事件的能力,也能引導公眾理性地參與網絡熱點事件。但是,由于網絡熱點事件具備復雜性、多元性和難控性等特征,這就使得僅僅研究傳播因素、事件因素對網絡熱點事件的影響還遠遠不夠,還需要不斷地去探索更多的因素,如網絡熱點事件的空間集聚性等。
參考文獻
[1]裘偉廷.網絡群體性事件初探[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9):1-5.
[2]田大憲,賈舉.網絡集群行為的生成機理與調控方略[J].當代傳播,2010(4):37-40.
[3]方付建,肖林,王國華.網絡輿情熱點事件“系列化呈現”問題研究[J].情報雜志,2011(2):1-5.
[4]喻國明.網絡輿情熱點事件的特征及統計分析[J].人民論壇,2010(4):24-26.
[5]王穎文.網絡群體性事件中的網絡輿論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0.
作者簡介:李曉云(1987-),女,河南信陽人,鄭州大學2010級旅游管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經濟;周林(1987-),男,湖北荊門人,鄭州大學2010級旅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科學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