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對于居住區周圍的環境質量要求逐步提高。城市居住區的環境設計以及質量控制是否能夠科學化、合理化,逐漸成為城市規劃設計者普遍關注的一個話題。目前,我國城市居住區環境設計以及質量控制方面的工作還不是很到位,影響了居住區環境的整體質量水平,不利于城市的持續、穩定發展。本文將分析我國城市居住區環境設計和規劃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居住區環境質量控制的作用,進一步探討居住區環境設計的原則,切實、有效的加強城市居住區環境質量控制,進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進城市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城市居住區環境質量控制探討
中圖分類號:TV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5(c)-0132-01
1 居住區環境質量現狀
目前,我國城市居住區的整體環境質量相對不高。其中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居住區內部環境景觀設計存在不足,綠化帶面積相對較小,植物配置也不夠合理。這些設計的不合理嚴重影響了小區的環境質量,不僅對小區景觀的協調、美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同時也影響了小區的空氣質量和舒適度。因此,采用科學化、合理化的設計方法,對居住區環境景觀進行設計,切實加強居住區環境質量控制對于美化居住區形象,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意義重大。
2 加強居住區環境質量控制的作用
2.1 改善生活條件
加強城市居住區環境質量控制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善居住區周邊環境,體現出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居住區環境質量的提高,能夠很好的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為居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近幾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居住區環境的設計水平逐漸提高,環境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質量的居住區環境不僅給人們提供一道道亮麗的風景,而且其優雅的環境氛圍和齊全的配套設施為居民提供諸多方便。城市居住區環境設計和布局的科學、合理,可以為居民有效的提供休閑、娛樂以及進行社會交往的場所,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整體生活水平。
2.2 美化居住區環境景觀
目前,我國許多居住區的環境,綠化植物配置不合理,植物布局也相對零散,而且許多植物不雅觀,嚴重影響了居住區的整體形象。設計者可以用新增植物來遮蔽了原有不雅觀的景物,在不破壞原有區域植被,保證生態化的前提下,促進環境的協調、美觀,有效的改善居住區環境景觀。為了進一步實現美化居住區環境的目的,可以利用娥娜多姿的花草樹木,豐富多彩的植物布置以及水體的點綴等,改善原有環境中不雅觀的植被。此外,設計時也可以合理的利用植物材料進行空間的分割,加強園林植物的層次化設計,進一步提高園林植物的層次美,使居住區的環境景觀更優雅、大方。
2.3 改善居住環境
加強居住區環境質量控制,改善傳統設計中不合理的因素,能夠大大提高居住區的環境質量水平。傳統居住區環境質量相當較差,而且綠色植物面積相當較小,空氣質量和噪聲污染較為嚴重。提高設計水平,合理增設綠色植物面積,并合理搭配各類植物,能夠有效的凈化居住區周邊空氣、減少塵埃和噪音,改善居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此外,居住區環境綠化植物的合理布局和配置,具有改善氣候、調節氣溫、遮陽降溫、降低風速等作用,使居民的生活更加舒適。
3 加強居住區環境質量控制的原則
3.1 協調性設計原則
城市居住區要求安靜、祥和,在進行居住區環境設計時,要盡量保證其設計與周圍居住區的環境意向相協調。設計者在進行設計和規劃時,要盡量保證環境設計與周圍建筑的設計有機結合,實現設計的協調性。這樣才能使得小區整體具有更加真實感人的持久魅力。居住區的建筑風格是景觀設計風格的基礎,景觀設計的風格取向必須考慮建筑的特色。在設計過程中,有效地實現二者風格與特色的相互滲透,才會使居住區整體景觀更加宜人。
3.2 體現地方特色原則
居住區環境景觀的設計要充分體現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國幅員遼闊,自然區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差懸殊。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時,我們要把握這些特點,營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環境。設計者要充分利用居住區內的地形地貌特點,塑造出富有創意和個性的景觀空間。自然環境是景觀綠化的基礎,在城市居住區環境景觀的設計中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環境、氣候特征等。設計者要根據實際情況,有效的實現地勢的合理利用、水系的科學改造、樹木的適當保留等目標,創造具有特色的環境空間。
3.3 層次化設計原則
城市居住區環境景觀的設計過程中,要遵循層次化的設計原則。經過環境景觀設計的實踐經驗證實,層次化設計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在進行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時,我們要根據居住區的實際環境情況,進行植物的層次化設計,合理的融入一些新型植物,在保留原有植物的前提下,有效的實現景觀設計的協調性。此外,設計者還要考慮到生態化的因素,最好采用層次化設計的方法,不能用新型植物完全代替原有地域植物。層次感也是評價住區環境設計好壞的重要標準,住區景觀設計有時也需要提供各級私密空間,并且各層次之間應有平緩的過渡。
3.4 體現功能性原則
居住區戶外環境是居民主要的活動空間。在居住區環境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環境設計的實用性問題。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實用性原則,確定空間的大小、地面的高差、鋪裝的質感等因素,合理的進行布局和設計。同時,居住區的景觀對居民具有心理調適的功能,可以很好的促進社區居民的民主和自主精神。居住區的環境景觀設計應兼顧 “動”和“靜”兩大功能。其中,“動”主要包括運動、健身,所以居住區會出現籃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等場地,比如兒童玩耍、老人跳舞、健身的集散廣場等場地。其中,“靜”主要包括人們休息賞景,下棋等,,設計者要對“動”與“靜”的區域要合理安排,避免干擾居民的正常休息。
3.5 人性化的設計原則
在外部空間的環境景觀設計中,表現為滿足居民的心理需求。為此,在進行外部空間環境景觀設計時,要把環境塑造成具有濃郁居住氣息的家園,使居民感到安全、溫馨、舒適,產生歸屬感。在景觀規劃階段需考慮到向陽面和背陽面的處理,居民在冬天需要充足的日照,而在夏天又需要相對的遮陽。此外,居住區園林環境景觀設計過程中,要考慮到設計的實用性,使其真正的成為居民生活和休息的良好場所。
總之,加強環境質量管理,科學、合理的進行城市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不僅能夠美化居住區的環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能夠提高城市的整體形象。為了使未來城市居住區環境設計更加合理,環境質量水平更高,我們還要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落實好居住區環境質量控制。
參考文獻
[1] 吳曉君.提升居住區環境質量的有效途徑[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27):400.
[2] 付成華.我國居住區環境評價研究述評[J].北方環境,2011(5):144.
[3] 尹玲.提高居住區環境質量的技術途徑[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15):504~505.
[4] 郭彬,韓玉龍.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5卷)[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