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伯君
摘 要:經過長期的生產實踐摸索出一套較為系統的防臺風矮化栽培關鍵技術,選擇純真的東魁楊梅苗木;對幼年樹著重培育矮化樹形,成年樹卻要大枝修剪樹高應控制在3m以下,順著臺風的一般走向可把樹形修剪成“十字”型即四個小樹體以減少臺風的阻力,其它要分次修剪保持理想樹形;施好采后肥、春肥和壯果肥;尤其是采用尼龍網帳將整株楊梅樹罩住,既可有效預防果蠅危害,又能阻擋陽光或雨水的過分曝曬與淋涮,提高楊梅果實品質。
關鍵詞:東魁楊梅防臺風矮化栽培
中圖分類號:S66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5(c)-0125-02
黃巖江口是東魁楊梅始祖地,東魁楊梅母樹為實生樹,距今已有100余年歷史,70年代由浙江農業大學吳耕民教授定名為東魁楊梅,取“東方之魁”之意,果實之大世上罕見,是目前我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楊梅,素有“楊梅王”之稱。1998年東魁楊梅榮獲“浙江省優質農產品金獎”,1999年獲(北京)國際農博會名牌產品,品質好的東魁楊梅價格30元/kg左右,比普通楊梅價格高5倍,楊梅生產成為山區農民致富奔小康和發展效益農業的特色產業,對開發山區資源,綠化荒山,增加山區農民經濟收入具有積極意義。但由于黃巖地處浙江中部沿海,常受臺風暴雨影響,使大量楊梅樹傾倒,樹枝扭斷,給楊梅生產帶來嚴重損失。為此,筆者通過多年生產實踐,探索總結出一套東魁楊梅防臺風矮化高產栽培技術。
1 東魁楊梅品種特性特征
楊梅屬于楊梅目楊梅科常綠果樹,具有耐干旱、耐瘠薄、樹勢強健、豐產性好等特點。該品種樹冠高大,呈園頭形,枝繁葉茂,葉色濃綠,葉背脈紋明顯。果實形大如乒乓球,平均縱橫直徑分別為3.93cm和3.76cm,平均單果重25g,最大的果重達52g,每500g果實一般只有20顆。果面有較明顯的縫合線,果實蒂部突起,至采收期仍保持黃綠色。果實紫(深)紅色,肉柱較粗大,平均肉柱長1.15cm;肉厚、味濃、汁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3.4%;總糖10.5%,總酸1.1%,可食率為94.8%。果實不易落果,成熟期為6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收時間長達10~15d,放入氣調庫可保鮮20~40d,較耐貯運,果實鮮食和制罐兼優。東魁楊梅一般一年生嫁接苗移栽后5~6年開始結果,15年進入盛果期,盛果期能維持50~60年,大樹株產一般100~150kg,最高的達500kg。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栽培管理簡單,較耐寒,易種植。
2 矮化栽培技術
2.1 選擇適宜的園地
一般選擇在海拔500m以下的山坡地建園,要求土壤疏松,通氣,排水良好,pH4~6.5,尤其以pH5.5~6.5最適宜,土壤質地以砂礫土或砂礫土略帶粘性山地較佳。從指示植物看,凡狼蕨、杜鵑、松樹、杉樹等指示植物生長良好的土壤,最適于東魁楊梅種植。
2.2 選擇純真的苗木
苗木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成活率和幼樹能否速生早結果。因此,選購苗木時必須注意,品種要純正,根系發達,須根多,嫁接口愈合良好,主干粗壯,分枝點基部直徑大于0.6cm,無病蟲害和受凍癥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擇經過假植的兩年生嫁接苗或一年生嫁接苗。
2.3 合理的栽植密度
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土壤肥力、山形特點、管理方式等因素確定,一般在667m2栽植19~44株,其行株距模式有6m×5m、6m×4m、5m×4m、5m×3m等幾種。
2.4 科學的栽植方法
將要栽植的苗木靠在栽植穴的內壁(未松土)并扶正,舒展根系,填入表土至嫁接口時,用腳將四周泥土踏實,澆足定根水,然后復蓋松土,深度以第一片基葉或第一個分枝點埋入土中為宜。定植后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濕潤,提高成活率。高溫干旱季節要注意澆水和割草覆蓋。東魁楊梅為雌雄異株植物,栽植時需配0.1%~1%的雄樹以供授粉之用。
2.5 矮化管理技術
矮化栽培可通過整枝修剪、拉枝摘心、合理施肥、科學調控等技術來控制樹冠高度,樹高應控制在3m以下,減少臺風阻力。把營養生長轉化為生殖生長,平衡樹勢,促進早開花、早結果、早投產。一般比常規栽培法能提前2~3年投產。既方便農時生產作業又可降低生產成本,還能防風抗倒和縮小大小年結果等現象。
2.5.1 幼樹管理
東魁楊梅的樹形以低主干自然開心形為好,這種樹形結果早,管理方便,品質好。幼年樹培育時就要打好矮化的基礎,要求主枝在主干上分布的角度均勻,間隔距離適當,主枝基角為45°~50°,每主枝上選留3~4個副主枝,第四年去掉中心直立枝,選留3~4個分布均勻,長勢強健,向上斜立的大枝作為主枝,在主枝上選留副主枝,可通過拉枝、撐枝、吊枝等措施調整,使主枝與主干基角為45°~50°,其余大枝和直立側枝向下拉成近水平,促進樹冠開張,緩和樹勢,為以后進入初結果期奠定基礎。第五年開始內膛及下部適量掛果,主枝、副主枝繼續延長,以便在結果的同時,進一步擴大樹冠、完善樹形。
2.5.2 成年樹管理
成年樹首先進行大技修剪,根據該園地臺風的走向,可把樹形修剪成四個小樹體以減少臺風的阻力,防止樹桿被臺風扭斷;大技修剪后要及時摸去多余芽鞘,留下的枝條保留20~25cm摘頂,第二年基本上恢復至上年產量。小技修剪要分次進行,第一次在7月上中旬,剪掉交叉枝、拖地枝、密生枝;第二次修剪強勢樹在11月、弱勢樹在2月至3月上旬進行,以疏刪小枝為主,剪去無花枝和上頂晚秋梢及枯枝,衰弱枝。
2.5.3 臺風來臨前管理
臺風來臨時都拌隨著狂風大雨,楊梅園地徹底被雨水淋透,再加上楊梅園地又在臺風的迎風口,往往整株樹被連根撥起,甚至被拋出幾十米遠。為此建議在果樹上山內側開出30×30cm避水溝(也可用作施肥溝),再在樹底部覆蓋簿膜至樹冠投影處,并在四周用泥±或石塊壓住以防被風吹走。
2.6 科學的施肥技術
2.6.1 幼年樹施肥
1~3年生幼年樹,以追施速效氮肥為主,每次抽梢前10~15d施1次,每株施稀薄人糞尿2~3kg或尿素0.05~0.1kg,或進口三元復合肥0.1~0.2kg,加水施入,隨著樹冠的擴大,適當增加施肥量,促進春、夏、早秋梢抽發健壯,盡快擴大樹冠。第四年開始增施鉀肥,每株施草木灰或焦泥灰2~5kg或硫酸鉀0.2~0.25kg,以緩和樹勢,促進花芽分化,為結果打下基礎。
2.6.2 成年樹施肥
(1)采后肥。關鍵在于施得及時,要求在7月上旬,最遲7月15日前完成,其目的是恢復樹勢促進夏梢抽生和花芽分化,肥料以有機肥和鉀肥為主,施肥量:按每株產50kg果實計算,每株施焦泥灰25~30kg或腐熟豆餅2~3kg加焦泥灰15kg,樹勢衰弱的可加0.2~0.3kg尿素。(2)春肥。1月下旬至2月上旬看樹勢施肥,對花量多樹勢中等或偏弱的樹,一般株施硫酸鉀0.5~1kg,或草木灰15~20kg,目的是滿足開花、座果和春梢生長的需要,樹勢強或花量少的不施。(3)壯果肥。4月底至5月初看樹施,掛果多的樹,可在幼果蠶豆大小時,每株施硫酸鉀0.25~1kg,促進幼果發育膨大。樹勢強,掛果少的樹不施。
2.7 結果期管理技術
2.7.1 疏果技術
東魁楊梅疏果是克服結果大小年最有效和最簡單的技術之一。疏果一般分2~3次進行,第一次果實橫徑約1cm時,疏去小果和劣果,每條結果枝留2~4個果;第二次在6月上旬果實發水前定果,平均每結果枝留1~2個果,長果枝(15cm以上)留2~3果,中果枝(5~15cm)留1~2果,短果枝(5cm以下)留1果,做到大年多疏,小年少疏,大年樹春梢少,樹冠上部應多疏,以疏促梢,小年樹春梢多而旺,樹冠上部多留果,以果壓梢。
2.7.2 及時清理落地果
楊梅成熟前期果蠅發生量不大,隨著果實成熟期的到來,落地果增多,雌果蠅大量在落地果上產卵、繁殖。因此,及時徹底地清理落地果是比較有效的防治方法。
2.7.3 藥液誘殺果蠅
果蠅是楊梅成熟采摘期的主要害蟲。在楊梅果實彭大期,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果蠅,或用黃板糖醋誘殺果蠅,或用敵百蟲、香蕉、蜂蜜、食醋按10:10:6:3的比例,配制成混合誘殺漿液,每667㎡投放10~15份藥液誘殺成蟲,防治效果較為理想。
2.7.4 楊梅樹掛羅帳
臺州市黃巖江口率先使用“楊梅樹掛羅帳”新型實用技術。在楊梅果實進入轉色前,即采收前40d,不使用任何化學農藥和生長激素,用尼龍網帳將整株楊梅樹罩住,使每株楊梅樹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生長空間,最大限度地減少或免受雨水的影響;同時還可避免楊梅果實受陽光的過度暴曬,降低羅帳內的溫度,保持相對穩定的濕度,在大風降雨的天氣還可防止落果,更為重要的是在楊梅轉色期,防止果蠅對楊梅的大量入侵危害,羅帳內采摘的楊梅質地相對更硬,更容易貯藏,口味也更加爽口純真,價格高達60元/kg,真正實現了生態、有機、高產和高效的生產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