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薇
摘要深度輔導工作作為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的重要工作內容和教育手段,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對于藝術院校輔導員來說,深度輔導工作一方面為我們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模式與途徑,另一方面也對我們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作為藝術院校的輔導員,應兼顧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個性化發展的需要以及自身深度輔導能力的提高,拓寬深度輔導的思路與形式,以個性化的模式對他們進行深度輔導,達到最為理想而有效的教育目的。
關鍵詞藝術院校個性化深度輔導
1 藝術院校輔導員深度輔導對象的特征
藝術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在教育環境、教育手段和教育對象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差異,藝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以藝術院校學生自身的特點為立足點,深度結合藝術院校的學生特點探索有效的工作方法,才能做好藝術類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使之成為藝術院校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力的保證。
藝術院校學生較普通高校學生來說,更為感性,情感豐富,但組織性、紀律性較差;他們更加重視專業教育,而忽視文化基礎教育,對于考勤、考風考紀較為淡漠;藝術類學生個性較強,且以“彰顯個性”和“固守個性”為榮;由于接觸社會較早,容易受到社會的負面影響,且“偽裝”能力較強,需要輔導員更為深入、細致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藝術院校輔導員深度輔導工作現狀分析
2.1 與普通各高校輔導員深度輔導相似的現狀
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深度輔導的實施過程中不同程度的遇到了很多現實困難。例如,很多學校受客觀條件限制,談話輔導沒有特別合適的場所,多數輔導員會選擇在辦公室進行深度輔導,但由于環境略顯嚴肅,且辦公室事務性工作所限,很難讓學生消除顧慮、敞開心扉;很多輔導員在每次深度輔導之前需要長時間收集相關資料和信息,才能真正幫助一個學生解決某一問題,且這樣的深度輔導往往不是一兩次談話即能解決的,需要長期耐心、細致地跟蹤輔導,但這樣細致的工作方式就很難保證深度輔導對象的廣泛。
很多高校在深度輔導過程中,主要以“大一談適應、大二談規劃、大三談科技、大四談就業、研究生談科研”為主要工作思路,但這樣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無法真正適應新形勢下的大學生思政工作需要。另外,輔導員在談心教育過程中常常出現時間緊、任務多和談話技巧的缺乏等多種困難。
此外,與很多普通高校開展深度輔導工作的現狀相似的是,藝術院校輔導員的深度輔導的形式目前主要是談話(談心),也有個別輔導員借助短信、博客、微博、“人人網”、“開心網”等現代化手段或主題活動等形式與學生建立深度輔導交流的平臺,由輔導員、班主任主要負責具體實施,在全面覆蓋的基礎上分層次、分重點、分方向地進行深度輔導。
2.2 目前不容忽視的困難與問題
通過兩年多來深度輔導工作的開展,這項教育手段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別是在我們藝術院校的學生中,效果和反響都已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然而,很多現實困難和不能回避的問題依然存在,例如:(1)深度輔導場所所限,往往難以在辦公室的環境下走入學生內心;(2)輔導員受日常瑣碎事務工作牽絆較為嚴重,必須“擠”出時間來進行這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往往失去了深度輔導的最佳時機;(3)藝術院校的專職輔導員很多并非由本校畢業,而是由綜合類院校畢業后進入藝術院校任職,在藝術素養方面還需要很大程度的完善,才能更加貼近學生的心理實況;(4)組織學生進行團隊活動或團體輔導時,難以保證每個學生積極響應,往往最不積極參與的學生正是我們最想去深度輔導的學生;(5)藝術院校里,專業老師(導師)在學生心中的位置不容動搖,因此,在教育理念上我們必須與專業老師(導師)及時有效地溝通,才能保證教育達到效果,然而這非常需要專業老師們的重視和積極配合;(6)藝術院校學生“社會活動”較多,這一方面促成了他們“成熟”的自信感,影響了他們對于輔導員的心理依賴,另一方面,也促就了他們的“偽裝”能力,需要輔導員在深度輔導過程中具備更強的業務能力和技巧;(7)鑒于學生追求個性的特點,藝術院校輔導員在深度輔導方面需要更大的信息量和及時更新觀念的意識,絕不能與學生產生任何思想上的“溝壑”。
3 個性化深度輔導模式的構建
3.1 解讀藝術院校輔導員深度輔導的“個性化”
作為藝術類院校的輔導員,我們所面對的深度輔導對象是一群極具個性又有著很多“藝術特點”的學生。在普遍采取上述普通高校輔導員所運用的深度輔導手段(途徑)的同時,我們還需要針對他們的專業特點、文化素質、成長環境等特點,“適時”、“適勢”、“適度”地進行深度輔導。
3.1.1 深度輔導對象角度的“個性化”
首先,這種“個性化”從深度輔導的對象來看,包括學生們的自身特點、發展方向和受深度輔導的實際需求等等。高等學校個性化教育要求認識到每個學生個體的差異,注意尊重每個學生個體的不同需求,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注重發掘學生潛能和優勢。藝術類學生的獨特性決定了藝術院校輔導員在深度輔導過程中面臨著更大的難度和挑戰,深度輔導的作用和意義決定了它的實施必須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3.1.2 深度輔導工作者角度的“個性化”
“個性化”也指每名輔導員在深度輔導過程中各有所長的教育模式。已有幾位老師在研究“發展性深度輔導實施策略”,他們提出輔導員在深度輔導談話過程中以“專人負責制”進行,即專人研究、專人策劃、專人談話、專人深入的專人責任制。其實,這與本文中對于輔導員的個性化要求基本一致,都是根據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的實際需要而來,兼顧輔導員自身的成長與發展。
3.2 充分掌握個性化的學生特點,找準深度輔導切入點
學生的個體差異是普遍存在的,我們輔導員應當盡可能地熟悉每名學生的個人檔案,定期地通過電話、談話等形式從輔導目標學生的身邊人(包括父母、同學、舍友等)側面了解其思想、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和其性格特征,并充分掌握其這些情況的動態,這樣有利于我們掌握深度輔導的主動權,有的放矢地切入到相關話題上去。
另外,網絡已經成為目前不可或缺地了解并掌握學生思想狀態的手段,特別是微博、“人人網”、“開心網”,已經成為我們輔導員與學生建立友誼、增進互動的最有效的平臺之一。通過學生在網絡上的“轉帖”、“評論”、“日記”、“記錄”、“照片”、“足跡”等等,讓我們能夠更加充分地了解他們。同時,學生們也能隨時看到輔導員的動態和觀點,很容易與年輕的輔導員們產生共鳴,進而增強信任,增添交流互動的良機。
此外,藝術院校的學生們更善于借助網絡展現自我、張揚個性,很多學生經常將自己近期的作品放在網上供網友們品評和欣賞,透過他們上傳的作品,輔導員們可以有機會用心去感受學生的情感、思想狀態,更加可以增進與他們的互動、交流、融合。
3.3 拓寬工作思路,加強自身學習和提高,個性化地進行深度輔導
深度輔導工作要求我們輔導員在開展此項工作時注重科學指導、形式多樣,那么就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地提高輔導的水平,必須以專業化的知識和技能進行科學、有效的輔導。
全國各級教育部門近年來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輔導員專業化培訓,例如北京市教工委就分別針對心理輔導和發展輔導為全市各高校輔導員提供了專業化培訓的機會,以面授、網絡、交流、體驗等多種形式讓輔導員們在心理和發展輔導的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輔導員應當充分利用各種專業培訓和學習交流的機會,積極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深度輔導能力。
如同每個學生都有個體差異一樣,每名輔導員也不會完全一樣,我們在個性習慣、學習經歷、生活閱歷、專業技能、工作方式、處理問題的手法等方面也是各有所長。那么,在深度輔導工作中,就要針對輔導員的差異“個性化”地開展工作,“術業有專攻”,使每名輔導員在充分利用自身擅長的輔導方式的同時,主動向其他輔導員學習,取長補短,盡可能的讓自己深度輔導各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
同時,在藝術院校中,對于輔導員的藝術化和個性化的需求更為明顯。傳統的灌輸式說教完全無法與藝術類學生產生共鳴,在努力提高自身藝術素養以方便與學生靠近的同時,必須充分利用自身與學生不同的個性化優勢,才能贏取學生的關注、信任和主動交流,真正走入學生的內心,走近學生的生活,真正有效地解決學生的問題,幫助他們成長和發展。
4 個性化深度輔導模式構建過程中需要規避的問題
深度輔導要求我們以學生的成長發展為目標,那么在工作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尊重學生和輔導員自身的個性,“受—授”雙方在這個過程中都要謹防“以偏概全”。
此外,談及“個性化”就要求我們在深度輔導過程中針對學生不同的問題和需求適當 “分類”,以這樣的方法找出合適的深度輔導形式。然而在“大分類”的同時要注意“小分類”,例如,同樣是個人規劃發展方面(大分類)的深度輔導,各年級、各專業(小分類)的輔導需求和形式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就要求我們輔導員在深度輔導的“分類”過程中,注意避免只顧“大分類”而忽略掉橫向、縱向兼顧的個性化深度輔導模式。
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我們承擔著教育與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的重任。開展深度輔導是我們高校輔導員的重要職責,也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迫切需要,同時更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專業化、細致化、全面化和深入化的重要保障。根據藝術類學生日益發展的個性化特征和需求,我們藝術院校輔導員更應該注重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了解他們的個性化需求,并根據自己的個性化深度輔導手段,構建行之有效的個性化深度輔導模式,真正幫助和引導學生健康成長、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