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潔
摘要教育機智是一種品質和能力,在高校德育工作中運用教育機智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僵化和孤立,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個性發(fā)展和心理活動,用智慧去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德育工作。
關鍵詞教育機智高校德育學生主體
1 教育機智的概念和內涵
作為“現象學教育學”開創(chuàng)者之一的范梅南教授認為機智具有人際間的和規(guī)范性的特點,這特別適合我們與孩子的教育互動。范梅南教授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教育的機智和敏感力的實踐概念,向人們生動地展示了教育學交互式實踐具有的一種微妙的、極高規(guī)范性的特征。①富有教育機智的教師能從學生的手勢、神態(tài)、表情等來理解學生個人內心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富有教育機智的教師能理解在具體的情況下具體的學生諸如害羞、敵意、魯莽、高興等情感;富有教育機智的教師表現得具有良好的分寸和尺度感。
2 高校德育工作中教育機智的表現
2.1 教育機智表現為等待
在通常的德育工作中,當學生不知道該怎樣做或者做得不對的時候,教師往往會立刻去干預,去“幫助”,甚至會變得憤怒。而這個時候學生可能確實需要自己去領悟、學習和實踐。教師通常很難克制自己,急于批評學生并迫不及待地告訴學生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但結果呢,學生學到的是失敗、成績差和自尊心受挫的滋味,甚至引起反感的情緒。而正確的態(tài)度是我們應該給予學生成長中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學會克制,克制的一種特別之處在于忍耐,能夠平靜地等待。何時克制自己,何時該等待,何時后退幾步,教師對于這些機智的領會對學生的發(fā)展來說很重要。
2.2 教育機智表現為對學生的經歷的理解
學生在其生活經歷、個性心理、行為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在德育教育中運用教育機智就是要求教師關注這種特殊性,理解學生個人的經歷體驗。教師要與學生保持一種開放和對話的關系,探索相互的感情并互相保持緊密的聯系。教師和學生之前互相真實的表達自己的經歷,把自己的生命閱歷和內心體驗訴說給對方,這時候教師和學生之間產生了真實的交往,開始了真正的理解。教師通過對學生的體驗保持體諒,而不是簡單地批評和審查學生的行為,教師就能和學生建立積極的朋友關系。對學生的經歷保持開放,意味著努力避免用一個標準的和傳統(tǒng)的方式來處理情況。
2.3 教育機智表現為尊重學生的主體價值
現在,很多高校的學生在學習上會抱怨說為什么要學那么多理論知識,不明白學習英語語法有什么用,為什么要做很多數學題。很多學生認為這些學習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沒有用處。有些教師說,“我們必須要做這個因為這是課程上安排的”。或者說,“你需要它才能進一步深造”。這幾種回答雖不是最有力的卻都是現成的。這就說明在學習過程中總有一部分學習體驗對學生來說是沒有學習價值、毫無意義的。甚至有些教師為了證明學習的必要性,試圖去給學生講解想要實現一個受教育的人的理想必須明白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和熟練解答數學習題的實際運用價值。但是,講了很多學生不一定全部明白和理解,更有不愛學習的學生對這些理想型或實用性的回答表示延誤,呈現厭學狀態(tài)。從某個層面上可以看出,以上所述明確表明學生對課程的主觀意識。所以機制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語言學習能力和提高數學解題技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2.4 教育機智表現為“潤物細無聲”
現在的高校學生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世界,而他們又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在德育工作中運用教育機智表現為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有時,教師認識不到他們是怎樣影響學生的。實際上,教師的一言一行也就是教師個人的氣質和風格都在默默地影響著學生,這種影響可能很微妙。②細心的愛、關懷,智慧的方式都在影響學生,感化學生。在工作中,情況千變萬化,如果遇到意外情況,教師要能及時發(fā)現和抓住有利時機,運用自己的教育經驗和足夠的教育機智,對“突發(fā)事件”進行價值引導,讓這種即時教育在無聲無息中進行。教師給予學生特別注意的單獨談話,教師在教學中營造的氛圍,教師的一個關注的眼神、一個溫暖的微笑或者一句幽默的話語,這些細節(jié)都在不經意當中“打動”了學生,深深地影響著學生,也一點一滴地塑造著學生優(yōu)秀的人格品質。
3 高校德育工作中教育機智的作用
3.1 教育機智保留了學生的成長和學習的空間
在德育工作中運用教育機智可以在有緊急事情發(fā)生的時候隨時到場,同時也可以受人為控制,隨時撤離。這樣就可以把撤出來的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自由發(fā)揮,用自己的方式來做決定。然而,機智地撤出,與完全撤出、讓學生自己去做是有區(qū)別的。學生需要我們給予犯錯誤的自由并從中吸取教訓,但是,完全撤出教育關系讓學生充分地“自由”去作他們尚未有充分的能力去作的決定和選擇,這是錯誤的機智。教師和學生良好的交流能夠保持一種親密水平,而不會窒息孩子對個人空間的需求。
3.2 機智給學生以力量
教育者需要信任學生。尤其是對他或她所負有責任的具體學生的潛力和善良充滿信任。教師對學生的信任給孩子以力量——自然,這要在學生體驗到教師的信任是真實的、積極的時候。有些教師經常會批評學生,把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強加在學生身上,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來指導學生。甚至,有些教師可能會替學生去做一些事情,這讓學生會覺得反感,產生抵觸情緒,另一方面這是對學生的能力和獨立性的冒犯。不信任或疑惑使得真正的教育幾乎不可能。懷疑會帶來否定、惡意,甚至邪惡。它容易使孩子也產生懷疑和不信任。學生想要所有那些給他信任的東西,想要所有那些喚醒他內心偉大的期望的東西。但是,要使學生得到這些東西,不是用言語,而是通過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因此而喚醒學生內心的情感和力量來達到的。③
3.3 機智加強學生的獨特之處
現在,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機智能夠識別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并加強它。相反,一個沒有機智的老師看不到學生的差異。在德育教育中,一個沒有機智的老師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所有的學生,錯誤地認為這樣的方法符合平等、公平和一致性原則。其實,所有的學生在性格、能力和背景的方面都不一樣。注重公平地對待學生仍然包括老師能夠看到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教育機智知道如何去識別和評價差異性。教育機智旨在鞏固這些差異性。④
4 教育機智實現目的的方式
4.1 機智通過言語來調和
聲音可以是刺耳的或者溫和的,高傲的或者謙虛的,貶低的或者鼓勵的,漠然的或者關心的,讓人躁動的或者令人鎮(zhèn)靜的。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指導那些躁動不安、過于好動的學生可以通過鎮(zhèn)靜的聲音讓他們安靜下來。一個機智的老師明白語調的細小變化的微妙效果。它所傳達出來的一種遺憾、失望、勸告、傷心感,或者相反,它所傳達出來的那種驚訝、滿意或快樂感能引起共鳴。機智的聲音建立了接觸。在整個教育關系中聲音和言語是影響課堂氣氛的重要因素。假如與學生生活在一起是一個機智的問題的話,我們就要注意我們的語調、我們說話的方式。
4.2 機智通過沉默來調和
沉默自然是機智的最有力的調和劑之一。在機智的交流中,沉默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起作用。機智知道沉默的力量,也知道何時保持沉默。此外,還有一種給予的沉默,它給學生自己認識和成長留下了空間。這種沉默不僅僅是以語言的空缺為特征。相反,它是一種耐心的等待,同時維持著一種期望的、開放的和信任的氣氛。它有可能是一種果斷的轉開或靜靜地離去,也有可能涉及到一種默默的信任式接受。機智的沉默并不是指你有系統(tǒng)地、有條理地拒絕說話,而是你認識到有些時候,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看法、建議或任何評論更加恰當些。
4.3 機智通過眼睛加以調和
一個富有機智的教師指導如何運用眼神的訣竅。它是指一個教師知道如何理解他人的眼神所傳達的信息,另外教師個人學會通過自己的眼神來表達你自己。要想能夠與學生智慧地交往我們必須是受到對學生的愛和關心的激動和驅動。它使教育關系成為可能。教師可能想表揚和鼓勵一個難處理的學生。這個學生的行動是出于引人注意或需要鼓勵的心理需求。教師可以說合適的稱贊的話語。但是,教師的眼神卻流露出了不喜歡這個學生的真正感情。只有在教師可以看透孩子的困難,看到他或她脆弱性的時候,教師才能夠使眼神與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意圖真正地和諧起來。⑤
4.4 機智通過氣氛加以調和
教師不僅僅通過他們所說的和所做的來創(chuàng)造一種氣氛,而且也通過他們在同學面前的表現方式來做到這一點。他們通過對課堂的時間和空間側面進行精心地策劃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種氣氛。氣氛的產生是通過對教室里的課桌、椅子和其他的設施的擺設,通過在墻上和教室走道做些布置來進行的。每個老師的教室和每一個學校都有某種氣氛的特色。問題不至于是否應該有一種氣氛,而是哪一種氣氛最有助于教育學的關系。
注釋
①劉野.教育機智的內涵及其運用策略[J].教育科學,2008(4).
②③[加]馬克斯·范梅南著.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李樹英,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06.
④李雪,張國平.教育機智: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結合的中介[J].遼寧教育研究,2006(3).
⑤張鴻燕.體驗式:高校德育有效路徑之新探[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