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甘肅調查組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是馬鈴薯核心產區之一,這里海拔高、溫差大,全年干旱少雨,但降水季節與馬鈴薯生長需水相一致,十分適宜馬鈴薯生產。自上個世紀90年代定西市實施“洋芋工程”以來,安定區馬鈴薯種植面積逐年增加,近年持續穩定在百萬畝以上,成為農業支柱產業。2011年,全區馬鈴薯種植107.5萬畝,總產值4.4億元;農民從馬鈴薯產業人均獲得純收入1208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9%。
調查組了解到,安定區馬鈴薯經銷協會對于解決定西馬鈴薯銷售問題,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區商貿局局長潘燕軍介紹說:“安定區馬鈴薯經銷協會成立于2003年?,F有營銷骨干400余人,遍及全區19個鄉鎮及周邊區縣。協會會員在本省及全國開展馬鈴薯營銷業務,對促進馬鈴薯銷售發揮了重要作用。2011年外銷鮮薯達35萬噸。”
建市場,農民在家門口賣薯
馬鈴薯經銷協會的主要職責是組織協會會員販運、銷售定西馬鈴薯。協會組織經銷大戶深入到鄉村設立收購攤點,明碼標價收購;通過電視臺向農戶公布收購價,使收購價格透明化,防止小商小販壓級壓價,有效保護了薯農的利益。
起初,馬鈴薯交易多以路為市。隨著交易量迅速增加,道路擁堵問題愈來愈突出,影響了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2007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經銷協會組織會員投資6300萬元,建成全國最大的馬鈴薯專業市場——定西馬鈴薯綜合交易中心。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74個定點收購點為三級市場,以巉口、內官等川區鄉鎮點為二級市場,以綜合交易中心為一級市場的購銷網絡體系。安定區農業局張永紅局長告訴調查組,“現在農民賣薯,再不像以前那樣都要到城里來,在家門口就能賣掉?!?/p>
為緩解馬鈴薯集中上市帶來的市場壓力,定西市提出“深挖窖、廣積薯,均上市、穩價格,保加工、增收入”的發展思路。馬鈴薯經銷協會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組織會員出資興建貯藏設施,有效調解供需平衡。安定區副區長賈文舉說,目前全區已建成恒溫貯藏庫5座,自然通風式貯藏庫650座,窯窖群1130間,小窯窖9.3萬眼,形成了“恒溫庫+貯藏庫+窯窖群+千家萬戶”的貯藏體系。
開專列,定西馬鈴薯走向全國
鮮薯外運是定西馬鈴薯銷售的一個重要環節。隨著種植面積增加和產量提高,鮮薯外運任務越來越繁重。運輸瓶頸不突破,農民種出的馬鈴薯就無法賣出好價錢,造成增產不增收,薯賤傷農。在市、區領導的支持下,經銷協會多次通過蘭州鐵路局、隴西車務段銜接車皮計劃,得到鐵路部門的大力支持,成立了路地馬鈴薯聯合運輸辦公室,把車皮的配載權放到協會,由政府和鐵路部門監管使用。
自第一列“馬鈴薯專列”發出開往廣州,第一列“馬鈴薯淀粉專列”發出開往天津,越來越多的馬鈴薯和馬鈴薯制品開始搭上專列,發往上海、北京、武漢等大中城市。
設專窗,以銷定收穩價格
根據市場調研,經銷協會制定實施了“穩定占領低端市場,鞏固擴大高端市場,研究開拓超級市場,逐步挺進國際市場”的營銷策略。經銷協會會長劉大江自豪地說,“經過協會會員的努力開拓,我們的馬鈴薯已穩定占領了湖南、湖北等華中低端市場,鞏固了上海、南京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和廣州為中心的華南中高端市場,并成功開拓了新疆、西藏等市場。近年,我們還把定西馬鈴薯賣到了迪拜。定西馬鈴薯不僅走向了全國,還走向了世界?!?/p>
馬鈴薯經銷協會已在廣州、上海、成都、南京、武漢、北京等中心城市建立了52個直銷窗口。這些直銷窗口除了賣薯,還兼有收集信息、穩定價格的功能。劉大江會長說:“通過這些直銷窗口,我們能夠隨時掌握終端市場的銷售價格。根據這些終端市場價格,扣除一定運費和經銷利潤,我們就可以制定、發布當地的收購價格,實現當地馬鈴薯收購價格穩定,避免了價格的劇烈波動,保護了薯農的利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