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3.2%,持續兩年的負利率時代宣告結束。但進入2012年3月,以蔬菜為代表的食品價格“漲聲不斷”,廣州蔬菜就連漲三周,且漲幅兇猛,有可能促使CPI在2012年3月反彈。
點評:近期菜價一直在漲,盡管老百姓喊貴,但每天還是少不了去菜市場購買蔬菜維持生活。就瘋狂的菜價,普通百姓有著更多也更直接的切身感受。如果說蔬菜等農產品漲價在百姓接受范圍內,既讓農民受益,也不影響市民生活,也并無不可。但實際的情況是,菜雖“瘋狂”卻沒有人得到實惠。繼“蒜你狠”、“姜你軍”等時令戲語之后,農產品“過山車”行情的領航員如今輪到了大蔥,大蔥成了餐桌上的“奢侈品”。就菜價的“瘋狂”,廣州物價局認為“天氣是主因,油價是推手”,但事實是否真是如此,值得思考。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2年3月中國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連續兩個10日環比正增長,其中,蔬菜品類增幅最大,簡單算術平均環比增幅在3個百分點以上,僅大白菜增幅即達13%。價格關乎民生,關系社會穩定。“米袋子”、“菜籃子”事關老百姓的居家生活,農產品市場價格違背價值規律,不能準確反映市場供求,影響老百姓生活,甚至影響老百姓對市場的預期。同時,農產品市場不穩定也影響消費者價格指數,這些影響容易造成整體市場不穩定。穩定農產品價格,促進農民增收,保護老百姓利益,關鍵是要防止農產品價格大起大落、穩定農產品市場。所以,建立一個農產品供需信息發布系統,防止農民盲目種植勢在必行。此外,還可以借鑒農產品期貨市場發達國家的經驗,適時地引入期貨和農產品保險機制,增加種植戶和經銷商規避風險系數,用遠期預見價格,干預市場經濟,降低市場風險,使供求保持基本平衡,防止出現過度投機、人為操縱、不正當交易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