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發改委2012年3月31日公布,實行一票制的井岡山景區門票由130元/人次調整為160元/人次,同時實行淡旺季票價浮動:旺季上浮最高價為190元,淡季下浮不限;曾一度免費的山東臺兒莊古城也于2012年4月1日正式漲價,門票由每張100元漲至160元,一次性漲價幅度達60%。清明小長假期間,不少景區門票爭先恐后地邁入了“百元時代”,網友感嘆,秀美河山成了“玩不起的風景”。
點評:井岡山和臺兒莊并不是景區門票價格高昂的孤例。統計發現,盡管有杭州西湖等不設圍墻、免費向所有公眾開放的景區,但全國(不含港澳臺)130家5A級景區(非淡季全票)中,仍有近半數門票價格過百元。其中,價格在100元至200元(含200元)的5A級景區達35.38%,包括武當山、九寨溝、黃山等14個景區門票價格高于200元,所占比例超過一成。
日前,中國旅游研究院與攜程旅行網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從國內游客看,門票支出占游客旅游消費比例達21.92%,隨后才是交通、購物、餐飲、住宿和文化娛樂。
門票攀升的背后,除運營維護成本增加外,還存在旅游產品結構不合理、景區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財政對門票收入的依賴這“三大推手”。目前,旅游產品結構不合理,景區發展產業比較單一,多數景區還停留在門票經濟階段。“你漲我也漲”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財政對門票收入的依賴,也是景區頻頻漲價的重要原因。部分知名景區對旅游資源具有壟斷性,漲價底氣十足,加上部分“以旅游立市”的地方政府,存在“外地人的錢不賺白不賺”的短視心理,財政長期依賴門票收入,為景區提價大開“方便之門”。
票價合理化不僅需要引入長效的監督機制,規范不合理收費,還需要地方政府轉變思維,變“小旅游”為“大旅游”。中國是人口大國,旅游資源相對稀缺,因而適當調價可以理解,但對具有壟斷性的國家旅游資源來說,景區的收入與支出的透明化非常重要,這就必須引入監管機制,需要第三方介入。現在不少古鎮攔起來收費,其實應該鼓勵游客游覽,在古鎮品嘗特色美食、購買紀念品,以此獲取收入。此外應從“觀光經濟”過渡到“度假經濟”,通過發展和旅游密切相關的周邊服務產業,提供人性化的服務,才能讓游客感到物有所值,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