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奇 艾鵬達
2012年3月16日上午,沈陽國際會展中心內人頭攢動,“12316金農熱線”主題日暨農業信息服務宣傳活動正在這里隆重舉行,3萬多名熱線獲益農民代表參加了啟動儀式,這標志著“農業科技促進年”服務行動的帷幕在遼寧正式拉開。
“農業科技促進年”是農業部今年在全國開展的服務行動,旨在推廣重大實用技術,加強基層農技體系建設等項工作。
完善軟硬件,實現真惠農
遼寧省“12316金農熱線”,是在農業部的指導支持下于2005年7月11日正式開通運行的。
幾年來,“金農熱線”得到了廣大農民朋友的認可,同時,為了適應農村日新月異的發展,“金農熱線”也在不斷地完善自身建設。到目前為止,“12316金農熱線”已建立起20余人的話務隊伍,同時也積極引入省內200余名農業專家的智慧支持,從而確保了熱線的即時性和權威性。到2010年,熱線實現了可視化應用,專家與農民不僅可以通話,還能夠面對面提供視頻在線咨詢,從而極大地發揮了熱線的作用。去年,遼中縣菜農王宏妮共承包了12個蔬菜大棚,臘月,她種的豆角出苗不全、根系細弱,她通過“12316金農熱線”求教專家,在了解情況后,專家建議她及時給大棚升溫,并推薦適用化肥來為豆角灌根,以培養根系。兩招下去,豆角恢復了生機,王宏妮逢人就說是金農熱線幫了她的大忙。
除了加強專家隊伍,在硬件上“金農熱線”也是逐年升級。目前,“金農熱線”后臺網逐步實現了綜合運用計算機電信集成(CTI)、互動式語音應答(IVR)、呼叫接入自動分配(ACD)等聲訊技術,省級平臺實現對12316熱線、電信118114和移動12582涉農專家咨詢熱線呼叫和短信服務的全面、兼容支撐。平臺具備呼叫處理、語音信息發布、數據存儲處理、短信收發、Web信息推送、客戶端信息推送、用戶管理、統計分析、內部交流等多種應用功能,可承載32席共90路并發呼叫和短信服務,日均處理呼叫和短信服務的理論上限可達6500例。
“金農熱線”為全省廣大農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實用的信息服務通路,架起了農民與政府、專家、市場的信息橋梁,被群眾譽為農事、農情、農村政策“百事通”。
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
遼寧阜新老河土鄉生豬養殖戶老張對“12316金農熱線”情有獨鐘,他告訴筆者,前兩年自己飼養的生豬要出欄了,當時恰逢市場上生豬價格一直上漲,他很猶豫,到底是該規避風險立馬出售,還是再等等看是否繼續漲價?這時他想到了熱線。熱線專家在接到電話后對當時的生豬市場作了分析,指導他及時抓住市場高價將該批生豬出售,而就在他售出后不久,生豬價格開始連續下滑。老張想起這事一臉興奮,他說現在是信息時代,只有即時掌握信息才會創造出經濟上的最大效益。
“12316金農熱線”在給農民搭橋致富的過程中,依靠專業技術指導和及時的信息傳送,在惠農的路上肩負起重要的作用。
2011年5月,遼寧沈陽朱爾屯村農民張洋到自家種的玉米地查看時,發現秧子打蔫了,這種癥狀從沒見過,這讓務農多年的他一籌莫展,當他一臉愁容回到家,妻子提醒他向“12316金農熱線”咨詢一下。經過熱線專家的指導,張洋緊急采取了技術措施,挽回了320畝玉米5萬多元的損失。
在筆者的采訪中,以上類似的事件不勝枚舉,鑒于“12316金農熱線”帶給廣大農民朋友的利益,農業部決定把2012年作為“農業科技促進年”。對此,遼寧省也在全省范圍開展了一系列主題宣傳活動,向社會廣泛宣傳“12316金農熱線”,使其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成為更多農民生產生活的好幫手、好顧問。
如今,“12316金農熱線”已經成為廣大農村的惠農熱線,熱線不僅幫助農民解決購銷信息、農作物病蟲害等問題,同時服務范圍還延伸到法律咨詢、民事調解、電子商務、文化節目點播等方方面面,在服務比較完善的地區,上訪事件都減少了。更為關鍵的是,農業信息服務模式的拓展,縮小了城鄉“數字鴻溝”,改變了農民生產生活方式,促進了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