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書成
3月16日,編號為“140133”的標準化菜市場太原便民之家菜市場,停止營業。
從去年8月建成開業到通過山西省、市商務部門驗收,直至停業,不過半年多時間。與設施簡陋陳舊、環境臟亂的普通菜市場相比,標準化菜市場,寬敞明亮、干凈整潔,可謂軟硬件皆備。然而如此優良的環境,卻并沒有為標準化菜市場帶來更多商機。
便民之家菜市場為何停業?太原市去年先后建成40個標準化菜市場,其他市場目前生存狀況如何?除太原外,今年多個地市也將啟動標準化菜市場建設。如何確保標準化菜市場建設的健康發展,從而真正便民、惠民?
年前就是硬撐,現在撐不住了
太原便民之家菜市場,面積800平方米,位于太原市萬柏林區小井峪鄉南上莊村。市場周邊,有太原玻璃瓶廠、山西省建六公司等多個宿舍小區。進入市場,空曠的大廳內,本用于盛放散裝食品的塑料方盒,上邊落滿了灰塵。不銹鋼材料制的柜臺,如今全部閑置。一側墻壁上,原本掛著的暖氣片,如今已經被卸下,幾名工人正在忙著清理地面。“菜市場設有60個攤位,開業之初,40多個攤位有人經營。由于受到附近馬路市場沖擊,經營戶越走越多。年前就是硬撐,現在撐不住了,每天開門費用很大,只能停業。”太原便民之家菜市場,由太原市青創田園社區服務中心投資興建,該中心總經理蔚清佩介紹,沒建菜市場前,這塊土地一直荒廢。考慮到周邊小區多,市民買菜難等多種因素,服務中心以每年20萬元的價格支付租金,租下了這塊地方。隨后,投資200余萬元,建起了這個菜市場。
開業之初,為了吸引顧客,市場想了很多辦法。與附近馬路市場相比,市場內經營戶即便免了攤位費,還存在水、電、衛生費等費用,同等商品零售價格也比馬路市場高一些。光顧市場的顧客,越來越少。“市場只要開門,3個管理員,每月工資總額5000元;市場水電費用,每月4000元;冬季采暖期,每個月市場供暖費用2萬元;加上房屋租金,垃圾清運費用,越開越賠,只好停業,另想辦法。”總經理蔚清佩介紹,市場通過驗收,上邊給了80余萬元的扶持資金,與投資相比,半年經營狀況,根本無法收回投資。停業后經過商量,下一步準備將菜市場改造成冷凍食品交易市場。
情愿“打游擊”,也不愿回市場
與太原便民之家菜市場的冷清不同,一路之隔的南上莊馬路市場,則顯得熱鬧許多。
3月20日,過了和平南路,記者進入市場,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道路兩側聚集著上百個開著農用車、蹬著三輪車的菜販,菜攤上擺賣的時令蔬菜一應俱全。由于剛下完雨,腳底下坑坑洼洼,滿是爛菜葉,一不留神就會腳打滑。
標準化菜市場就在前方,可攤販為什么放著干凈整潔的市場不進,怎么偏愛在馬路上當起“游擊隊”呢?記者和一位經營戶閑聊起來。“我原先就在標準化菜市場里賣蔬菜,里面顧客少,蔬菜又放不住,光賠錢。現在,情愿‘打游擊,也不愿回市場。”據其介紹,馬路上擺攤,即便交費,每天也就2-3元。如果進入市場,成本會加大。最重要一點,有了馬路市場,買菜的人也不愿意進到菜市場去,都是在馬路邊買的。市場收費低、蔬菜銷量大,菜價就會越便宜。“如果有人來查,我們就跑。”一位經營戶透露,由于馬路市場在城中村里,管理起來難度較大。時間一長,舊的經營戶沒取締,新的經營戶又進來了。
市場半死不活,進退兩難
編號“140103”的標準化菜市場太原市富民菜市場,位于太原親賢街51號。菜市場輻射范圍內,有著包括佳地花園、陽光花園、百桐園、民生國際等多個小區,服務人口8萬至10萬。3月19日上午9時,本應是菜市場門庭若市的時段,但記者來到該市場,冷清景象令人吃驚。
市場建筑面積有上千平方米,設置8個區域200個攤位,進入市場,顧客寥寥,寬闊的大廳內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商戶在經營,多個攤位、房屋處于閑置狀態。中間蔬菜區里有些商家,攤位上的蔬菜用棉被蓋得嚴嚴實實。“賣不出去,老晾著更沒人要。”一位經營戶這樣說道。在肉食區,四個經營戶圍坐在一起打牌。“經常‘剃光頭,一個月營業額不到3000元,別說賺錢了,連房租都不夠。”經營戶裴金文介紹,當初看到這個市場地理位置好,內部環境優,自己選了一個13平方米左右的攤位,交了2.6萬元,租期一年。開業那個月生意還行,隨后顧客越來越少。有些經營戶便開始想其他辦法。菜市場隨后定了一條規定:經營戶連續關門3天,屬于違約,不準繼續經營,租金不退。為了履約,自己還得每天來,與其坐著大眼瞪小眼,不如打牌打發時間。“市場現在半死不活,我進退兩難。”肉類產品經營戶楊健介紹,招商時,市場管理辦人員說,這個菜市場大門會開在親賢北街上,人氣旺。實際上,市場大門開在了并南西二巷口上,雖然只有幾步之遙,但人氣差多了。前幾年,在其他集貿市場干,自己每天營業額都在3萬元,現在每天連300元都不到。已經耗到這份上了,萬一市場起死回生,自己不是虧大了嗎?明知賠錢,卻只好硬撐。
標準菜市場成擺設
“菜市場攤位有200個,最多時有70多個在經營,目前,開張的只剩20個攤位。”太原市富民菜市場趙經理介紹,市場投資近300萬元,改造完成后,去年10月18日正式開業。
趙經理解釋,市場大門開在并南西二巷口上,每天下午,有些人把水果、蔬菜擺在路邊經營,菜價低,購買方便,影響了市場生意。開業初期,市場也搞過“持票享優惠、送禮品”活動,部分經營戶不配合。經營品種單一、顧客不愿意再來、經營戶選擇撤攤,市場進入惡性循環。
市場不景氣,管理工作很難開展。趙經理介紹,最近,除準備在親賢街上開門外,還要增加商品品種,加大宣傳力度,爭取早日走出困境。
記者走訪發現,距富民菜市場不到500米,又新建了一家菜市場。市場大門上,貼著“本市場有部分商鋪招商”的宣傳廣告。進入市場,許多簡易房已修建完成。靠東邊一些攤位,已經有經營戶開始經營。
“我這個攤位長、寬都是3米,租金一年1萬元。和富民菜市相比,這里租金便宜。”在蔬菜經營區,一位經營戶這樣說道。
“投資那么多錢,標準菜市成了擺設。現在,又投資建新菜市場,重復投資,不是會造成浪費嗎?”走訪中,一位孫姓市民這樣說道。
經營戶每天在減少,前景堪憂
市民之家菜市場,編號“140138”,負責人介紹,“這個標準菜市場經營面積600平方米,投資200余萬元,設有40多個攤位。由于附近錦繡苑小區為新建成小區,入住率低,造成光顧市場的顧客少。目前,市場經營戶每天都在減少,前景堪憂。”
太原市藍海菜市場,編號“140101”,位于許坦西街。“市場去年6月開業,有50個攤位,80間商鋪。直到現在,還有30多個攤位沒租出去,商鋪還剩余20間。”該市場經理高靜介紹,由于西邊200米有一個菜市場,東邊100米還有一個菜市場,三家競爭,取得目前這些成績,已經很難得了。由于管理嚴格,盡管市場條件不錯,一些經營戶,感覺受約束,不愿進市場。
太原龍興菜市場,編號“140117”,一名工作人員介紹,除周邊菜市場競爭外,主要受到馬路市場沖擊。市場有140個柜臺,23間隔斷房,目前九成攤位都已出租。為了吸引顧客,留住經營戶,市場推出了“買菜返券”促銷措施,從目前看,效果還不錯。
太原果品北部菜市場,編號“1401119”,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市場開設有農產品直銷專柜,蔬菜新鮮、價格便宜,很受周邊市民歡迎。與其他標準菜市場相比,處境還算好一些。
是什么制約了標準化菜市場的健康發展?走訪中,記者發現,標準菜市周邊攤販占道經營、市場選址缺乏科學論證、開業后經營手段單一、商販注重眼前利益、忽視長遠發展等因素,是造成標準化菜市場遇冷的原因所在。
菜市場不是建成就完事了
“之所以建設標準化菜市場,是為了給市民買菜提供便利,保證食品安全,減少中間環節,降低售價。”太原市商務局市場體系建設處處長秦來栓介紹,目前,太原市有100多個菜市場,其中標準化菜市場40個。標準化菜市場在格局和細節設計中,都將保證食品衛生安全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嚴把商品進場關,嚴格檢驗,這樣的標準給了市民安全放心的承諾,這是一般菜市場和馬路市場做不到的。“標準化菜市場不是建成就完事了,應加強后期管理,采取多項措施,讓其健康發展。”3月21日,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員王云珠分析認為,首先,馬路市場存在,標準化菜市場的生存空間就會被擠壓。相關部門應聯合,堅決取締中心城區的馬路市場,加大整頓隨意擺攤設點占道經營的力度。
其次,任何市場從建成到受到認可,都需要一個培育的過程。菜市場標準化,是行業發展的大趨勢,經營者當前還是應該堅持,而政府有關部門,也應重視對樣板工程的扶持,建成一個,扶持一個,讓后來的投資商看到標準化菜市場的收益,讓市民看到標準化菜市場的好處,這樣才能逐步發展起來。
再者,經營者應有個清晰的定位,市場并不是越大越好,品種也并非越全越好,標準菜市經營戶,應明白自身在整個蔬菜零售終端體系中扮演的角色。從競爭策略看,無非差異化和低成本。標準菜市經營者,可以提供比超市和便利店更豐富的商品選擇,也可考慮聯合經營,統一進貨,利用規模優勢降低進貨價格。經營者切不可坐以待斃,就等著政府部門清除馬路市場后生意好轉。
另外,政府相關部門在立項時,對標準化菜市場應該科學選址,避免重復建設、盲目投資、惡性競爭。如果菜價低、斤稱足、環境好,標準化菜市場,自然會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