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大收購
作為交易所并購潮的后來者,港交所一出手就接近了成功。整個收購戰歷時半年有余,經過多輪價格拼殺和資格淘汰,港交所最終從15名候選競購者中脫穎而出,最后一刻擊敗了最早有意收購LME的美國洲際交易所,過程可謂跌宕起伏。港交所之所以能勝出,端賴于其“發展而不整合”的策略。港交所沒有商品交易的背景,更讓LME的諸多會員相信,收購完成后,港交所比其他交易所更有理由發展現有LME業務,而不是改變其業務模式,損害會員的根本利益。更能吸引LME董事會的,是港交所背后的中國故事。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高速增長對金屬等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前景,對LME最具憧憬。如何讓本次收購實現物有所值,還需要其行政總裁李小加帶領港交所實現其描繪的中國業務藍圖,這一過程并不容易。
《中國經濟周刊》
2012年第26期
《第一財經周刊》
2012年第24期
聯合利華供應鏈內幕
6月的一個周末下午,樂購上海光新門店的聯合利華促銷員剛剛在當天定時開倉的時間段里取到了清揚洗發水,在此之前的兩天里—這瓶洗發水經歷了一次旅行。聯合利華這些龐大的組織體系里所有環節的存在,都是在對你購買一瓶清揚洗發水的小行為做出回應。
我們的越南“兄弟”
這群在中國南海海疆捕魚謀生的漁民們怎么也想不通,越南——這個自古以來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友鄰,這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的“同志加兄弟”,在南海問題上,面對中國的克制與尊重,卻總是怒目相向,進而成為攪擾南海平靜的最難對付的狠角色。
《環球企業家》
2012年第12期
慈善需要方法論
企業家們做慈善有科學的管理優勢、經驗優勢、經濟實力、突破創新能力。而習慣了有效率運營與數字化管理、也了解國際成熟經驗的他們,迫切地想知道,在中國,慈善應該如何做,不要怎么做。從這種意義上講,慈善需要方法論。
《商界評論》
2012年第6期
好產品?微創新
很難用一個詞來總結蘋果成功的原因,但是如果用一組詞來概括的話,“設計”一定是排在最前列的。好產品永遠都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美的之所以成為家電帝國,九陽“創造”出豆漿機后又稱雄榨汁機市場,無不是將用戶價值置于戰略核心,背后都有好產品的支撐。
《證券市場》
2012年第23期
揭秘做空恒大
6月21日凌晨,做空機構Citron發布了一份長達57頁的報告,列舉了恒大地產的數宗罪,并得出了恒大地產實際上已經資不抵債的結論。為何Citron能夠憑借一份并不嚴謹的做空報告,卻令恒大地產市值蒸發逾76億港元,成為Citron最近一年來為數不多的成功做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