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盈
每年召開的兩會都是中國政壇的盛事,作為民意的代言人,眾多的人大代表可以直面決策層,將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意見、建議乃至批評以提案的形式及時反饋給中央,便于中央從整個國家的層面上給予關注和規劃。其中,很多提案傾注了人大代表的研究心血,具有跨時代的前瞻性和預見性,對現實的經濟、社會生活也極具指導意義。
其實,在眾多提案中,除卻民生,民眾多關注的還有兩個字:“官”和“貪”。無論是國企應該定期公布每年的利潤、人員工資、福利,或是呼吁給官德立法、嚴禁公款吃喝、付費公車私用等,最終都聚焦在“官”和“貪”二字上?!肮佟?、“貪”不分家,似乎成了目前一種通行的論調。
中國的歷史可以說就是一部官僚史。董仲舒先生集儒、道、法及陰陽為一體,創立“天人合一”的統治學說,正是這個學說成就了自大漢以來綿延千年的封建官僚文化。縱觀歷史,除去無數次因為封建統治“竭澤而漁”、“官逼民反”的農民起義外,自秦至清,整個中國的權力體系為官僚所控制。其實,官僚不等于腐敗,“官”與“貪”之間并沒有如此赤裸的對等或是對應關系,官僚只是一種工具,官僚這個稱謂本身應該是中性,且不含一絲貶義的,這是我們首先應該明確的。
假如只是單純的分析字形,“官”與“貪”的結構相去甚遠。在古時,“官”的本義是官署,古時建屋選取高地,尤其官署高于民宅。高土地上的房屋表示官館,又因為館內之人必是為帝王辦事之人,所以《說文解字》稱:“官,吏事君也”。貪字從結構上可以看作“今”與“貝”的組合。在《說文解字》中對“今”是這樣解釋的:“今,是時也”;對“貝”是這樣解釋的:“貝,海介蟲也。象形,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贝譁\地綜合一下,可以將“貪”理解為盡可能地將眼前的錢放進口袋里。單純從字形上和意義看,沒有哪本書告訴我們:吏事君者,必貪也。古往今來,巨貪、奸臣不少,清正廉潔的好官數目更多,從容就義的好官大多名留史冊,能稱為治世能臣的好官更是每朝必有,能為官而不貪者大有人在,把“官”與“貪”直接劃上等號確實有失偏頗。
目前,由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復雜局勢,在反腐治貪之路上,荊棘叢生,舉步維艱,貪腐毒瘤,割除不易。對此,慢加調理、治補結合的方式顯然不能滿足民眾對反腐日益高漲的情緒和呼聲;壯士斷腕,腳痛砍腳、手痛砍手的做法乃是江湖中人的豪舉,痛快之余,難免打擊面過廣,也有違治病救人、懲前毖后的初衷……在這樣的境況下,少數民眾缺乏必要的理性,將“官”、“貪”對應。他們叱責官僚體系腐敗,大呼反腐手段落后,怒罵官官相護,阻撓治貪進程。血氣上涌之時,恨不得將所有為官者統統拉出來公審,大有推倒重來的氣勢,因“官”治“貪”似乎成為了一種共識。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不但因為民眾由個別貪官質疑官僚體系的合法性,甚至質疑整個政黨的純潔性。而且其中不乏別有用心者,以治貪為名,妄圖動搖政治體制和政權歸屬。在這種時候,需要我們保持理性。
莫因“官”治“貪”,是為了正確分析局勢,保證權力在國家機器中的正常運作。在古代,“治官”是吏部的事情,“治貪”則是每一個人的責任,當然主要負責的是眾多的言官、御史?!爸喂佟笔菫榱颂岣吖倭朋w系的工作效率,督促官僚更好地為民眾服務?!爸呜潯眲t是為了強調權力與責任、權利與義務在官僚體系中運作的匹配程度,避免權力的運作偏離正規,導致權利受到侵害。我們從沒有否定過對官僚的監督、對權力的規制,更不會否定當前反腐治貪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但我們不能將每一個官員都作為貪污腐敗的對象,進行無休止的懷疑和謾罵,以點代面的做法,歷來都不是我們所推崇的。
莫因“官”治“貪”并不是要轉移視線,將反腐治貪的目標轉移到其他群體上。我們不是要刻意地將貪污這種現象從官僚群體中剔除,而是要將治官和治貪區別對待。是要避免單純將治貪變為治官,將反腐敗工作單一化、片面化;是要避免在官僚的身上,刻意雕琢貪污腐敗的符號和印記;是要避免因為反腐治貪,打擊為官的積極性和安全感,更要避免反腐治貪成為官僚之間勾心斗角的工具。
馬克思說:“這個人是國王,只是因為有別人當作他的臣屬”,我相信在一個已經埋葬了封建王朝,并積極為落后資本主義下葬鋪路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平等是最高的權利信號和象征,我們不會承認任何一個國王,不會淪落為權力的臣屬,更不會因為貪腐而否定我們不懈改革的成果。同樣,我們不會因為一些腐敗現象,就將官僚當作傳染病和寄生蟲,但我們會清晰地認識我們的處境,認識我們的前路,認識我們需要對官僚、官僚體系承擔的監管責任。我們,是指每一個人——每一個對這個國家負有責任和抱有期望的人,民眾、官僚,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