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帶著清遠市16萬黨員和416萬全市各族人民的重托參加十八大會議,對我來說,既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鞭策,我深感重任在肩。
大會已經勝利閉幕,作為一名黨代表,我將認真履行職責,深入學習、廣泛宣傳、全力貫徹十八大精神,積極傾聽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的心聲,引導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進一步把思想行動統一到十八大精神上來,把智慧力量凝聚到落實十八大的重大戰略部署和各項重大任務上來,以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的精神狀態,探索實踐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科學發展新路。
我市高度重視學習傳達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工作。11月16日和19日,我市分別召開市委常委會和全市干部大會,傳達學習十八大精神,以及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同志在廣東省傳達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精神,提出我市貫徹落實意見。
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我市正在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的同時,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堅持解放思想、改革開放,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切實轉變發展理念。深刻理解和領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涵,在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更加重視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更加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更加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和基層民主,更加注重文化建設,培育良好向上的社會風尚,真正做到后來居上。二是著力完善和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堅定不移走生態發展道路。將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作為推動生態發展的重要抓手,進一步明確各地功能定位、發展方向,利用先行先試優勢,鼓勵不同區域因地制宜選擇發展道路。引導重點開發區找準定位、加快發展,扶持生態發展區轉型發展,并對其損失的“發展權利”進行適當補償,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建設美麗清遠。三是著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認真抓好我市《關于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意見》的貫徹落實,集中力量加強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均等化工作,力爭及早實現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人人享有均等化醫療衛生服務目標,為幸福清遠建設奠定堅實基礎。四是著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抓緊修編產業發展規劃,統籌謀劃好產業發展定位,切實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在產業選擇上不貪多求全,在項目選擇上不貪大求強,能帶動就業、增加稅收、保護環境的項目就是好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對現有企業、產業進行培育支持,努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采取對口支援等多種形式,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扶持力度。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老區建設的重視和對老區人民的關心,令我們倍感振奮,也深受鼓舞。
我市是全省革命老區較多的市之一,全市有老區鄉鎮45個、行政村574個、自然村4695個,老區地域面積占全市國土面積的33%,老區人口占全市人口的27%。對老區建設工作,清遠一直高度重視,近年來我市老區經濟社會呈現快速健康發展的可喜局面。目前老區的生產總值、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均占全市的三成,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升至全市平均水平的八成,道路、農田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教育、醫療衛生、公共文化、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今后,我市將認真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切實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把推動老區發展作為全面實施“橋頭堡”戰略、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清遠的重要內容來抓,加快老區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步伐。一是統一思想認識。引導全市上下深刻認識扶持老區加快發展是飲水思源、反哺老區的客觀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幸福清遠的政治任務,促使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增強扶持、幫助老區的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在工作中對老區真正做到“高看一眼,厚愛三分”。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對老區的扶持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按照“同等優先”的原則,在資金、項目審批、項目布局等方面,有重點地向老區傾斜,逐步完善老區公路、電網、農田水利設施、農村飲水項目等各項基礎設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我市決定設立老區建設專項資金,今年已安排200萬元,投入全市老區農田水利建設、道路建設、新農村建設等13個民生工程項目。今后,我市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幫扶老區發展。三是堅持生態文明發展。十八大報告從“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并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我市在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中提出,生態是我市的最大優勢,要堅定不移走生態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清遠。我市老區大都山高林密,青山綠水,擁有不可多得的良好生態資源,是老區最大的發展優勢所在。我們將結合主體功能區規劃,引導老區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把生態資源優勢打造為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提高老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四是發展特色產業。充分利用老區較為豐富的土地、農業、旅游、勞動力等資源,推動實施農業“兩品”(品質、品牌)工程,積極發展低污染的資源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產業、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業以及紅色旅游、生態旅游等產業,幫助老區壯大產業規模,增強經濟實力和自我發展能力。五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以貫徹落實我市《關于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意見》為契機,提高老區公共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讓老區群眾生活得更加富足、幸福。加快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探索建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讓老區群眾能夠享受到更為高效、便捷、優質的政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