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海輝
“當選為十八大黨代表,心情非常激動,同時也感到壓力和責任更大了。”這是陳杏芬在接受《源流》記者采訪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在陳杏芬眼里,自己能當選代表,這是各級黨委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重視和厚愛,也是對農村婦女黨員干部的一種信任和關懷。
“黨的十八大開幕那天真的很激動,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這是我一生中永遠難以忘懷的時刻。”回憶起開幕現場的情景,陳杏芬特別興奮。她說,作為一名農村婦女、基層代表,能夠到北京人民大會堂,聆聽胡錦濤同志作報告,感到非常光榮。“這是我第一次到北京,也是第一次親眼目睹了這么多的中央、省領導,過去都只能在電視里看到他們。”陳杏芬告訴記者,胡錦濤同志在作報告過程中,全場不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我激動地使勁鼓掌,很用力的,算下來有35次,每一次掌聲都表達了我們黨代表的心情。”陳杏芬說。
作為一名來自農村基層的黨代表,要學會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反映群眾心聲。陳杏芬在去北京開會前也做了不少“功課”。5月13日,十八大黨代表的名單公示后,她就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農村基層的聲音、好的意見和建議帶到會上,和其他代表一起交流。“我跑遍了市、區、鎮、村,也走訪了不少老黨員、退伍軍人和企業家,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通過走訪,結合工作實際,陳杏芬歸納了兩個提案三個建議。會上,提案得到了很多鄉鎮干部的支持,也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惠州市委書記黃業斌和茂名市委書記鄧海光都在我的提案上簽了名。”在分組討論座談發言中,陳杏芬一口氣提了好幾個建議,包括將村干部任期由3年延長至5年,從優秀村官中選拔鄉鎮干部,從機關選拔青年干部到村居任職,加強農民青年黨員隊伍建設,為農村干部提供更多上升空間等等。
她的發言得到了現場代表的認可和賞識。廣東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朱明國也給予她極大的肯定,“明國書記說:‘30多年前我也當過大隊書記,你講出了我的心聲,我挺你!這句對我來說真是莫大的鼓舞。想想過去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陳杏芬說到這,眼睛有點濕潤。“感謝黨,感謝各級領導,給了我們基層代表這個機會,說出自己的心聲。”
十八大召開期間,每天晚上,陳杏芬都會靜下心來認真閱讀十八大報告。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提出要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這讓她感到十分振奮。“作為農村基層代表,我最關注的就是民生問題。我特別希望各級政府部門加大對邊遠老區山區農村的扶持力度,幫助貧困地區搞好公路建設、農田水利建設和發展教育等。”對報告提出的要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連續當過5屆村干部的陳杏芬深有感觸:“我長期在農村工作,見證了農村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她以惠州為例說,60歲以上老人可領養老保險金,年滿80周歲以上老年人均可享受政府發放的津貼。她由衷地對記者說,做個農民是幸福的,當個支部書記是光榮的。
陳杏芬還介紹說,過去幾年,惠州市通過加大民生財政支出投入,統籌城鄉,建立了惠及百姓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戶戶有就業、村村通公交、收入年年有增長、中小學讀書全免費、醫保鞏固百分百、養老保險全覆蓋、三甲醫院縣縣有,作為村干部,她本人也分享到發展的成果,“1999年我當村干部之初,一個月工資只有120元。如今,算上各種補貼,有1600多元了。惠州提出,爭取到2015年,提高到2000元。”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建設小康社會,陳杏芬認為,一鎮一區的發展,離不開農村的發展,而農村要發展,就要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堡壘作用,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惠城區非常重視黨建工作,特別是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支持鼓勵農村干部讀大學,我現在讀電大都快畢業了,以后我也是大學生了!”
“大會期間,我也與其他基層農村干部代表交流經驗,像南海里水鎮北沙村委會沈小琴書記、豐順龍崗鎮馬圖村饒富通書記他們。南新村是省級貧困村,過去一直靠財政補貼,修路、辦事都靠發動籌款,近幾年在惠州各級各部門的幫扶下,村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但村集體經濟仍然比較薄弱。”陳杏芬說,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這讓她感到自己的壓力和責任很大。她說,目前南新村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提高村集體收入,“作為農村基層的帶頭人,如果不把村集體經濟搞上去,就對不起信任自己的各級領導、廣大黨員和群眾,接下來,我要多與富裕村村干部交流,學習借鑒他們好的做法,爭取更好地發展南新村集體經濟。”
“作為一名十八大黨代表和連任多屆的農村黨員干部,我要繼續履行做一名代表的責任,收集各級反映的民生問題,以支部書記的身份更嚴格要求自己,廉潔奉公,在農村基層把十八大精神宣傳好,貫徹好,落實好。繼續做好‘領頭羊,帶領村民奔康致富,為建設幸福廣東、幸福惠州、幸福南新作出更大貢獻。”陳杏芬說,讓南新人早日過上小康日子是她這輩子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