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級 廖金發
我們一行乘坐的汽車行使在散發著泥土芬芳的山間公路上,直奔九龍村民的茶葉生產基地。隨行的村主任告訴我,這段公路全長12.5公里,是2011年由政府交通、扶貧等有關部門出資80多萬元,扶助老區群眾發展茶葉生產的專用公路。
豐順縣豐良鎮九龍行政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古大存、李堅真等就曾在這里從事革命活動。共產黨領導的豐順縣第一支革命武裝,就在該村的柑子窩成立。九龍群眾為人民翻身解放的斗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和犧牲。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對九龍老區給予了大力扶持。1953年,古大存同志親自指示有關部門在該村的上三山、下三山(地域名)建起了6所小學,方便兒童就近上學;上世紀70年代后期,有關部門撥出???9萬元,開通了九龍主村至柑子窩全長12.5公里、寬3米的簡易公路;1984年,省老區辦撥???0萬元扶助建設了柑子窩水電站。以上舉措,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九龍老區經濟社會的變化和發展。
近10年來,黨和政府一方面有計劃、有領導、有扶助地協助柑子窩等小村的群眾遷移到主村或城鎮,幫助群眾從根本上改善居住和生活環境,一方面鼓勵村民大力發展當地的名產——九龍綠茶。現在柑子窩等小村莊的群眾大多數已經搬遷,留下的舊居便成為村民耕山勞作的中轉點。
九龍群山起伏,層巒疊嶂,山地常年云霧繚繞,發展茶葉的前景好?,F在全村的茶葉總產量已經達到2萬余斤,每逢采茶季節,來往山間的人、車川流不息,原來狹小的山路,已經遠不適應群眾的生產、生活的發展需求了。
豐順縣政府有關部門為了扶助九龍老區群眾發展生產,特事特辦,專門對九龍山區的這段公路,進行立項籌款,終于促成了這條群眾盼望多年的茶山公路的升級改造。
我們一行察看完深山公路后,回到村里與村干部交談。村主任老鄭介紹說,九龍有8個自然小村,1100多人。平時,多數都在外地居住務工,但在茶葉的管理和采茶時節,四、五百人都會回來。近年來,茶葉價格上升,平均每斤售價已經達到80元以上。群眾生產茶葉的積極性,比過去高漲得多了。
據了解,村中其它工作,近三年來也取得了很大發展。在珠江航務管理局等單位扶貧“雙到”工作組的幫助下,投入了10萬元,修了一條3公里的自然村公路;投了20萬元,開辟了一條水渠;建設了村民飲用自來水工程。此外還蓋建了一座老人活動中心。今年又投入5萬元。在村莊主道上,安裝了68盞路燈。村干部向我們介紹這些情況時,不難看出,在他們心中,既充滿著自豪,更充滿著喜悅。
我們祝愿,未來的九龍村,一定會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