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東

11月7日,財通證券和第一創業證券獲得“新三板”代辦系統主辦券商業務資格,至此,一共有58家券商獲得了“新三板”代辦系統的相關業務資格。今年前8個月有7家證券公司獲得資格,而9月份至今不足兩個月,已有6家證券公司獲得此資格。目前,各券商進行人才和地盤的爭奪,通過百度可以發現,國信、西部證券、申銀萬國等很多券商都在進行招聘人才。地盤的爭奪,譬如申銀萬國在立足于江浙地區資源的同時,還涉及到北京中關村科技區;西北證券也不局限于“西部地區“,也向全國各園區進軍品爭奪資源;而長江證券則立足于大本營東湖高新園區。
“新三板”擴容浮出水面
“新三板”給于券商主要有3個利潤增長點,一是掛牌上市的費用收入;二是在三板市場上已經掛牌的公司定向增發業務中收取企業融資額一定比例的費用;三是通過做市商制度,獲得價差收入。而目前“新三板”尚于試點階段,總體規模十分有限,目前許多券商從事此業務可能還不賺錢,但是一旦政策放開,市場將呈現爆發性增長,所以這也是各大券商積極進入“新三板”市場的主要原因。
“新三板”試點5年來,有了加速擴容的跡象。對于“新三板”的擴容一直市場期望較高,據消息人士稱,“新三板”擴容方案將于年底出臺,正式推出時間在明年3月份。其中備受注目的“轉板”機制是提供綠色通道,加快審批速度, “新三板”掛牌公司無需審批直接上創業板或中小板。從監管部門的各種跡象來看,深交所原專司“新三板”業務的“報價轉讓系統工作小組”已更名為“園區推廣部”,原來由深交所起監管任務現已移交于證監會,“新三板”的交易所也將可能設立于北京。
據消息人士稱,目前修訂完善后的“新三板”試點擴容方案近期再度上報,全國統一的場外交易市場建設有望提速,年內“新三板”試點擴容有望展開。修定后的方案有兩點變化引人關注,一是梳理了“新三板”市場與國內股權交易市場之間的關系,二是進一步細化“新三板”市場與中小板、創業板乃至主板市場之間轉板機制問題。基于審慎的原則,在前一階段調研以及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監管部門正在通過部際會議等方式,對“新三板”擴容方案的發展步驟、審核制度、上市標準、市商制度、轉板機制、退市標準等六大關鍵政策進行協調和論證,目前已進一步達成共識,正在進入會簽程序。
目前,國家級高新區達到83個,遍布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按照監管部門的工作思路,“十二五”期間將分步推進場外市場建設,首先在國家級高新園區內試點,待制度體系形成和穩定之后,擴大到全國范圍內具備條件的股份有限公司。對現有的國家級高新區進行全面梳理,并預測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和、蘇州高新園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等15家高新區有望成為“新三板”擴容首批入圍園區,各地也正積極籌備“新三板”擴容。
中關村“一區十園”重點發展
十大產業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簡稱“《綱要》”)從基礎能力、人才、空間布局、核心要素、開放合作、環境等方面全方位規劃了中關村科技園區未來十年期間的發展。《綱要》的制定從側面反映出我國高新區未來的發展的方向及重點,對高新區以及全國科技創新具有較大指導意義。
中關村“一區十園”包括了以海淀園為核心的,包括豐臺園、昌平園、電子城、亦莊園、德勝園、雍和園、石景山園、通州園、大興生物醫藥基地,基本囊括了整個北京地區高端產業,成為跨行政區域的高端產業功能區和開發區。
中關村十大園區重點發展十大產業,包括的制造業有電子及通信設備、專用設備制造、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機械制造、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醫藥及生物制品制造;服務業有計算機服務業、軟件業、專業技術服務業、技術交流和推廣服務業、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從近幾年的發展趨勢來看,服務業占比較為穩定,約占四分之三左右,其中科技交流和推廣服務業企業數目增速較快,軟件業依然占據較大部分。
中關村引領其他國家級高新區
相比較而言,中關村的規劃綱要不僅僅對其自身的發展具有指導意義,更重要的是對其他高新區,尤其是對國家級高新區具有極大的帶動作用。對各地高新區來說,進一步發展的首選路徑是,一方面,合理定位,集中地區優勢、發展重點產業;另一方面,完善吸引人才、資金和技術的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
我國高新區的建立和推廣主要是借鑒海外成功經驗,如美國通過高新區來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產業化。目前我國共有83 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均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帶動地方科技創新、經濟結構調整、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具體來看,主要有幾大模式:中關村模式,在一區多園的建設規劃下,采取大管委會下建立若干分管理委員會;深圳模式,高新區管委會只是一個協調機構,權限較小;廣州、哈爾濱模式,高新區與經濟技術開發區合二為一;成都、西安模式,政府派出機構模式;蘇州模式,獨立行政區模式等。而中關村模式通過統計規劃高新區,進而輻射整個北京地區,從而將北京創新企業、高校及研發機構、外資企業等統一整合在高新園區內,從而使其成為帶動整個北京市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的關鍵動力。
其他高新區不一定非要效仿中關村模式,而應該根據地區發展優勢,合理定位,選擇優勢產業來重點布局,并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在人力、資金和技術方面制定更多的優惠政策,提高高新區的吸引力和創新力。
張江高科技園區積極鼓勵企業
上“新三板”
最新上任張江集團黨委書記的丁磊,同時擔任張江高科技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江高科董事長,他表示去年7月揭牌成立的非上市股權交易中心,不僅服務區內的企業,也將輻射長三角地區成千上萬家中小企,積極推進中小企業在上海“新三板”掛牌。
浦東張江高新區獲準成為“代辦股份轉讓系統”(即“新三板”)擴大試點園區之一,2月5日首批試點企業申報工作正式展開。目前,張江園區管委會已面向園區企業開展“新三板”試點申報工作,具體條件是申報主體為注冊地、稅收戶管均在張江高科技園區、具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單位,企業存續時間2年以上、企業項目需符合園區產業政策、具自主知識產權或創新的商業模式和良好的市場前景,有重大經濟社會效益并具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等。
為支持園區內企業進入“新三板”,從而成為上市公司,張江高新區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措施。2009年4月,張江高新區領導小組辦公室修訂了《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專項發展資金項目操作細則(試行)》。現行該政策分作四個階段,對企業改制上市活動進行扶持:對區內企業改制為股份公司的相關費用給予總額不超過3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未上市的股份公司進入股份報價轉讓系統掛牌的,每家企業按實際發生費用最高補貼50萬元;提交IPO申請并被中國證監會或境外證券交易所受理的企業,最高補貼200萬元。除此之外,如果在上證所上市成功,另外補貼100萬元;而在其他交易所上市成功,則另外補貼20萬元。
操作規則“別具一格”對于“新三板”的掛牌條件,業內人士表示可以用“門檻低、標準不低”來形容。浦東金融局相關人士表示,此次上海擴大“新三板”試點,適合參與掛牌的企業需滿足五點要求:一、注冊地址位于“一區六園”(張江高科技園區、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金橋現代科技園、上海大學科技園、中國紡織國際科技產業城、嘉定民營科技密集區)內;二、(如為未改制的公司)注冊資本或凈資產超過500萬元的;三、存續滿兩年;四、主營業務突出,具有持續經營能力;五、內資企業(股東為國內自然人或國內法人)。
南京3年前已開始籌備
南京市發改委企業與市場改革處相關人士透露,早在2008年,南京市就成立了專門的“新三板”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支持南京高新技術開發區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試點園區范圍。南京高新技術開發區包括一區三園,分別為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京新港開發區和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過3年的積極籌備,南京市完成改制和與預內核的企業已接近20家,基本都屬于電力自動化、生物醫藥、軟件、新材料等高科技行業。第一家通過預內核的企業是視威電子。該企業的產品包括,國內新聞采訪燈用半導體光源燈具、攝像機鋰離子電池和鎳氫電池、充電器、電源適配器等,此外還自主研發物聯網家庭安防產品。早在2008年年底,該企業就完成了股份制改造,申報材料也于2009年5月上報證監會并獲預受理。另據了解,南京市還有數百家企業進入了“新三板”的后備庫。
今年10月,南京高新區也專門成立了金融辦,負責為區內的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新三板”的推進工作成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高新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說,高新區內有眾多創新型企業,而“新三板”最大的優勢就是讓企業自主創新與市場能夠有效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