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長官曾蔭權于2009年施政報告中,提出香港要發展六大優勢產業,當中包括創新科技,以進一步推動香港知識型經濟發展。自此,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的應用研究和科研人才培育等工作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
應科院于2000年由香港特區政府成立,藉著應用科技研究,協助發展以科技為基礎的產業,藉此提升香港的競爭力。于2006年4月,應科院更獲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委托,承辦“香港信息及通訊技術研發中心”,進行高素質科技研發。
目前,應科院的研究范疇橫跨五個相關領域,包括通信技術、企業與消費電子、集成電路設計、材料與封裝技術及生物醫學電子。十一年以來,多項由應科院研發的技術已獲著名品牌采用,進而開發新產品或新服務,例如網絡管理系統、第4代無線通信、高清機頂盒、噪音消除耳機、微型投影機、電子學習、LED照明、低場磁力共振等等。
與業界協同研發整合資金技術人才
應科院銳意創造世界級頂尖科技,實踐以顧客為導向的應用研究,以配合業界的真正需要,務求把具備成本效益、適用于市場及創新的技術向產業界轉移,予以商品化,創造經濟價值。多年來,應科院透過不同模式與業界緊密合作,協助業界伙伴增強競爭力,主要的合作模式包括:技術特許授權、委托開發、業界合作項目和業務分拆。
當中,應科院于2008年設立了“業界合作項目”(ICP)計劃,通過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基金的資助,參與此計劃的業界伙伴只須投入項目科研成本總額的30% - 50%,便可與應科院一同開發有利業務發展的新技術;應科院更提供專業儀器和優秀研究人員,結合業界伙伴的技術強項和商業優勢,共同研發。按計劃,業界合作伙伴可在一段時間內獨享研發成果的專利;若投放資金超過50%,更可擁有該知識產權。此計劃有助合作雙方充份利用資金及其它資源,來取得最大協同效益。
“業界合作項目”計劃自推出以來,已有10個合作項目成功展開,業界承諾的投資金額,接近港幣4,700萬元。其中,應科院于2010年8月與一家以美國硅谷為基地的公司Velosti Technology Limited達成“業界合作項目”協議,共同發展USB3.0芯片,以進占快速膨脹的市場,產品將于2012年初量產。應科院行政總裁張念坤博士表示:“與其它業界合作項目一樣,是次聯盟結合了雙方的技術和人才,不但減低了風險,而且增加了成功機會率。”同樣來自美國硅谷的科睿通半導體是首批“業界合作項目”合作伙伴之一,它與應科院2009年5月簽訂合約,合力研發高速數據傳訊集成電路產品,以配合環球市場需要。此合作結合了應科院在10千兆位數據傳訊系統方面的專長和科睿通在低功耗混合訊號設計方面的強勢。項目不但為香港從美國帶來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設計技術,更為香港理科及工程畢業生創造就業機會。
陸港合作探索科研新領域
此外,隨著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開展,應科院也更加積極與內地官、產、學、研各界別建立合作關系。事實上,早于2006年,應科院已與清華大學合作開設多媒體廣播與通信聯合實驗室,以促進中國數字電視科技的發展和產業化。
為進一步服務內地市場,應科院于2008年在深圳設立了全資附屬公司“應科院科技研究(深圳)有限公司”。目前應科院的客戶中,內地企業約占23%,遍及廣東、河北、福建、四川等多個省份。過去三年,應科院與廣東省的機構和企業共簽署了約110份重大諒解備忘錄、保密協定或意向書,達成了約65項商業合作或建立聯合實驗室的協議。
近幾年,應用應科院最新技術的LED路燈陸續在深圳、廣州、大連、西安、山東壽光及江蘇常熟等多個城市的主要道路上豎立起來;此外,應科院與多家地及世界頂尖的通信服務供貨商,包括創毅視訊及中興通訊合作開發LTE科技;又與四川成都雷電微力科技有限公司(RM)簽約,合作研發可用于中國高鐵的高速數據處理集成電路,幫助提升鐵路速度和安全性。最近,應科院又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共同研發高性能計算和云端計算,建設深港科技資源及服務分享網絡。
應科院自2007年開始在深圳舉辦一年一度的“科技項目推介會”,向國內相關企業和機構介紹最新或計劃中的科研技術項目,藉此尋求合作機會,每年均吸引數以百計的業界人士參加。業界人士亦可于應科院網站瀏覽更多有關應科院的資料,有興趣者更可與企業傳訊部聯絡,安排來訪參觀,并會晤應科院研發團隊,作深入了解及建立合作。
(編輯 李海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