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軻 石帥帥
2011年6月13~16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市舉行的第16屆國際輻射加工大會上,中國輻射加工技術專家王傳禎榮獲了該領域最高獎項“IMPR勞倫斯獎”,這是國際輻射加工大會首次將這一領域內的最高榮譽授予華人科學家,王傳禎成為獲得過該獎項的唯一的中國人。
那么什么是輻射加工技術呢?輻射加工技術是20世紀70年代的一門新技術,就是利用γ射線和加速器產生的電子束輻照被加工物體,使其品質或性能得以改善的過程。輻射加工可以獲得優質的化工材料,儲存和保鮮食品,消毒醫療器材,處理環境污染物等,也稱輻射工藝。輻射加工技術在高分子材料輻射改性、食品輻照保藏、衛生醫療用品的輻射消毒等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核能逐漸被開發利用,但不同于其他能源存在的問題是,核能產生的輻射會對環境以及人類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利用輻射對環境污染物進行處理,便成為受人重視的環境保護新技術。我國的輻射加工技術較國際水平而言,一直處于落后地位,截止到上個世紀末,甚至在沿海的經濟發達地區也沒有相應的輻照裝置產業。畢業于化工部青島化工學院的王傳禎,曾經在核工業第二研究設計院從事核反應堆工程機械研究設計工作,改革開放后,王傳禎開始從事放射性同位素應用及核輻射加工技術和γ輻照裝置的研究開發工作,他帶領的科研組于1982年至1985年研究開發了科研型銫-137源和鈷-60源γ輻照裝置,首先應用于黑龍江省農科院原子能所γ射線溫室工程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和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繼此之后又連續開發出FJX—630型系列工業γ輻照裝置、FJX—648G改進型工業γ輻照裝置、FY—1型液體專用輻照裝置和YCF—1型可移動式γ輻照裝置等系列裝置。其中YCF—1型可移動式γ輻照裝置經專家鑒定達到國際同類裝置的先進水平,并獲得1995年度國家級新產品獎。
1998年12月,王傳禎聯合中國科學院和核工業第二研究所多年從事輻射加工技術的科研人員,成立了北京三強核力輻射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三強核力)。三強核力一開始就瞄準世界一流發展方向,創立4年間就把我國輻照裝置的級別從50萬居里提升到600萬居里,在王傳禎的帶領下,三強核力朝氣蓬勃的發展,自主開發研制適合大型輻照裝置的工藝設備、自控系統軟件,獲得市場很高的評價。
秉持著“設計精湛、服務一流”的精神,2006年,三強核力獲得中國同位素與輻射行業協會的首批行業認證合格單位,并形成了包括輻照裝置工程設計、設備制造、安裝及放射源進口代理在內的配套服務體系,三強核力創造了過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效益和數億元的社會效益。不僅在國內,三強核力早早就將目光瞄準了國外市場,2007年由三強設計,向著名的跨國公司ISOTRON出口600萬居里鈷60輻照裝置驗收運營,這也是我國大型γ輻照裝置首次出口,三強核力一躍成為被國際認可的大型工業鈷源輻照裝置國際供貨商,也標志著中國擁有了大型鈷源裝置自主研發能力。
記錄那一段歷史,分享這一刻榮耀,無數的汗水和努力鑄就了三強核力十三載的輝煌,目前,三強核力已經處于國內核工業輻照裝置領域的領導地位。我們堅信,三強核力還將再創輝煌,引領國際先進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