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薇
一以貫之五十年,男兒俠義在雙肩;孜孜不倦仲濟學,德厚流光耀世間。他用最樸素的方式,回答了蔬菜培育中最為深奧的理論問題。他以學無止境的心態探訪科研奧妙,他用和藹的微笑,傳遞力量讓我們讀懂了蔬菜培育的神秘和中國人的驕傲。七十載春秋風華,五十年丹心鑄劍,他的心血和靈魂全部默默傾注給了果蔬培育事業,熔做了他的體,化作了它的魂。他是一位不斷奮進的教授,更是一位心懷寬廣的學者,在生命的長河里,他的每一個側面,都值得我們尊敬。他就是我國著名蔬菜和栽培專家仲濟學。
努力拼搏 書寫農學傳奇
在很多人看來,農業科學是項極為艱苦的工作。在實驗室與試驗田間來回奔波的辛苦,沒有過人的毅力是無法堅持下來的。仲濟學研究員當初在選擇這個領域的時候,就清楚的知道,自己以后將要面對怎樣的科研環境。但已功成名就的仲濟學研究員對當初的選擇并不后悔,他認為,能為自己喜歡的事業付出一生,也是值得的。
在仲濟學的心中,科研是神圣的。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就要不受任何外界因素誘惑。為此,仲濟學曾放棄擔任山西省副省長的機會,他曾這樣婉言謝絕“副省長人選你們另找別人,我就繼續研究蔬菜,解決煤礦工人和駐軍吃菜難的問題。”在樸實無華的語言背后,閃耀著一顆無私奉獻的心。
參加工作后,仲濟學目睹了礦區工人吃菜難的現狀,讓仲濟學堅定了自己為蔬菜事業奮斗終身的決心。這一決定,讓仲濟學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為了成功解決吃菜難的問題,他針對雁北地區干旱缺水,氣候嚴寒,無霜期短,風沙大等氣候特點,查閱資料,深入實際,選育耐寒耐旱的蔬菜新品種。
在科研條件十分艱苦的條件下,仲濟學不畏艱難,一心發展蔬菜事業,為了能夠潛心研究蔬菜,他離開工作生活條件優越的蔬菜研究所,來到條件艱苦但蔬菜種植條件較好的城關公社,在雁北的小山村里搞起了蔬菜研究。而當時中國正處在“文革”之初,仲濟學克服重重困難,從母校老師那里得到了番茄雄性不育系的基礎材料和最新研究成果。隨后他又帶著徒弟,跑東北,走山東,到全國各地的蔬菜原產地引進優良品種。1967年到1970年的四年間,仲濟學頂著壓力走訪蔬菜專家,指導種菜農民。在雁北地區的土地上,到處都留下他的身影。在這些繁忙的歲月里,仲濟學不但為大同市引進了大量的蔬菜優良品種,還培育出了一批耐寒耐旱的新品種,特別是他在國內第一次將番茄雄性不育系的研究理論,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能帶動農民致富的成果。他的這項成果添補了我國蔬菜事業的空白,極大的推動了我國蔬菜事業的發展,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評價。為我國蔬菜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
執著一生 再創事業輝煌
栽培網紋甜瓜是他鐘情一生的事業。他與網紋甜瓜結緣,出于一次偶然的機會。1981年,仲濟學第一次去日本,在宴會上見到網紋甜瓜,就被瓜的外形和口感所吸引。 隨后的幾年里,仲濟學多次向日方提出能否提供網紋甜瓜的相關資料,但都被婉言拒絕,這更激起了他研究網紋甜瓜的興趣。
仲濟學為了能將網紋甜瓜的種子引入國內,付出了巨大的艱辛和努力,他為了成功培育這一全新品種,不斷從外圍查找栽培技術資料。直到1997年,仲濟學以赴日免費講學為條件,獲得了4000粒40個品種的網紋甜瓜種子,但這些種子都是雜種一代,產下的種子再播種,瓜果大小不一,甚至不能結瓜。
為了解決網紋甜瓜的育種難題,仲濟學廢寢忘食,不顧自身的勞累,全身心的投入到網紋甜瓜育種事業當中。用23年時間選育成功網紋甜瓜種子,最終成功選育出類黃酮含量高、主要經濟性狀良好、適合我國南北地區四季栽種的精源1至4號,填補了我國沒有網紋甜瓜種子的空白。“精源號”網紋甜瓜研究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具有顯著的生態和經濟效益。
老驥伏櫪 心系有機情緣
生態科技示范園凝聚了仲濟學一生的心血,他將示范園規劃構建成為世界一流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區作為人生的奮斗目標。對于生態科技示范園當初的情景,仲濟學記憶猶新:園區里滿是荒蕪,溫室破爛不堪,最讓他痛心的是百萬元的進口大棚里長滿了雜草……
2000年11月,仲濟學告別老伴和家人,帶了幾箱方便面,孤身來到了鄭家營,開始了第二次創業。在這里,他不僅成功選育出4個穩定的優良網紋甜瓜品種,研究出與之相配套的有機栽培技術,制定出有機栽培標準,而且還研究成功了其余二十一種蔬菜的良種與良法相配套的有機蔬菜栽培規程。并在2008年取得了有機產品認證證書。這是山西省獲得的首個被國際認可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有機蔬菜。
如今,走進山西省蔬菜技術開發中心的有機蔬菜示范園,精源白蘿卜、精源西紅柿、精源彩椒、精源翠黃瓜、精源網紋甜瓜、精源西瓜、精源苦瓜、精源極品蘆筍、精源人參胡蘿卜、精源油豆、精源豇豆、精源青花菜等格外搶眼。示范園區所在的鄭家營村,在仲濟學帶動和指導下,新發展起蔬菜溫室100棟。反季節蔬菜和稀有瓜果,已成為鄭家營村的主導產業。
作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蔬菜專家,仲濟學數十年扎根山西農村,心系菜農被稱作“農家大院”里的“院士”。仲濟學認為,作為一名科研人員,就要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如果沒有這種精神,是無法在事業上取得突破的。他不但義務給農民講學,還免費培養徒弟,他首批招收的23個徒弟學成后,均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領頭人。
2006年春節期間,仲濟學因過度勞累而病倒了,在這種情況下,他依舊關注著蔬菜技術開發中心的大小事情,很多人勸他以休養為主,不要過于操勞,但仲濟學就是放不下他的蔬菜事業。
仲濟學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的農學事業,他通過不斷的付出和努力,屢創佳績。他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都灑在了神圣的科研之路上。為了心愛的科研事業,高官厚祿亦不為所動,艱難險阻也無法改變其前進的步伐。他用智慧唱響動人的科研旋律,用辛勤譜寫壯麗的人生傳奇,用成果續寫精彩的事業輝煌。他用嘔心瀝血的付出,為祖國蔬菜事業的發展培育了一朵朵科技奇葩。
個人簡介
仲濟學,生于1937年,山東龍口人。1964年畢業于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蔬菜專業。1964年9月至1997年9月任大同市郊區城關公社蔬菜實驗站站長(兼公社副主任),期間先后任大同市南郊區蔬菜研究所所長、書記;山西省科委副主任、山西省農科院院長、山西省科協黨組書記,1998年5月至今任山西省蔬菜技術開發中心主任。為第六、七、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山西省委五、六屆候補委員,中國科協五屆委員,農業部六屆科技委委員,中國園藝學會五屆理事,中國農業科研經濟管理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省勞模,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先后育成蔬菜品種16個,有12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其中,國家科委特等榮譽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省級星火計劃特等獎及一等獎各一項。編寫出版《大同蔬菜手冊》、《露地甜椒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等50多萬字的科普書籍和《西紅柿雄性不育系的選育與應用》、《走出小循環入大循環》等30余篇影響較大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