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宇宙早期演化
包括多倫多大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系專家在內的團隊,耗時5年持續2300小時的觀察,終于確認了兩顆高光度超新星的數據:它們擁有非比尋常的亮度,最高可達到普通超新星亮度的100倍,其光變曲線正發生著緩慢變化?,F兩顆超新星被命名為SN2213與SN1000+2016,估算其死亡恒星的質量為太陽的100倍~250倍,爆發發生在宇宙大爆炸之后不久——當時宇宙尚且“年少”。這不但讓天文學家得以親眼目睹古老恒星的死亡過程。而且使他們洞察到宇宙早期演化中極其重要的一步。
月球起源新證據
美國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了新的物證,證明月球由一顆體積相當于火星的天體撞擊地球形成。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行星科學家弗雷德里克·莫瓦尼埃率領的研究人員對20個月巖樣本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與地球或者火星巖石相比。月球巖石的鋅含量更低,但富含鋅的重同位索。最有可能的一種情況是,月球在形成時期曾出現大規模熔化。鋅同位素數據顯示,一次巨大的撞擊孕育出地球一月球系統。莫瓦尼埃說:“這項研究同樣有助于了解地球的起源,因為月球的起源是地球起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p>
發現暗能量新跡象
暗能量會以什么樣的狀態存在?中外科學家合作從最新的天文觀測數據中發現了暗能量動力學的一些跡象。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張新民和趙公博博士通過與英國、加拿大科學家合作,利用兩點關聯函數技術配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從最新的天文觀測數據中重組出暗能量狀態方程W(壓強與能量密度之比值)從宇宙43億年前直到今天隨時間演化的歷史。研究發現,W在98.8%的可信度上隨時間演化。并且越過W=-1。張新民指出,暗物質、暗能量堪稱21世紀現代物理科學中兩朵新“烏云”,對它們的研究將極有可能孕育出新的物理學、天文學重大發現乃至科學革命。雖然這一新跡象的發現“仍然需要進一步的實驗驗證”,但其一旦得到進一步驗證,將有望突破愛因斯坦宇宙學常數理論。
火星甲烷的故事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好奇”號火星車對火星大氣進行的第一次分析中并未發現甲烷,這一消息一定會令那些希望在火星上找到生命的人倍感失望。地球大氣里超過90%的甲烷是由活有機體產生的,因此科學家希望“好奇”號能在火星大氣里發現這種氣體。但研究人員11月2日宣布,第一次火星大氣測量并未獲得任何收獲。但科學家認為,這顆紅色行星的甲烷“槽”非常有效,能在幾百年內把大氣里的甲烷清除出去。也就是說。在火星大氣里出現的任何甲烷都有可能是最近剛剛產生的。火星樣本分析儀聯合調查人員蘇世爾·阿特雷亞說:“敬請期待,有關甲烷的故事才剛剛開始?!?/p>
大滅絕或將發生
英格蘭利茲大學古生物學家保羅·維格納爾等人最新研究發現,發生在三疊紀早期的地球生物大滅絕緣于地球表面溫度過高,而當前越來越高的地球表面溫度,似乎預示著另一場大滅絕的到來。戈達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結果表明,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從1880年至今已經上升了0.8℃,其中的2/3發生在1975年之后。不過,即使在這樣的溫度上升速率下。人類距離大災難那樣的氣候還比較遙遠,在人類滅亡之前,植物會先消失。不過從地質年代表中看,我們現在正處于地球氣候最壞時期的前夕。
“桑迪”是人造的嗎?
“桑迪”的詭異風暴完全或者部分是人類導致的氣候變化的產物嗎?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的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科學家特倫伯思稱,自然變化很可能是這種溫度異常的主因,“桑迪”許多古怪的特性源于它以“混合”風暴的形式誕生。他說:“我的觀點是,大部分是偶然因素。它與天氣和天氣系統的互動有關。無疑,發生混合風暴的可能性是一直存在的,我們也一直擔心會發生這種風暴?!彼€補充說。人類引發的全球變暖一直在使洋面的總體溫度升高,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升高了大約0.6℃。全球變暖很可能對使“桑迪”得以壯大的能量做出了明顯“貢獻”,其程度高達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