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霞 鮮明
摘 要:早實核桃與普通核桃生物學特性基本一致,適應性強,分布范圍廣。通過對項目區自然現狀分析、優良品種引進、苗木繁育技術試驗及促進早實核桃生長技術試驗等試驗、示范,總結出適宜于天水市及隴東南地區早實核桃豐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早實核桃豐產栽培技術試驗示范
中圖分類號:S6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5(a)-0142-01
早實核桃具有結果早、側芽形成混合芽比例高、易豐產等優點。我國公布的優良品種有遼核1號、魯光、香玲、中林1號、綠波、薄殼香、薄豐、西扶1號、晉豐、西林3號等16個品種。麥積區核桃遍布全區,除小片規模栽培外,房前屋后、田間地頭均有分布,主要是晚實品種。近年來,麥積區有組織、有計劃的進行了早實核桃優良品種的引進,繁育與豐產栽培技術的試驗。
1 試驗項目區自然概況
麥積區地處甘肅省東南部、渭河中上游,屬秦嶺山地向黃土丘陵溝壑區過渡地帶,暖濕帶半濕潤半干旱氣候,年平均氣溫7~12℃,年日照時數2098.7小時,無霜期177~192天。年降雨量506.3~754.4mm。極端最高溫度35.3℃,極端最低溫度-19.6℃,海拔高度800~1700m。項目區多是淺山丘陵地帶,土層較厚,疏松,天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比較嚴重。
2 早實核桃品種引進
從楊陵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直接引進經檢疫不帶任何病蟲害的早實核桃優良苗木。引進品種有阿扎343、京861、西扶1號、中林1號、中林3號、中林5號、遼核1號、西林2號、香玲、薄殼香、清香、陜核5號、綠波等13個品種。
3 早實核桃苗木繁育技術試驗
3.1 苗圃地情況
苗圃試驗地面積16畝,位于黨川鄉劉坪村,海拔1382m,年平均氣溫7.6℃,1月份平均氣溫-5.5℃,極端最低溫度-22.3℃,≥10℃有效積溫2527℃,年降雨量734.1mm,年日照時數1654小時,年無霜期182天,土壤為森林褐色土,有灌溉條件。
3.2 核桃砧木培育技術試驗
3.2.1 試驗材料
選用本地出產的優質核桃為試驗材料。
3.2.2 試驗內容
秋季帶綠皮播種和春季溫水催芽、濕沙層積催芽、激素催芽播種4種處理。
3.2.3 結果分析
3.2.3.1 種子不同處理對出苗情況的影響
秋季帶綠皮播種出苗期最早,在4月下旬、5月初平均出苗率為90.3%;春季溫水催芽播種出苗期最晚,且時間長,長達15天,出苗率最低,為70.6%;激素處理出苗時間相對集中,僅有7天時間,而且出苗率最高,為94.8%。
3.2.3.2 種子不同處理對苗木質量的影響
種子不同處理對苗木生長量有影響。激素處理和帶綠皮秋播對苗木生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其苗高分別是各處理平均值的117.2%和104.0%,地徑分別是各處理平均值121.3%和112.4%。
3.3 核桃苗木嫁接試驗
3.3.1 試驗材料
利用培育的核桃砧木,接穗從東岔、元龍、渭南的引進品種母本園采集。
3.3.2 試驗內容
試驗不同嫁接方法和不同時間剪砧對成活率的影響。
3.3.3結果分析
3.3.3.1 不同嫁接方法對成活率的影響
不同方法嫁接成活率間有顯著差異,進一步多重比較,環形芽接成活率最高、為84.3%,其次方塊芽接法為82.7%,再次為劈接法,成活率為72.6%,合接法成活率最低為69.7%。同時,本地核桃實生苗木可做為引進品種嫁接砧木。
3.3.3.2 不同時間剪砧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嫁接前2~3天剪砧成活率最高,平均值為75.8%,嫁接時成活率最低、平均值為64.5%。剪砧時間適宜,一方面放水降低根壓,減少傷流,另一方面不致造成砧木大量失水而干枯。
4 促進早實核桃生長技術試驗
4.1 試驗地點
試驗地點選擇在東岔鎮的曹坪村、土橋村,元龍鎮的青崖村、井兒村和麥積鎮的紅崖村。
4.2 試驗內容
試驗定植時施肥、抹芽、截稍、地表(定植區)覆蓋和擴穴改土對早實核桃幼樹生長的影響。
4.3 結果分析
4.3.1 定植時施底肥對早實核桃幼樹生長的影響
早實核桃建園,結合工程整地定植時穴底施農家肥+磷肥,對幼樹生長有著顯著促進作用。定植當年速效化肥效果明顯,試驗品種中林1號和中林2號平均樹高比對照分別提高24.6%和18.6%,平均發育枝長比對照分別提高37.5%和21.8%。農家肥肥效長,定植后第二年促進作用優于速效化肥,兩試驗品種平均發育枝長比對照分別提高45.8%和42.3%。
4.3.2 抹芽栽植對早實核桃幼樹生長的影響。
薄殼香、西扶1號栽植當年生長期采取多次抹芽不留側枝,并于11月落葉后截梢的辦法可促進幼樹第二年加快生長,發育枝平均枝長、地徑、發育枝基徑和復葉數等生長量最大,抹芽但不截梢效果次之,只采取短截措施生長量也有所提高。
4.3.3 栽植后樹盤覆蓋對幼樹生長的影響
通過地表覆蓋,可明顯促進幼樹生長。栽植后樹盤覆膜效果非常顯著,定植前2年發育枝年平均生長量比對照分別提高16.9%和16.5%;栽植后雜草覆蓋效果次之,定植后前2年發育枝平均生長量比對照分別高9.8%和5.2%。
4.3.4 擴穴改土對早實核桃幼樹生長的影響
隨著根系的擴大,從第三年結合秋季施肥逐年擴穴改土,西扶1號、阿扎343兩品種幼樹年生長量增加,第五年發育枝平均生長量比對照分別提高25.4%和11.8%,平均單株產量比對照分別提高6.5%和5.8%。
5 結論
(1)本地核桃實生苗可做早實核桃引進品種砧木。砧木培育秋季帶綠皮播種出苗早,平均生苗率達90.3%,經激素(GA)催芽處理后春播,出苗集中,苗相整齊,平均出苗率為94.8%。嫁接方法有環形芽接法、方塊芽接法、劈接法、合接法等、平均成活率在70%~85%之間。嫁接前2~3天剪砧,可提高枝節成活率。
(2)結合工程整地,每穴施50~60kg農家肥、0.7~1.0kg速效磷肥或0.3~0.5kg尿素、0.5~0.7kg速效磷肥,定植后樹盤塑料薄膜覆蓋,能促進苗木成活率和幼樹生長。隨著樹齡增大,以樹干為中心,采取放射狀或環狀連年擴穴改土,增施有機肥,促進幼樹生長效果明顯。
(3)早實核桃定植當年連續多次抹除側芽,只留頂芽單軸延長生長,初冬落葉后短截定干,第二年生長迅速增強,成枝力提高,剪口下3~5個芽萌發,旺枝增到2~3個,平均發育枝生長量提高45%左右,能提前1~2年形成樹冠。第二年形成的雌雄花芽及時摘除,減少樹體養分消耗,可促進營養枝生長發育,有利于樹干骨架的及早形成,第四年開始適量結果,第六年實現豐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