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青平,楊峻,溫國元,張蓉蓉,王紅琳,邵華斌
摘要:綜述了國內外禽巴氏桿菌病疫苗的研究現狀和趨勢,對禽巴氏桿菌病滅活疫苗、弱毒活疫苗、亞單位疫苗、免疫復合物疫苗、基因疫苗等的研究進展進行了概述,重點闡述了禽巴氏桿菌病亞單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進展,為進一步研究和開發新的禽巴氏桿菌病疫苗,從而有效控制禽巴氏桿菌病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禽巴氏桿菌?。欢鄽⑿园褪蠗U菌;疫苗;免疫
中圖分類號:S855.1+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273X(2012)12-0014-03
禽巴氏桿菌病又名禽霍亂,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引起的主要侵害雞、火雞、鴨、鵝等禽類的一種接觸性敗血性傳染病,呈世界性分布,是嚴重影響養禽業發展的主要細菌病之一。該病急性病例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病,黏膜、漿膜和臟器出血,脾臟和肝臟腫大并有灰白色壞死點;慢性病例多在肝臟等局部發生壞死性病灶或炎性病灶。感染家禽采食量下降,生長減緩或產蛋率急劇下降,死亡率通常是20%~30%或更高;感染后存活的家禽生產性能下降,而且存在帶毒隱性傳播的風險,給養禽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目前預防控制禽巴氏桿菌病主要以抗生素為主,僅少數雞場使用疫苗。大量抗生素的預防和治療容易產生抗藥性,且應用時間較長時對禽體尤其是泌尿系統產生明顯毒副作用。疫苗免疫預防是防控該病的主要趨勢,目前研究或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幾種疫苗:滅活疫苗、弱毒活疫苗、亞單位疫苗、免疫復合物疫苗及基因疫苗。
1滅活疫苗
常規滅活疫苗采用禽多殺性巴氏桿菌標準株或從疫區分離鑒定的菌株中篩選出毒力強、免疫原性好的流行菌株來制備全菌滅活疫苗,其安全性較好,不存在毒力返強等風險,特別是利用流行菌株制備的滅活疫苗對流行區域進行針對性地免疫預防,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滅活疫苗分2種:一種是在體外進行細菌培養,收獲菌液滅活制備常規滅活疫苗。由于是禽多殺性巴氏桿菌在體外的培養基中培養不能很好地產生交叉保護因子,所以這種滅活疫苗只能對相同血清型菌株感染有免疫效果。另一種是采用禽多殺性巴氏桿菌接種雞胚或感染青年雞,收獲雞胚組織或雞臟器組織制備組織滅活苗,免疫效果顯著高于人工培養基培養制備的常規滅活苗。其突出優點是對雞安全,效力較高,免疫雞總保護率為76.9%,免疫期達 4個月[1]。戴鼎震等[2]以禽多殺性巴氏桿菌C48-1強毒株接種雞胚,收集死胚制備滅活油乳苗,免疫雞和鴨4周后用異源血清型禽多殺性巴氏桿菌P1059菌株攻擊,發現組織滅活油乳苗對免疫動物可提供90%以上的保護率。該種方法制備的滅活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譜廣。Galdiero等[3]發現活體培養的Pm具交叉保護特性,在細胞壁上存在一種交叉保護因子,該因子的化學成分為蛋白質,能抵抗異源血清型Pm對禽體的攻擊。
2弱毒活疫苗
禽巴氏桿菌病弱毒疫苗是利用篩選自然弱毒株、人工培養致弱菌株研制而成。隨著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人們從分子水平進行細菌部分基因改造,人工缺失某些毒力因子部分片段,使其毒力減弱,構建弱毒活疫苗候選菌株,這是細菌弱毒活疫苗研究的新方向。王文科等[4]、孫繼強等[5]、劉學賢等[6]分別從臨床分離菌株篩選出了禽多殺性巴氏桿菌弱毒株,左婉順等[7]通過物理誘變方法致弱獲得了禽多殺性巴氏桿菌B26-T1200弱毒菌株,分別以各自的弱毒株制備弱毒活疫苗,并進行安全性試驗、免疫效力試驗、交叉保護性試驗、保存期試驗,發現弱毒活疫苗具有免疫力產生快,免疫原性好,近期平均保護率較高,免疫譜較廣以及生產成本低等多方面優點。雖然弱毒疫苗具有一定的交叉保護性,但其安全性問題仍不容忽視[4]。
3亞單位疫苗
莢膜、外膜蛋白、脂多糖及交叉保護性抗原因子等是禽多殺性巴氏桿菌重要的毒力因子,也是主要的免疫原,以這些毒力因子作為抗原研制成亞單位疫苗是當前研究的熱點。
莢膜是Pm的一種保護性抗原,可誘導機體產生一定的保護性免疫反應。Pm的強毒菌株都有莢膜,弱毒菌株一般都無莢膜。利用莢膜制備的亞單位疫苗既保持了病原菌株的免疫原性,又不存在強毒菌株的安全隱患,是較好的疫苗候選抗原。吳彤等[8]提取Pm的莢膜物質進行免疫原性試驗,證實Pm的莢膜物質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并研制出來禽巴氏桿菌病莢膜多糖菌苗。步恒富等[9]證實莢膜中含有保護性抗原蛋白成分P1。
外膜蛋白是禽多殺性巴氏桿菌重要的免疫保護性抗原。Lee等[10]發現以OmpH免疫小鼠后可抵抗Pm強毒的攻擊。曹素芳等[11,12]通過原核表達強毒株的C48-1外膜蛋白OmpH,制成油乳劑亞單位疫苗,免疫雞可誘導雞體產生特異性抗體,能抵抗強毒菌株C48-1的致死性攻擊,免疫保護效果優于禽多殺性巴氏桿菌病弱毒活疫苗。Sthitmatee等[13]利用表達性巴氏桿菌P-1059強毒株外膜蛋白Cp39制成亞單位疫苗,免疫雞能抵抗強毒菌株多殺性巴氏桿菌P-1059(A:3)攻擊,保護率達60%~100%,還可以抵抗X-73(A:1)強毒株的攻擊。Luo等[14]表達及純化了禽多殺性巴氏桿菌X-73 OmpH蛋白,并用于免疫保護試驗,結果表明外膜蛋白H只對同型多殺性巴氏桿菌有保護作用。Boyce等[15]對不同血清型多殺性巴氏桿菌莢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結構及其功能進行了分子水平的研究,結果表明不同血清型多殺性巴氏桿菌的莢膜與其致病性及免疫保護性相關。Tatum等[16]研究表明,利用外膜蛋白FhaB制備的亞單位疫苗免疫火雞,能產生較高的免疫保護。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蘭氏陰性細菌致病物質內毒素的物質基礎,能夠誘發體液免疫,因此被認為是一種保護性的抗原。研究表明從血清型為A的菌株中分離到的LPS制備的單克隆抗體具有調理小鼠巨噬細胞吞噬能力的作用,強毒攻擊后可為試驗動物提供部分保護力。崔衛濤等[17]原核表達禽多殺性巴氏桿菌脂蛋白plpE免疫小鼠,第2次免疫2周后,用菌株攻毒即獲得了100%保護,表明該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用體外培養制備的滅活苗免疫時,對異種血清型菌株的攻擊不能產生有效的保護作用,而禽霍亂康復禽和接種禽霍亂弱毒苗的家禽能夠獲得對異型菌株攻擊的保護力,表明Pm在體內表達的某些抗原在交叉免疫保護中起著重要作用[18],把這些能夠誘導交叉保護作用的抗原稱為交叉保護因子(CPF)。通過對Pm交叉保護因子的免疫原性及保護性研究,使得開發Pm外膜蛋白疫苗成為可能。
4免疫復合物疫苗
免疫復合物疫苗又稱抗原抗體復合物疫苗、治療性疫苗,是指由特異性高免血清或抗體按照適當比例與相應抗原混合而成的疫苗,兼有治療作用。此種疫苗不但能抵抗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持續性感染,而且還能突破母源抗體干擾,是可以在孵化期內接種的比較安全的疫苗,其安全性好(可用于胚胎免疫和強毒株制備疫苗),免疫保護率高,免疫效果好。崔衛濤等[17]用大腸桿菌表達的禽多殺性巴氏桿菌重組蛋白plpE作為抗原,與用該蛋白做抗原免疫雞制得的血清配制成不同比例的免疫復合物免疫白羽肉雞,5周后用禽多殺性巴氏桿菌C48-1株進行強毒攻擊,試驗結果表明免疫后所獲得的抗體水平和攻毒保護率較高,近期保護率可達90%。
5基因疫苗
基因疫苗又稱核酸疫苗或DNA疫苗,被稱為繼滅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亞單位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將一種抗原基因重組到表達載體,直接或經包裝注入動物體內表達出相應抗原,誘導機體產生免疫應答。宮強等[19]成功構建了禽多殺性巴氏桿菌OmpH DNA疫苗,該疫苗可誘導免疫小鼠產生較強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及較好的保護效果。
6小結
該研究綜述了傳統禽巴氏桿菌病疫苗的研究進展。從禽巴氏桿菌病的防控趨勢來看,人們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禽產品藥物殘留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抗生素的使用將會受到嚴格的限制。疫苗及環境控制將成為防控禽巴氏桿菌病的關鍵技術,尤其是安全、免疫效率高、免疫譜廣的亞單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新型疫苗研究與開發面對當前禽巴氏桿菌病的防制具有重要意義。每個禽場應根據當地流行菌株的特點,選擇抗原匹配性好的新型疫苗,因地制宜科學制訂免疫程序,結合環境控制等生物安全技術,制定禽巴氏桿菌病的綜合防控措施。
參考文獻:
[1]汪麗,周學利.禽霍亂雞胚滅活苗的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1999,27(l):84-85.
[2]戴鼎震,劉崔廣.禽霍亂雞胚組織滅活油乳苗的研究[J].中國畜禽傳染病,1997(4):27-28.
[3]GALDIERO M,OLGORE A,NUZZO I,et al. Neutrophil Adhesion and transmigration through bovine endothelialcells in vitro by protein H and LPS of Pasteurella multocida[J].Immunobiology,2004,202(3):226-238.
[4]王文科,李金貢.禽霍亂克隆 89 弱毒菌苗免疫原性及免疫持續期試驗[J].華北農學報,1995,10(1):124-127.
[5]孫繼強,張金平,熊永忠.禽霍亂(G190E40株)弱毒凍干活疫苗的保存期試驗[J].黑龍江畜牧獸醫,2004(1):59-60.
[6]劉學賢,丁鏟,于圣青,等.雞霍亂口服弱毒菌株的選育及其性能的研究[J].中國家禽,1996(8):32-34.
[7]左婉順,寧振華.禽巴氏桿菌病B26-T1200弱毒疫苗株的選育[J].中國畜禽傳染病,1993(5):19-20.
[8]吳彤,繆玲,劉金勝,等.禽霍亂莢膜多糖菌苗的研究-菌苗制造與品質測定[J].中國獸醫科技.1986(5):3-6.
[9]步恒富,馬從林,劉.禽源多殺性巴氏桿菌(A:1)莢膜保護性抗原提純及單克隆抗體細胞系建立[J].中國獸醫學報, 1990,10(3):224-227.
[10]LEE J,KIM Y B,KWON M. Outer membrane protein H for 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 Pasteurella multocida[J]. Journal of Microbiology,2007,45(2):179-184.
[11]曹素芳,黃青云,韓先干,等.禽巴氏桿菌C48-1株成熟外膜蛋白H基因的原核融合表達[J].中國預防獸醫學報,2006,28(1):67-70.
[12]曹素芳,黃青云.禽多殺性巴氏桿菌C48-1成熟外膜蛋白H重組亞單位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J].中國獸醫科學,2006,36(6):464-467.
[13]STHITMATEE N, NUMEE S, KAWAMOTO E,et al.Protection of chickens from fowl cholera byvaccination with recombinant adhesive protein of Pasteurella multocida[J].Vaccine, 2008, 26(19): 2398-2407.
[14]LUO Y,GLISSON J R,JACKWOOD M W,et al.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ajor outer membrane protein gene(ompH)of Pasteurella multocida X-73[J].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1997,179(24):7856-7864.
[15]BOYCE J D, CHUNG J Y, ADLER B. Pasteurella multocida capsule:composition, function and genetics[J].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00,83(1):153-160.
[16]TATUM F M,YERSIN A G,BRIGGS R E. Construction and virulence of a Pasteurella multocida fhaB2 mutant in turkeys[J]. Microbial Pathogenesis,2005,39(1-2):9-17.
[17]崔衛濤,胡思順,王延昭,等.禽多殺性巴氏桿菌脂蛋白E基因的原核表達及其對小鼠的免疫原性[J].湖北農業科學,2011,50(4):854-857.
[18]RIMLER R B.Purification of a cross-protective antigen from Pasteurella multocida grown invitro and in vivo[J]. Avian Diseases,2001,45(2):572-580.
[19]宮強,牛明福,王帥濤,等.禽巴氏桿菌OmpH外膜蛋白DNA疫苗的免疫效果[J]. 中國免疫學雜志,2010(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