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文軍,胡明春,周祖濤,劉小武
摘要:谷城縣2009年以來堅持發展生態土雞產業,已經具備良好的產業基礎和發展氛圍。湖北省“十二五”畜牧產業發展規劃把谷城定位為“鄂北、鄂西北生態優質蛋雞產業帶核心基地”之一,在此基礎上,結合谷城生態土雞產業發展現狀提出構建華中生態土雞產業核心基地的思路,并提出了發展對策。
關鍵詞:生態土雞;基地;現狀;對策;谷城
中圖分類號:S8-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273X(2012)12-0027-03
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位于鄂西北漢江中游西岸,面積2 553 km2,天然地貌為八山半水分半田,是個農業山區縣、生態縣。全縣人口56萬,其中農村戶籍10萬戶38.9萬人。全縣轄9個鎮、1個鄉、1個開發區,共有30個居委會、258個行政村。
2009年以來,谷城持續發掘山場資源優勢,總結推廣生態土雞高效養殖技術,整合政策資源,加大產業招商引資力度,把生態土雞產業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得到省、市畜牧獸醫局、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華中農業大學、長江大學、襄陽學院等領導、專家的關注和支持。谷城縣也因此被列入湖北省“十二五”畜牧產業發展規劃“鄂北、鄂西北生態優質蛋雞產業帶核心基地”之一。在此基礎上,谷城進一步深入開展生態土雞產業體系研究,制定發展規劃,培植產業龍頭,完善產業鏈條,逐步構建華中地區最大的生態土雞產業核心基地,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谷城生態土雞產業發展現狀
(1)產業基礎較好。2011年,谷城生態土雞存籠達到1 338萬只,出籠達到654.3萬只,優質土雞蛋產量達到3.7萬t。全縣現存籠江漢土雞種雞20萬套,擁有孵化機、出雛器92臺,年優質土雞苗供種能力2 000萬羽。目前已經培植1家省級土雞產業龍頭企業和4個土雞養殖專業協會(合作社),年出籠500只以上的土雞規模養殖戶達到599戶。龍頭企業除現有的種雞基地、孵化基地、商品雞基地外,同時還配套建設有20萬t的飼料企業和3 000萬只商品雞屠宰生產線,并將配套建設土雞熟食工業園。
(2)產業技術成熟。谷城縣畜牧獸醫局自2003年開始、收集、整理、推廣生態土雞規模飼養技術,在雞舍建設、孵化育雛、野外放養、飼料與草料選擇配比、蛋品加工、疫病防治、應激防控、中草藥保健等方面積累了成熟的技術經驗,先后在《中國畜牧獸醫報》、《中國禽業導刊》、《畜禽業》、《養禽與禽病防治》、《湖北畜牧獸醫》等多家專業報刊發表10多篇相關論文。同時,科協、農業局、移民局、勞動就業局等多家單位的涉農技術培訓也紛紛圍繞土雞生產技術展開,年培訓800人次以上,年培植示范戶60戶以上。總的來說,谷城目前已經完成了初步的產業技術及經驗積累,產業參與者對產業技術也有了較好的使用能力。
(3)產業環境優越。一是谷城縣地理區位優勢明顯,可以利用便利的高速公路、鐵路輸送產品;二是資源環境優越,谷城縣適合放養生態土雞的茶園、果園、山場、灘涂面積大;三是政府及部門重視,土雞養殖已經成為縣內外單位對聯系幫扶村的主要扶持項目之一;四是群眾有養殖經驗,已經掌握了基本的生產技術和防疫技術;五是市場對生態土雞需求度高;六是谷城已有4個鄉鎮完成了土雞無公害認證,產品銷售渠道暢通。
2谷城生態土雞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養殖習慣亟待改進,突出表現為春季進雛,秋冬銷售,不做四季育雛養殖。這對種雞企業帶來了較大的銷售壓力,也容易引起市場銷售扎堆。同時,原糧飼料種類單一、只做破碎處理、不添加飼鹽等的習慣,也造成了生產雞群的品相不佳。
(2)發展資金短缺,尤其是飼養規模在5 000只以上的養殖戶,生產中后期面臨資金壓力大,貸款往往遇到門檻高、利息高、額度低等問題。
(3)龍頭產業單一,帶動力量薄弱,還需要有對土雞及土雞蛋做精深、提取等系列加工的產業企業來穩定養殖戶發展的信心。
(4)產品需要圍繞市場進一步細分,目前產品還是以鮮活產品銷售為主,需要針對不同的目標客戶做產品定向生產和銷售,提升產品附加值。
(5)產品品牌需要整合,把各個不同銷售渠道的產品整合為一個具有谷城地域特色的產品品牌,更有利于保持市場的穩定性和延展性。
3谷城構建華中生態土雞產業核心示范基地的發展對策
(1)指導思想。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業主自愿,投資多元”的方式,培育龍頭企業,實行產供銷一條龍。利用荒山、果園、茶場、灘涂、林地、庭院等自然優勢,根據土雞的養殖特點,積極創新飼養方式,努力提高養殖效益。
(2)發展目標。以選育地方優質土雞為主,擇優、適量引進國內優良種用土雞,建設父母代種雞場2~3個,飼養優質土雞種雞50萬套;到2015年,全縣組建養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0個以上,發展生態土雞規模養殖戶5 000戶,實現年出籠生態土雞3 000萬只以上,年生產優質生態土雞蛋10萬t以上,努力把谷城縣建成華中地區土雞養殖核心基地,把谷城生態土雞及其產品打造成國內知名品牌。
(3)基本原則。①持續發展,重視和諧的原則,堅持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②科教興牧,不斷創新的原則,充分發揮科技的先導性、全局性和基礎性作用,加快科技創新步伐。③政府調控,市場調節的原則,充分發揮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四方面的積極性。④積極參與,廣泛合作的原則,加強對外引進和對內培育,在更大空間范圍內推進可持續發展。⑤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的原則,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選擇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進行突破,在此基礎上,全面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4)規劃布局。各鄉鎮根據本轄區果園、林地、茶場、灘涂或荒山等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其中,父母代種雞場建設地點重點選擇在石花、城關等水、電、交通便利,并對其他鄉鎮有較強輻射性的區域;重點打造谷西南山區鄉鎮生態土雞產業帶,培植以小規模生態土雞養殖戶為主的大群體;重點打造平原丘陵鄉鎮生態土雞產業集群板塊,培植大規模標準化示范養殖場(小區、戶)和生態土雞及其產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
4措施
(1)切實加強領導。谷城縣委、縣政府成立生態土雞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和協調全縣生態土雞養殖產業發展工作,由縣委分管領導任組長,縣人大聯系領導、縣政府分管領導及縣政協聯系領導任副組長,縣防治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成員單位負責人為成員。下設生態土雞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為常設機構,縣畜牧獸醫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各鄉鎮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將目標任務分解細化,將工作責任落實到人,切實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確定專人具體管。結合各鄉鎮各部門實際,圍繞全縣的發展目標和總體規劃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加緊推進各項工作,確保生態土雞產業發展工作順利進行。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生態土雞的特色優勢、扶持政策和經濟效益,切實增強干部群眾對發展生態土雞產業的認識,提高農戶飼養生態土雞的積極性。
(2)出臺扶持政策。一是縣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從貸款貼息、以獎代補和風險保障等方面扶持生態土雞產業的發展。二是圍繞種雞場、孵化場、育雛場、土雞生產場的建設和生產,畜牧、林業、土地、電力、金融等部門在涉及用材、用地、用電、貸款等方面,創造條件精簡審批程序、執行最低收費標準。三是在證件辦理、產品流通、稅收登記等方面,畜牧、工商、稅務、質監、民政、農經、農辦等部門對照國家政策能減免的減免,不能減免的以下限標準收取適當費用。四是在技術推廣上,畜牧、農業、勞動等部門充分結合陽光工程、勞動力轉移培訓等培訓項目,加大培訓力度和覆蓋面。五是科技、畜牧、扶貧辦、財政、產辦、環保、農經、科協等相關部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整合相關項目資金,大力支持生態土雞的發展。六是公安、法院等司法部門對涉及土雞產業有關治安及司法糾紛等問題及時處理,盡快辦理結案。
(3)開發支撐項目。縣直有關部門和各鄉鎮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優勢,通過招商引資、項目引資和自主建設等方式開發一批能夠撬動土雞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支點項目。一是圍繞供種工作開發種雞場、孵化場、育雛場等建設項目。二是圍繞安全生產開發生態土雞生產基地、生態環境保護與開發、飼料企業、獸用保健藥品企業、糞污處理企業等建設項目。三是圍繞生態土雞及其產品開發屠宰精分企業、風味加工企業、熟食加工企業、雞精調味料企業和蛋品加工企業、蛋磷脂提取加工企業等建設項目。
(4)培育龍頭企業。要大力引進一批技術力量較強和資金基礎雄厚的龍頭企業,參與生態土雞的種雞養殖、育雛、防疫等服務和產品回收。要大力發展一批土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切實提高養殖戶的組織化程度。要大力開展全民創業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干部職工從事生態土雞養殖。形成“公司+專業合作社+養殖戶”的發展模式。要著力培育加工企業和銷售網絡,把生態土雞加工制品和鮮活產品市場建設作為谷城物流基地建設的重要內容,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化經營體系。大力開辟市場,讓谷城生態土雞及其制成品占領全國市場,進入國際市場,以市場興旺促進產業做大做強。
(5)強化技術服務。一是要加強疫病防控,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防疫網絡建設,加大疫病監測力度,確保生態土雞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二是要加大技術培訓,采取多種方式重點培訓一次性飼養
1 000只以上的土雞規模養殖場主和技術員,提高養殖場養殖技術,實現科學養殖。三是要提煉、推廣適合不同群體的大、中、小不同規模的簡易養殖模式,確保農戶一聽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
(6)建立保障機制。一是縣財政專戶建立生態土雞產業發展基金,用于適當補貼養殖戶因疫病或不可抗力等意外災害造成的重大損失。二是適當補貼防疫物資所需經費,把疫病風險降到最低。三是積極動員和引導保險部門對養殖戶實施保險。
(7)強化品牌意識。一是全縣統一一個注冊商標,強化產品整體開發與保護;二是制定谷城生態土雞及其產品地方生產標準,強化規范性操作,分別申請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國家認證。三是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從事土雞產品加工和銷售,強化品牌宣傳,爭取市場份額,保證銷售暢通。四是制定相關標識,與生產和銷售配套,保護品牌不受侵犯。
(8)明確工作責任。要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對照目標任務,細化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推進生態土雞產業的快速發展。各鄉鎮和縣級相關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能,認真做好產業發展相關工作。各鄉鎮首要工作是做好孵化中心、育雛中心建設工作和養殖場(小區、戶)培植工作。畜牧部門要負責做好養殖規劃、技術支撐、防疫監督及產品無公害認證申報等工作。發改、農發、科技等部門要及時做好項目的立項申報,爭取上級的大力扶持。財政、金融部門要負責按生產發展規模及產業扶持政策及時組織并到位產業扶持資金。縣級領導要切實加大對聯系鄉鎮生態土雞發展工作的指導力度,及時協調解決發展中的問題;縣級各部門要協助幫扶鄉鎮做好生態土雞發展工作。對完成全年任務的鄉鎮給予表彰,對完成任務較差的鄉鎮和部門進行通報批評,對因工作不力導致工作嚴重滯后的部門和鄉鎮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要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