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哲


【摘要】文章通過對我國102所院校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查分析,發現數字媒體專業的人才培養存在脫離學生實際、“萬金油”式的職業定位、專業不專的學生能力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數字媒體專業培養目標的設計應堅持“面向數字媒體行業”、“技術或藝術取向”等兩個原則,在培養規格中應強調“基本素質”和“專業素質”兩類素質的培養,并設計與確定了數字媒體專業的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為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數字媒體專業;培養方案;分析與設計
【中圖分類號】G40-057【文獻標識碼】A【論文編號】1009-8097(2012)12-0080-04
一、引言
隨著社會信息產業的發展,數字媒體產業作為一個新興領域異軍突起,帶動了數字媒體相關產品和技術的普及,社會對數字媒體領域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因此,數字媒體(技術/藝術)專業成為近幾年高校增設的熱門專業之一。
一個專業的創建與發展,是在社會經濟結構調整中對某方面專業人才的需求孕育而生的。數字媒體在我國目前主要按照數字媒體技術與數字媒體藝術兩類專業招生,或在教育技術學、軟件工程等專業中以數字媒體(技術/藝術)方向招生。作者調研了國內26個省市的102所院校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通過調查分析了各院校對數字媒體專業的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發現我國數字媒體(技術/藝術)專業發展還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簡單移植與拼湊現象嚴重,所以研究我國數字媒體專業舉辦現狀,構建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對規范我國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二、數字媒體專業培養目標
作為一個“專業”,其中“專”指的是“專長”、“專門的學問”,也就是指學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素質,其指向學什么的問題;“業”即為“職業”、“業力”,也就是畢業生以后的就業方向,其指向做什么的問題。作者也從“專”和“業”兩方面分析數字媒體專業培養目標。
1、學生應具備知識、能力與素質。
通過對102所院校所設數字媒體專業的調查,其所確定的培養目標中提出的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素質主要包括:
(1)知識:具備一定的人文、社科、經濟與管理方面的基礎知識:具有較扎實的數理基礎知識;具備一定的藝術基礎知識,專業和專業基礎知識;掌握一定的工具性知識和工程技術性知識;了解信息產業的發展動態,把握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方向;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及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熟悉國家信息產業政策及國內外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
(2)能力:具備綜合藝術修養和游戲創作能力:系統掌握游戲產品的研發流程及相關專業技能;具有較高的使用新技術、開發新系統、新產品的能力和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掌握和運用計算機輔助媒體創作設計的能力;具有獨立的自學和現代媒體的分析能力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析媒體、獨立地進行媒體創作能力。具備較強的管理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和專利產權意識;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較強的聽、說、讀、寫能力;掌握文獻檢索、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論文寫作能力。
(3)素質: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持科學發展觀,具有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具有一定的文學藝術修養:掌握科學思維方法和科學研究方法;具備求實創新意識和嚴謹的科學素養;具有一定的產品意識和效益意識;具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2、專業方向與就業方向。
(1)專業方向:在作者調查的102所院校中,有31所院校設置了2個及以上專業方向。設置較多的是游戲設計開發、動畫設計開發、影視節目制作、數字媒體軟件開發等。(2)就業方向:專業方向某種程度決定著就業方向,通過調研發現,有79所院校(77.5%)明確提出了數字媒體專業就業方向,其主要集中在電視臺、報紙雜志、出版社、影視傳媒制作公司、動畫公司、網絡公司、網絡游戲公司、互動娛樂公司、電子出版機構,以及各類院校、文化宣傳、藝術設計研究等企事業單位。有23所院校(占22.5%)沒有明確就業方向,只提到在數媒領域、產業或行業從事相應的工作。
三、數字媒體專業培養規格分析
高等學校的專業培養規格,是指“在培養過程完成后,大學畢業生所能達到的要求和所從事的工作”。它包括德、智、體、美以及心理素質的要求,著重于業務知識與能力的規格。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修訂本科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高教【1998】2號)要求,“教學計劃的修訂要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的原則”。下面也從這三個方面來分析。
1、數字媒體專業的知識結構
各院校在確定數字媒體專業知識目標框架時,首先提出了此專業學生應具備的文化基礎知識,如,文學、歷史、哲學、教育學、心理學、思想品德、職業道德等;其次確定專業基礎知識,如,經濟管理知識、自然科學知識、專業藝術基礎知識、專業技術基礎知識等幾種,其中藝術取向的專業加重了專業藝術基礎知識,藝術與技術類的專業基礎知識比例大概為1:1,技術取向的專業加重了專業技術基礎知識,藝術與技術類的專業基礎知識比例大概為3:7;再次,部分院校確定了專業方向知識,例如影視方向還加重了影視方面的專業知識,具體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各院校為了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數字媒體人才,其涉獵了非常廣泛的基礎知識。
2、數字媒體專業學生能力結構
通過對102份數字媒體人才培養方案的分析,各院校對數字媒體專業學生能力結構的描述非常宏觀,如某院校描述為“基礎扎實、專業精湛、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具有國際化視野和人文藝術素養、具備管理素質和領導才能”。多數院校從知識獲取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創新能力等三方面進行描述。但結合所開設的課程可以看出主要培養的是基本能力、專業核心能力與專業發展能力等,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各院校對數字媒體專業學生培養時,在強調基本能力的基礎上,特別重視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數媒專業學生從業領域非常廣,要真正在某一領域站住腳,必須具備厚實的專業基礎和扎實的基本能力。
3、數字媒體專業學生素質結構
數字媒體專業學生素質目標結構一般從思想道德、文化、專業、身心四方面素質來確定。見表3。
從表3中可以看出,對數字媒體專業學生來說,思想道德素質是靈魂,文化素質與身心素質是保障,專業素質是基礎。關鍵是專業素質,決定著學生能否適應某一專業方向的從業要求,泛化的專業素質只能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時無所適從。
四、數字媒體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存在的問題
1、脫離學生實際的培養目標
通過調研發現很多院校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其主要表現在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拔高了對學生藝術素養的要求,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拔高了對學生技術素養的要求。什么是藝術素養?所謂藝術素養是對藝術和相關文化的認知、體驗、思考等素質及其養成。藝術素質的養成需要藝術環境的熏陶,更需要人的非理性思維,作為面向理工招生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過高的藝術素質的培養目標脫離了學生沒有藝術基礎或藝術基礎薄弱的實際。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學生來說,過高的技術基礎的要求以及過高的技術培養目標同樣脫離學生的實際,例如,很多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藝術招生)通過開設了Java,C++等課程來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我覺得就不太符合學生的實際。
2、“萬金油”式的職業定位
數字媒體專業是在數字媒體迅速發展,社會對數字媒體類人才廣泛需求的背景下設立的。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多數是為數媒領域培養較高的科學素養,深厚的文化底蘊,技藝兼備的復合型人才。雖然數字媒體行業就業領域非常寬廣,但并不是要培養數媒領域的全才,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什么都行意味著什么都不行,有較多院校對數字媒體人才培養職業定位涉及游戲、動畫、影視等幾乎所有的領域,這種“萬金油”式的職業定位,很難培養出一專多能的人才,學生畢業后感覺什么都知道,但是什么都干不了。
3、專業不專的學生能力
通過對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學生能力要求的分析,對學生能力要求的描述顯得大而全、空洞無物。例如“具有良好的理論素養和動手能力”、“具有廣泛的適應能力”、“注重實際訓練,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這些放之四海皆準的能力對任何專業都適用。一個專業培養學生的能力除了對所有專業都適用的一般素質和能力外,最關鍵的是專業人才的核心素質與能力,這種專業核心素質與能力是不同于其他專業的重要標志,是學生面向具體職業和專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五、數字媒體專業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設計的思考
1、培養目標的設計
數字媒體專業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的設計應堅持“面向數字媒體行業”與“技術或藝術取向”等兩個原則。
數字媒體專業是在數字媒體產業蓬勃發展,對數媒人才的廣泛需求的背景下產生的,與信息產業聯系緊密的數字媒體行業發展變化非常迅速,一方面表現在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另一方面體現在社會大眾對數媒產品消費的心理需求的千變萬化。作為數字媒體人才培養一定要根基于數媒產業,面向數媒行業。學校在對數字媒體專業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設計時,一方面要做好對用人單位的調研,應聘請數媒企業的專家參與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或修訂;另一方面要堅持校際合作培養或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校際合作培養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經驗共享,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數媒人才,校企聯合可以縮短學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需求之間的距離,例如,北京理工大學與IBM、Microsoft、SAP、Oracle、水晶石和ACG等企業聯合培養數媒人才,江南大學與日本電器通信大學合作開設動漫與游戲設計本科專業就是一些成功的案例。
數字媒體專業是培養既懂技術又懂藝術的復合型人才,數媒專業要根據所招學生的類別和知識基礎,以及各學校師資、環境條件等確定技術或藝術取向目標定位。一般而言,對于理工招生的數字媒體專業應確定“技術為主,藝術為輔”的培養目標定位,對于藝術類招生的數字媒體專業應確定“藝術為主,技術為輔”的目標定位。
根據以上分析,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培養目標應確定具有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所需的通信技術、信息處理技術、計算機技術和藝術設計等基礎理論和知識,能在數媒行業或領域(根據專業方向相對具體)從事數字媒體的處理、傳輸、制作、產品開發等工作,兼具技術與藝術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需更強調具備較高人文、藝術素質,具有較強創意能力,系統掌握數字媒體藝術理論和數字媒體應用技術,能在數字媒體領域中(根據專業方向相對具體),將創意與數字媒體技術良好地結合起來進行設計與創作的應用型人才。
2、培養規格的設計
人才培養規格一般是從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設計的,但從知識、能力、素質的關系看,三者絕不是并列的、平行的,素質是屬概念、大概念或上位概念,知識與能力是素質中的具體內容,嚴格講,專業的人才培養規格從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來規定是不準確的。根據數字媒體專業的特點,在培養規格中應強調培養基本素質和專業素質兩類素質。
基本素質就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社會需要的專門人才,對任何專業都具備的素質,如思想道德素質、科學人文素質、身體與心理素質等。
專業素質是此專業不同于彼專業的特殊素質,專業素質一般包括專業基礎素質、專業核心素質與專業拓展素質。專業基礎素質可能對同類專業或相近專業要求基本相同,但專業核心素質是該專業的看家寶,是在對學科發展、專業內涵、專業人才就業等方面充分調研、分析、論證基礎上提出的,專業核心素質一般來說不可能太多,否則就不可能成為“專業核心素質”。專業拓展素質更強調專業隨著人才市場發展變化和為學生繼續深造做準備,例如,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必須學習“c語言程序設計”,因為它是學生學習Java、PHP技術、網絡技術等課程的基礎,所以“基本的編程能力”既是該專業的專業拓展素質也是該專業的專業基礎素質。
基于以上分析,數字媒體培養規格的設計應凸顯專業素質以及專業的核心能力。對于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專業素質更強調了解技術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具有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術的能力、具備較強的數字媒體產品技術開發能力。而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需更強調藝術素質的培養,突出數媒產品的創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