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群
1當前統計干部隊伍作風存在的問題
—— 思想作風方面。有的干部缺乏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精神,習慣于老一套,習慣于按條條框框辦事,對自己定位不高,要求不嚴,只求過得去,不求做得更好。有的干部工作缺乏主動性、創造性,對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研究不夠,對提高統計服務水平的意識不強。
—— 學習風氣方面。有的干部強調業務工作忙,對政治理論學習熱情不高,學習沒能很好聯系工作實際,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有的學習缺乏恒心、缺乏釘子精神、缺乏業余自學的習慣,因而思想素質提高不快,工作能力不強,服務水平依舊。
——工作作風方面。有的干部崗位責任意識不夠強,作風漂浮、工作不扎實,做表面文章;有的干部不能很好地遵守統計職業道德,求真務實意識不夠,抗干擾能力不強,導致數據質量不高;有的干部依法行政意識淡薄,沒有認真自覺地運用統計法律武器來推進統計工作。
——作風制度方面。制度建設不夠到位,有時只停留在“紙上、墻上、口頭上”,在工作、形勢發生變化后,未能及時修改充實完善。制度執行缺乏剛性,依據制度規定對干部職工個人的考核,抓得不夠,有時流于形式走過場。個別干部對自己要求不嚴,紀律松懈,工作散漫,遲到早退,上班上網炒股玩游戲,影響了工作。
——統計調研方面。有的干部只重視搞好統計業務報表,不重視統計分析調研,深入基層少,調查研究少,不勤于動筆,不善于動腦,文字功底膚淺,分析問題不透,寫統計信息和分析是出于完成任務,不能主動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熱點、難點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提出咨詢意見和建議。
2加強和改進統計隊伍作風建設的途徑
2.1 改進思想作風創新思路謀發展
在當前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和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大背景下,現有的統計方法制度和統計理念已難以適應統計工作發展的需要和社會公眾的需求,必須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改進思想作風,拓新發展思路,探索一條適合統計科學發展的新路子。
首先,創新工作理念。統計部門要樹立“以創新求發展,以有為求有位”的統計理念,充分發揮統計信息、咨詢和監督職能,著力唱響統計服務的“主旋律”。
其次,創新服務手段。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實行服務承諾制,創新統計服務手段,切實搞好統計信息服務工作,逐步實現“四個轉變”,即由過去單純的“統計工作者”向“統計服務者”轉變;由“坐店等客”式服務向“主動上門”式服務轉變;由“命題式統計”向“服務型統計”轉變;由簡單手工操作、機械傳遞信息向電子計算機、現代網絡傳輸信息轉變。
第三,創新統計文化。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積極深入開展統計文化建設,營造忠誠統計、求真務實、團結和諧、朝氣蓬勃、富有時代精神、飽含人文關懷的統計文化氛圍。一要加強“和諧團隊”的建設工作。構筑和諧、團結、進取的新格局,激發廣大統計干部的進取心和積極性。二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陶冶干部職工的思想情操,樹立起積極向上的工作理念和文明奮進的工作作風。三要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向英模人物學習、向先進單位取經,在交流和溝通中融洽統計工作關系,在理解和支持中提升統計工作能力。
2.2 樹立良好學風增強本領提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有所成,必是學有所成。統計干部要樹立良好的學風,自覺把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精神追求,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自己,用文明知識充實自己,用實踐創造提高自己,努力做到學以立志、學以增智、學以致用、學以創新。
首先,加強政治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一要建立學習制度,努力提高政治理論思想素質,增強新形勢下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和處理敏感問題的能力。二要努力鉆研統計業務知識和經濟理論,以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知識能力來應對新形勢的新要求。三要提倡學習的多樣性,舉辦多種形式的培訓班、座談講座、學術交流以及外出學習考察等活動,為統計人員提供有利的學習機會和條件。
其次,鍥而不舍抓好自學。要鼓勵、引導干部職工把業余自學當成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必需,養成良好的習慣,并在學習的擠勁、鉆勁和韌勁上下功夫,努力使他們的視野不斷開拓、閱歷更加豐富、知識迅速增長,本領有效增強。
第三,注重效果抓好學用結合。“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注重理論與實際、學習與運用的結合,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要勇于實踐,把所掌握的統計知識轉化為推動統計科學發展的能力。二要善于運用,用統計理論和知識指導統計調查,開展統計分析和調研,努力使所得的成果進入黨委政府的決策參考之中。
2.3 發揚求實作風 維護公信樹權威
國家統計局馬建堂局長在今年的全國統計工作會議上提出,“提高統計能力,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提高統計公信力,是今后一個時期統計工作的主線”,要“不辱使命,擔當責任,基礎是提高統計能力,核心是提高統計數據質量,關鍵是提高統計公信力。”突出強調了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加強基層統計隊伍素質建設,保障源頭統計數據質量。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加強基層統計隊伍素質建設,是保障源頭統計數據質量的重要舉措。加強對鄉鎮統計站干部、村級聘用統計人員和企業單位統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素質教育,不斷提升他們的統計職業道德和統計業務水平,保證源頭數據及時、準確、可信。
其次,加強統計工作規范,提高統計數據質量。一要引導各級統計工作人員嚴格執行國家統計標準,執行國家統計制度方法,規范統計工作流程,以保證取得的統計數據的高質量。二要指導企業、單位統計人員,建立原始記錄和統計臺帳,認真填報統計報表,保證數出有源、數出有據、及時準確。三要加強對部門統計的協調和指導,做好部門統計人員的業務培訓,搞準統計數據,健全行政記錄,依法及時準確地向政府綜合統計部門提供,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第三,運用統計法律武器,保障統計數據質量。要組織統計人員學法、識法、懂法、用法、執法,提升法律素質和工作執行能力。要依法進行數據采集、處理、分析和發布,求真務實,不出假數;要依法保護被調查對象的合法權益,贏得他們的配合與支持,講真話報實數;要依法開展統計執法和查處統計違法行為,規范治理統計工作秩序,保障統計數據質量。
第四,增強統計數據透明度,提高統計公信力。面對社會公眾對統計工作和統計數據的關注和質疑,要虛心接受批評監督,冷靜分析工作過程,堅持正確、糾正失誤,實事求是地給予回應和解釋,做好相關解讀工作,提供相關服務,不斷“減少神秘性,提高透明度”。讓社會公眾了解各種統計數據特別是與公眾利益高度相關的數據的生產過程和質量狀況,讓社會公眾正確認識統計數據,“減少陌生感,增加親和度”,從而維護統計數據權威,提高政府統計公信力。
2.4 強化制度行風規范行為增效能
首先,著眼于機制的建立和完善。要按照科學發展觀提出的以人為本的核心要求,建立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保證制度的嚴密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同時針對單位工作和制度建設中一些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和漏洞,不斷修改完善。
其次,加強制度的督促落實。制度落實是根本,要強化干部的制度意識,形成人人自覺遵守規章制度的良好風氣;堅持依法依規行政,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違規必究,究而必嚴,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權、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
第三,強化績效管理。要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公平競爭機制,在統計部門內部形成一種“愛崗敬業、你追我趕、爭先恐后、奮發向上”的工作格局。一要制定干部職工崗位責任完成情況考評制度,建立獎優罰劣的激勵機制;二要加強日常管理,堅持抓好“日考勤、季評議、年度述職、定期考核”,用制度規范化來促進統計工作的持續發展;三要建立通報制度,定期通報制度行風情況、績效考評情況,以達到促“先進”、鞭“后進”,推進統計工作全面發展。
2.5 大興調研之風拓展服務多作為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研究,是我黨的優良傳統,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搞好統計調研工作,是統計部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
首先,統計調研要“深”。一要深入基層。要從實際出發,緊扣調研主題,不辭辛苦,身體力行,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群眾,與企業、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既聽正面意見,也聽反面意見,既反映成績,也了解不足,聽真話、察實情,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二要深挖根源。對調查過程中發現的矛盾和問題要敢于披露,敢于亮丑,善于分析,善于評估,抓住關鍵,刨根問底,切忌報喜不報憂、隔靴搔癢。三要深刻思考。對發現的問題要認真思考,細致分析,由表及里,由淺及深,客觀反映,科學總結。要結合現行政策,理清思路,建真言、獻好策、出實招,提出具有前瞻性、預見性的意見和建議。
其次,統計調研要“真”。一是調研態度要真。搞調研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茍,求真務實,解決問題。切忌坐著小車轉一圈,隔著玻璃看兩眼,打個電話問幾句,滿足于一知半解,做表面文章。二是數據要真。采集的數據信息要真實可靠,一是一,二是二,不文過飾非,不胡編亂造。三是成果要真。對調查搜集的材料要認真細致的分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形成優秀成果,撰寫出有數據、有分析、有建議、有對策、有深度、有參考價值的調研精品,切忌粗制濫造,更不能抄襲剽竊他人成果。真下大力氣,善提好建議,結出真碩果,多做新貢獻,才是我們所要的。
第三,統計調研要“行”。言出必行,行必有果。統計調研的目的是反映情況解決問題。切忌文章寫得有板有眼,講得頭頭是道,但卻是“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要在抓好落實上下功夫,要圍繞發展大局、切實關注民生,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力爭通過調研解決一批實際問題,多辦一些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好事實事,讓統計調研成為統計干部的一門好手藝,讓統計調研成果成為科學發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