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泓澤
隨著城市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管理的事件也隨之與日俱增,由于傳統單一、孤立的城市管理各部門中所使用的應用系統存在難以相互協調、信息流通不暢的問題,所以導致傳統的城市管理模式和手段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化城市的發展需求。這就迫切需要采用數字化技術來解決城市管理條塊分割的現狀,從而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實現動態化、精細化、智能化、空間可視化管理目標。
1 數字化城市管理技術的應用
1.1 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的應用
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大致包括以下六個組成部分:
其一,數據采集系統,通過數據采集系統的無線網絡信息傳遞功能對城市網絡覆蓋區域實施實時監控;
其二,呼叫中心受理系統,接線員利用該系統可將上報的各類問題實施處理、反饋、立案等操作;
其三,協同工作系統,該系統提供給指揮中心、監督中心、專業部門和領導所使用,具備信息資源共享查詢、協同辦公、信息交換、信息同步等功能;
其四,大屏幕監督系統,該系統具備顯示城市地圖信息、查詢個體情況、顯示案卷信息等功能,以實現對城市管理全局和局部的全方位掌控;
其五,城市管理綜合評價系統,具備對城市管理各區域、部門和崗位的工作過程進行綜合分析、評估的功能;
其六,城市部件自動更新、維護系統,主要負責整個城市管理系統的在線升級、系統配置和維護工作。
1.2 地理空間信息技術的應用
在數字化城市管理技術中,應用了遙感、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等,其中GIS技術包括移動GIS、WebGIS、地理編碼以及網格GIS等技術。地理空間信息技術是實現數字化城市管理的最基本手段,它可以精確、有序定位在管理區域內的城市管理對象。現階段,空間定位技術隨著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的建立和發展而逐步擴展,已經擁有了移動基站、部件定位、單元網格、GPS、地理編碼等定位方式。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和基于蜂窩網格的無線定位技術是當前使用最多的空間定位技術。GPS是使用最為廣泛的空間定位技術,能夠滿足用戶高精度定位的需求。
1.3 空間數據的應用
空間數據是數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技術支撐和堅實保障,具備較強的實際應用功能。在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中,所使用的空間數據包括地理空間框架數據、數字化城市管理專題數據以及其相應的元數據。其中,專題數據涵蓋了數字化城市管理中的事件、部件和單元網格等數據,地理空間框架數據涵蓋了地理編碼、建構筑物、路道、行政區劃等數據,數據元是指將以上數據的特征和獲取過程進行說明和描述。
1.4 監管數據無線采集設備的應用
監管數據無線采集設備又被成為“城管通”,主要應用于信息員對目標現場信息的采集和傳送,該項專用設備以手機為主,除了具備接打電話、信息提示、短信群發等普通手機所具備的功能外,還具備GPS定位、一鍵撥號(與監督中心取得直接聯系)、實時上報信息和圖片(通過GPRS網絡傳遞至監督中心)以及表單填寫上傳等功能。
2 數字化城市管理技術的創新
2.1 地理空間信息技術的創新
在高樓聳立的城市低谷區域,GPS達不到精確定位的要求,這就迫切需要對該區域的空間定位技術進行創新。在這種形勢下,無線運營商應啟用輔助GPS,力求在技術層面上彌補GPS的缺陷。該技術將蜂窩網絡技術與GPS相結合,充分發揮了定位技術的高密集覆蓋和高精度定位的優勢,以此幫助GPS能夠在任何區域內均能夠正常工作;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面對室內墻壁、天花板等障礙物時,其定位精確度會受到嚴重影響,這時應用使用Wi—Fi定位技術以解決這一問題。為了不間斷地、準確地獲取使用者從室外走入室內的最新位置信息,可以通過從使用GPS定位自動轉換為Wi—Fi定位實現這一目標。
2.2 監管數據無線采集設備的技術創新
為了不斷擴展“城管通”實用功能,應將智能終端技術、無線傳輸技術、空間定位技術有機地融合在其中,從而創新“城管通”的使用技術。例如,在手機終端設置GIS平臺和基礎地圖,并配備點選、擴大、縮小和平移等功能;將高精度定位技術結合至“城管通”中,以實現CELL_ID定位與GPS定位技術的無接縫切換;為手機配備信息自動下載更新功能,實現對工作區域的最新部件信息、數據和地圖的動態下載;結合實際工作需要,推行手機3G網絡升級,并在手機終端配置報表統計功能。
參考文獻
[1] 許欣.數字化城市管理技術與應用實踐[A].第二屆中國國際數字城市技術研討會[C],2006.
[2] 郭麗.推進數字化城市管理的幾點建議[J].科技經濟市場,2011(8).
[3] 蔡虹.數字化城市管理理論和實踐初探[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