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華 劉玉琳 夏星星 劉振慶
中學階段是個體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階段。自進入中學階段,個體就幾乎同步進入了自身的第二個快速成長期——青春期。此階段,個體的身體和生理機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心理各方面也有了明顯的發展。但是由于生理和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性,中學階段也是各種矛盾、沖突集中爆發的階段,其中之一就是親子沖突。研究發現,頻繁的親子沖突會使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學業成績下降,產生問題行為[1]。因此,對中學生親子沖突的關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親子沖突的內涵
親子沖突的概念經歷了由抽象到具體、由狹隘到寬泛的演變過程。國內學者何文廣和宋廣文提出親子沖突主要是指父母與親生子女、或父母與養子、養女之間由于某方面的原因而引起彼此心理上的不適(如心理上相互反感、怨恨)、語言上的爭執(如爭吵、謾罵)、身體上的攻擊(如動手打、或用腳踢)[2]。這一概念含義明確、操作性強,清晰地界定了親子沖突包括心理、語言和行為三個方面的沖突。
2 中學生親子沖突的影響因素
影響中學生親子沖突的因素可分為中學生個體素、家庭和社會文化三個因素。
2.1 中學生個體因素
中學生的性別和年齡會影響親子沖突。研究發現,初中生男生在親子沖突的大多數方面均多于女生,且隨著年級升高,親子沖突有先升后降的趨勢,初二達到頂峰,高中階段沖突有所減少[3]。
中學生的個性會影響親子沖突。研究發現,青少年的個性不良會激化親子沖突,其不良心理健康狀況也會影響親子沖突,導致親子沖突增加[1]。
2.2 家庭因素
父母的教養方式會影響親子沖突。專制型教養方式的父母經常采用專斷、禁止和懲罰等做法,容易引發親子沖突。而民主教養方式下親子沖突則較少。
父母的情感和婚姻質量會影響親子沖突。有研究發現,父母的抑郁會導致親子沖突增多。父母的吵鬧會使孩子產生較多的消極情感,從而易導致孩子的攻擊與反社會行為[4]。
家庭氣氛會影響親子沖突。溫暖、支持的家庭氣氛下存在較少的親子沖突,敵意、強制的家庭氣氛下親子沖突則較多。
2.3 社會文化因素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換代速度飛快,全球化影響越來越深,中學生的思想也隨之日益開放和超前。相比之下,父母的思想偏于遵循傳統和保守,導致親子雙方在價值觀等方面的較大差異,在這種情況下親子沖突的發生不可避免。另外,在互聯網滲透人們生活的當代,網絡也已成為影響親子關系的重要方面。
3 中學生親子沖突的干預
結合影響因素,可從中學生、家庭和學校三個方面進行親子沖突的干預。
3.1 中學生干預
第一,改變錯誤的歸因方式。調查發現,中學生多把親子沖突產生的責任歸于父母,而較少認為自己有錯。中學生要改變此種歸因方式,多反思自己的言行,這樣利于親子沖突的解決。
第二,理解和尊重父母。由于代際不同,中學生和父母的思想行為都會存在差異,加之現今父母的工作生活壓力加大,中學生要對父母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對父母的付出心存感激,尊重父母,不對父母蠻橫頂撞,要有禮貌。
第三,主動加強與父母的溝通。溝通不暢是親子沖突發生的重要原因。中學生要主動找父母談心,把自己的想法告知父母,同時也主動了解父母對同件事的看法,多與父母協商溝通,因溝通不到位引起的親子沖突必然會減少。
第四,努力學習,積極參加家務勞動。學業、家務是親子沖突的重要內容。中學生要把學習作為主要任務,認真努力;同時力所能及地多做家務,減輕父母負擔。
3.2 家庭干預
第一,采用正確的教養方式。父母要采用民主的教養方式,多與子女交流,理解和尊重子女的想法,不搞獨裁。把子女作為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保護子女的自尊心,尊重子女的隱私。多給子女關心和鼓勵,但不能溺愛,對待子女要寬容。遇到沖突時要保持理性,主動與子女對話,使沖突盡快解決。
第二,轉變教育理念。父母要轉變教育理念,不能只看重學習成績、一味盯名牌和重點,而應鼓勵子女發展興趣和特長。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在子女身上,切忌拿子女的缺點與別人的優點作比較。
第三,保持良好的夫妻關系。父母的婚姻質量是影響親子關系的重要因素。夫妻感情融洽,彼此尊重,會讓子女對父母持積極肯定的態度,增加安全感,從而減少親子沖突和心理、行為問題的發生。
3.3 學校干預
第一,開展感恩教育。父母給予子女生命,將子女養大成人,是子女最大的恩人。學校可采取主題班會等形式教育子女感恩父母,并將感恩教育貫穿于課堂教學中。
第二,利用家長會和學校的家長組織(如家長委員會),對家長在教育方法和如何與子女相處等方面進行指導,幫助父母樹立正確的家教觀。
第三,開設社會實踐課程,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加對社會的認識,切身體會父母生活的辛苦,增加對父母的理解。
第四,建立心理輔導室,配備專職心理輔導老師,在親子沖突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專業幫助,切實預防和減少親子沖突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俞國良,周雪梅.青春期親子沖突及其相關因素[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33~38.
[2] 何文廣,宋廣文.初中生親子沖突事件問卷的編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19(2):112~115.
[3] 方曉義,張錦濤,劉釗.青少年期親子沖突的特點[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3(3):46~52.
[4] 雷靂,王爭艷,劉紅云,張雷.初中生的親子溝通及其與家庭環境系統和社會適應關系的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2,8(1):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