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嬌
對于藝術,我天生在骨子里就有一種敬畏之心,因此從來不敢說懂藝術,尤其是對自己根本看不懂的藝術品,更是不敢妄自品評半句。不過這兩年來,漸漸感覺到身邊高凈值資產的朋友關注乃至投資藝術品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好像都在談論和關注藝術品。有些時候,我還會時不時地被這群朋友拉去看展會,被那群朋友拉去參加拍賣會,不知不覺,感覺自己多少開始關注起藝術品來了。
但今天來談藝術品投資,依然是抱著一顆虔誠而敬畏的心。
我認為,藝術品最最珍貴的應該是藝術品本身的故事性,一個好的藝術品一定是有故事的。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夠在一件藝術品中讀懂自己,找到自己,感覺那件藝術品就好像是藝術家專門為你自己創作的一樣,那么這件藝術品對你來說,就是最好的。
就拿吳冠中的畫來說吧,我完全說不出老先生的畫有多好,但可能是因為我在江南生活過的緣故(蘇州是我的第二故鄉),每一幅吳老先生的江南水鄉畫,都會呼出我淡淡的思鄉之緒。
但此時,又衍生出另一種困惑:是不是所有的時間段、所有的基金管理者的投資都會獲得過去曾經的回報?是否明明效仿了別人剛剛成功的投資經驗,我們就能夠得到一樣的回報?答案是肯定不可能。
對于美好的事物,人人向而往之。一件藝術品之所以相較另外一件藝術品有更高的價格,大部分是因為藝術品被喜歡的受眾多。
當然,藝術品除了具有故事性以外,本身的專業技術、藝術工藝也一樣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專家的品評和鑒定了。
但一旦一件藝術品價格在短期內價格漲幅過大,從投資的角度看,就失去了購買的意義。今年春天,我參加了一次嘉德的拍賣會,場面火爆驚人,首先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幾乎沒有一幅畫流拍,而且競價也非常激烈,一幅幾萬元的畫,有時也會競拍到幾十萬元。我想,如果單純從喜歡的角度看,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說從投資的角度看,我會認為有些不值,或者說有些泡沫。因為從投資的角度看,任何一種產品都有其內在的價值,一旦價格高出價值一定幅度,就必然會回歸。
目前, 藝術品成為房地產、股票證券之外的第三大投資領域。我不懂藝術,只是從投資的角度分析,結合近些年的實際情況,無論怎么看,藝術品的價格都處在一個相對的高位。因此,從目前比較高漲的價格來看,我真誠地給初涉藝術品投資領域的朋友這樣一個建議:可以買,先以較低的價格,在非拍賣場所,在專家的指導下,買你自己最喜歡的。畢竟,為自己買一件喜歡的東西還是值得的,但我們不要跟風。
提出建議,對方案作出調整;“H”則代表用心,理財是一門藝術,理財人員不只是單純銷售理財產品,故不僅需要專業資格,還需要用心去為客戶服務。
總之,投資切忌盲從。隨著中國金融市場越來越健全,理財產品越來越多,如果挑選一個合格的專業理財人員,幫您把控風險,指導方向,您的財富管理之路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