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力

筆者有個朋友在證券公司里任職,小伙子又高又帥,談了一個女朋友,不能說是“白富美”吧,也可用花容月貌來形容。這不,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每天朋友的臉上都春風拂面。可是,有一天,朋友沮喪著臉跟我講,丈母娘因為他是搞證券行業的,辛苦又不穩定,竟然拒絕把女兒嫁給他,導致他整日惴惴不安,琢磨著轉行。
難道證券行業就真的這么衰嗎?我不禁自問。是啊,想當年大牛市的時候,丈母娘只要聽說未來女婿是炒股的,那個高興勁,巴不得馬上就把女兒嫁給他!時過境遷,牛熊轉換,這幾年股市不好,甭提嫁女兒了,即使在飯桌上聊到股票,大家都覺得不好意思。哎!這證券行業真是靠天吃飯,到底什么時候也能像銀行、石化那樣挺直腰桿呢?于是我勸朋友不要灰心:你看國外,很多金融家出自證券行業。有一本暢銷書《當幸福來敲門》,成功詮釋了一位瀕臨破產、老婆離家的落魄證券業務員如何奮發向上,成為股市交易員,最后成為知名的金融投資家的勵志故事。要相信證券行業也會有春天的!
這不,證券行業的春天就在向我們招手啦!先看看這些天股市的反應吧:券商股自從2007年6000點的那輪大牛市后,就一直消沉,無人問津。但是自今年以來,券商板塊卻不聲不響的上漲超過了40%,成為名副其實的領漲先鋒。旗下的股票更是爭奇斗艷,截至到6月5日,國海證券漲幅高達169%,宏源漲幅為59%、國金、廣發證券漲幅則接近50%,4朵金花美麗地綻放,引發市場無數的遐想:到底是什么好事,造成“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要解開這個大大的問號,還要從前些日子舉行的券商創新大會說起。
5月初,證券行業舉行了一個券商創新大會。這個大會可真是有意義,它不但對券商的功能進行了全新的界定,強調券商的融資和財富管理功能,而且確定了大幅度放松業務管制的原則,并陸續推出了資產管理等方面的細則。這樣,創新大會就使得券商未來的發展不斷超出市場預期,于是業內有聲音驚呼“證券公司的《當幸福來敲門》來了!” 當然,這等好事,我們怎能放過!下面就細細道來。
為什么說證券行業的幸福來敲門了呢?最主要是其身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對于券商的定位,創新大會是這樣定義的:“證券公司不再僅是炒股票的中介,而是被視同為金融企業,在經濟轉型和融資結構優化中,在為實體經濟融資和居民管理財富中,承擔著重要的功能。”
如何理解? 打個比方: 銀行是大哥,基金保險是老二,券商是小三。老大、老二管理著實體經濟、居民財富的浩浩家業,成為當家的;而小三則是跟班的,只能跑跑腿,拉點散戶,掙點辛苦錢。這次可好了,小三和大哥二哥平級了,轉正了,揚眉吐氣了,一樣可以管家了。小三多少年的臥薪嘗膽,憋的這口氣,總算有地方撒了,能不磨刀霍霍,干出點樣兒來嗎?
好了,券商現在是金融企業了,那么接下來怎么能干出一番大事業呢?創新大會也給了路子:“會議明確了券商新市場、新業務、新產品的相關原則,這些定調使券商能夠從事銀行、信托一樣高杠桿高收益的業務,而且券商創新被定義為持續的過程,鼓勵創新,很寬容的允許試錯。” 要注意了!這里面要關注幾個字眼,比如“高杠桿”、“持續”、“寬容”、“允許試錯”這些字眼過去從來沒出現過呀,甚至是明令禁止的。回想上世紀90年代的證券公司,“一管就死,一松就亂”,像在中國證券業叱咤風云的南方證券,就因為吸收了大量的委托理財業務,并簽訂了大量保底合約,最終因挪用客戶準備金高達80億元以及自營業務的巨額虧損,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從此之后,限制券商創新業務,限制高杠桿,嚴防券商犯錯,成為多年制約券商發展的一個天花板。券商不敢犯錯了,可是業務卻死氣沉沉了,只能靠一點點微薄的傭金,茍且殘喘。現在則不同了,這些字眼的出現,給券商打了一針強心劑,這也是調動券商參與創新、主動創新的積極性的最關鍵因素。
說到這里,還是不過癮,我還要和這位朋友說:“你在證券行業大有可為!”
例如, 創新大會提到的“ 新市場”,當然就是指新三板啦。新三板相當于美國的納斯達克,專門扶植高科技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發展壯大。這樣,隨著新三板擴容,券商不但可以增加傭金收入,而且還可以獲取做市商交易收入、為企業客戶提供并購融資服務的收入、直接投資收入。
從其他市場的經驗來看, 場外市場對券商業績的貢獻率超過20%,并且為券商提供了豐富的企業資源和機構客戶資源。比如當年臺灣有名的粉單市場(Pink Sheet),從 1994 年柜臺買賣中心成立到 2011 年底,上柜公司家數由14家增長至607家,股票成交量由 0.19 億股增加到984.14 億股,市場成交金額由 5.68 億新臺幣上升至39930.36 億新臺幣,上柜股票市值由 269.16 億新臺幣上漲到 14170.85 億新臺幣。而我們新三板擴容,預計會在未來6-7年,從現在的100余家發展到2000-3000家,新市場大有前景。
證券行業的“新業務”也會蒸蒸日上的。例如,可以利用客戶閑置資金,真正為證券公司帶來收益。在券商總資產中,客戶資金存款占比高達5%以上,這部分錢可以用于投資銀行間貨幣市場,獲得的收益率遠高于年化 0.5%的活期存款利率。另外,證券公司還可以做中小企業私募債的業務,因為債券對應的是小企業群,議價能力強,給券商帶來的利潤會很高。這些新業務會大大提高券商的凈資產收益率。
券商未來賺錢的路數還很多呢,比如新產品。預計像原油、國債和中證500指數期貨這些金融期貨類新產品都將會陸續推出,對券商期貨成交量及手續費收入都會帶來很好的效益。最終,那些營業部網店多、有客戶資源、凈資產豐厚、創新業務能力強的券商會率先受益。
我的朋友,這么美好的行業,你還有疑問嗎?
哦, 對了! 確實還有個問題: 為什么這么多的好事就偏偏落到證券行業呢?因為這是歷史的選擇。日本、美國都經歷過這個轉變:在經歷經濟轉型期時,增長放緩,使得社會由原來的資金不足變為資金過剩,利率管制下高昂的資金價格不可持續,銀行的媒介作用趨于萎縮,利潤下降;券商則成為企業融資的新渠道,有效地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催進了經濟轉型。呵呵,證券行業原來正在承擔著經濟轉型的歷史重任哈!
聽到了吧?看到了吧?我親愛的朋友!你所在的證券行業正處在時代的浪尖,是多么的前途光明!請不要再沮喪了!你只要堅持和努力,一定會在這里取得成功! “高富帥”的你會成為丈母娘眼里的“好姑爺”,一樣實現你的《當幸福來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