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同志永遠離開了我們。我隨林老訪問豐順縣官溪村的往事,歷歷在目。現在記錄下來,以寄托哀思。
2009年11月中旬,省老促會在揭陽市召開工作會議,我作為梅州市老促會安排的唯一的縣級老促會參會人員出席了這次大會。我想,出席和組織這次大會的林若會長一向關心豐順,揭陽到豐順只有30分鐘的車程,于是,就產生了邀請林老到豐順一行的想法。
11月19日臨近午餐時,我提前來到揭陽賓館飯廳門口,翹首等待林老的到來。時間一分一分地過去,我終于看見林老與有關領導一起走過來了。我一陣興奮,快步邁向林老的面前說:“林書記好!我是豐順縣老促會的陳修忠,揭陽到豐順很近,我們邀請您到豐順指導工作。”林老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在他旁邊的領導,笑著說:“讓我想想,想想看吧。”21日,大會如期結束。會后,我再次向林老請示。這時,林老爽快地告訴我:“可以,可以去豐順,你就給帶路吧!”
爾后,我向豐順縣委報告此事,接電話的一位領導說:“我們也接到省委辦公廳的通知了。歡迎,歡迎,歡迎林若老書記”。就這樣,林若同志到豐順終于成行了。
22日,林老一行輕車簡從,在豐順縣委主要負責同志的陪同下,來到了地處該縣東北部的潭江鎮官溪村。官溪是豐順縣的著名老區村,早在解放戰爭時期,林若同志與其當年的革命伴侶在這里從事革命活動。解放前夕,林若同志的愛人洪茵同志因掩護游擊隊從村中撤退而壯烈犧牲。
官溪村的父老鄉親幾百人一起,自發地迎接林老一行的到來。上午10時多,我們的汽車停在村中的空地上,林老緩緩走出車門,熱情地向歡迎的人群招手致謝。
林老與學校師生、當地干部群眾數百人,一起祭奠了坐落在村中靠山一側的烈士紀念亭——英烈亭,并親自為長眠在此的革命先烈獻上花籃。林老不顧旅途勞累,緊接著又召開了干部群眾座談會,參觀了新建的學校,看望了部分老師。林老對大家說,看到山村有較大變化,有新的發展,他感到很欣慰。同時勉勵大家,要繼續努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當天,我自始至終跟隨著林老,當他有空時,就向他匯報豐順老區特別是官溪村周邊老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情況。我告訴林老,官溪村有3000多人,近10年來,變化很大,周邊的土路全部實現了水泥硬底化。外出的鄉賢大力支持家鄉建設,村中新建了官溪中學、官下小學,三處廣場,6座風景亭,5座石拱橋,一座牌坊門,還有一溪兩岸石砌工程。此外,還特別精心修建了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英烈亭。林老聽著匯報,臉帶笑容,連聲說:“好,好。”
2003年,林若書記曾經來過潭江鎮調研考察。他對學校師生、基層群眾十分隨和,噓寒問暖,給人們留下了可親可敬的美好印象。當時有一位六年級的小學生,壯著膽子請求與林老一起照相,想不到林老滿口應允。后來,這位小學生還寫了一篇《和省里來的老爺爺一起照相》的稿件,在省關工委的工作通訊上刊登出來。當時,誰與林老握過手,拉過話,照過像,都是難忘的回憶,傳為佳話。
豐順老區群眾太感謝林若老書記了。北部山區一位鎮委書記曾經對我說到一件往事:2002年的一天,他們來到林老家,遞交了一份請求扶持發展山區油茶種植的請示報告。林老了解來意后,十分高興,一方面鼓勵他們做好工作,一方面批示有關部門大力支持這項事業。現在,這個鎮的油茶生產發展前景喜人,種植面積已經達到萬畝以上,一座現代化的油茶加工廠也落戶該鎮。當地群眾說,油茶產業有今天、林若老書記的關心功不可沒呀!
林若同志擔任省老促會會長期間,建議呼喚有關部門出臺扶助老區發展的傾斜政策,要求各級老促會緊緊依靠黨和政府的重視和領導,使廣大老區先后完成了學校改危、行政村通水泥公路,鎮級衛生院升級改造等民生工程。豐順縣在十年間,全縣改造了63間破危小學和13間鎮級衛生院,261個行政村全部通了水泥公路,老區發生了巨大變化。
隨林老官溪之行的這一天,是我永遠難忘的一天。林老走了,但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作者系豐順縣老促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