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春玉
摘要植物學實習是高校生物類專業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實踐教學環節。由于民辦院校實驗實習基地建設不足,因此充分利用校園植物開展植物學實習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實地調查、標本采集和分類鑒定,發現校園植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當地的植物類型,可以滿足植物學教學實習的要求。
關鍵詞民辦高校實踐教學植物學實習校園植物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民辦高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社會越來越需要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而民辦院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實習、實踐教學匱乏,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薄弱,遠遠不能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而實踐教學環節恰恰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重要觀測點。因此,利用校園這一有利的實踐教學場所,開展植物學實習,對保障生物學專業學生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探索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植物學是生物學科中一個重要分支,是生物學的基礎學科,我院生物工程專業開設的普通生物學課程里涉及植物學知識,植物學與許多學科密切相關,是農、林、藥等應用學科的基礎,與我們的生產生活聯系十分緊密。植物學的教學宗旨在于讓學生掌握植物學的知識,學習植物學的方法,認識到植物世界的本質。利用校園植物開展植物學實習教學,通過實踐教學環節不僅可以使學生深入理解和鞏固理論教學中植物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完成知識由貯存到輸出的轉化。
1 民辦高校教學實習存在的主要問題
民辦高校多采用企業化的運營方式,辦學經費主要來自于學生的學費。由于辦學經費主要用于基礎建設、學科建設及后勤保障等方面,因此,教學實習在民辦院校的教育教學中常常被忽視,分配到的教學實習經費嚴重不足,導致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投入不足,并且缺少規范化的教學實習機構和保障體系。教學實習還存在時間限制,植物學實習通常在暑期進行,這與學生的假期相沖突。考慮到學生實習存在的生活和安全等問題,野外教學實習存在諸多不便。
2 利用校園植物開展植物學實習的優越性
2.1 彌補植物學野外實習的不足
植物學的教學過程包括理論課和實踐課,為了加強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植物學野外實習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而野外實習基地是植物學實習的基本保證。野外實習通常對時間、地點和人員安排有很高的要求,由于我校實際條件限制,學生的植物學實習無法在野外進行。校園植物是學生最常見、最熟悉的植物種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地植物多樣性。開展校園植物實習,可增加學生反復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更激勵學生進行深入的科學探索,利用校園植物開展的植物實習活動,亦不受具體時間的限制,可提高教學實習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2 校園植物種類豐富,可以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筆者利用課余休息時間,對校園內植物進行調查,鑒定出校園植物共有92種,隸屬33科58屬,包括喬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植物種類豐富,能代表當地的植物信息,能夠滿足植物學實踐教學,校園即成為一座活生生的“植物標本館”,成為植物學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和基地。
2.3 便于學生認識植物
學生與校園植物天天見面,認識校園植物后可隨時觀察,強化記憶,使所學知識得到鞏固。通過長期觀察,有利于加強學習效果。
2.4 有利于普及植物學知識
利用校園植物開展實踐教學,學生在認識校園植物之余還可以建立校園植物網站,繪制校園植物分布圖,拍攝植物圖片,做好保護校園植物、保護環境的宣傳活動。社會就業的導向使許多學生輕視植物學等基礎學科的學習,植物學的實踐教學以及植物知識的宣傳,不僅使本系學生提高學習植物學的興趣,科學研究意識和環保意識,還使學校其他院系的師生也領略到探索生物奧秘和學習植物學知識的樂趣,從而加強了植物學基礎知識的普及。
3 利用校園植物開展教學實習的具體實施辦法
3.1 認識植物并了解其應用價值及生存環境
植物學實習過程中,在介紹植物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植物分類的方法,以及天津地區乃至華北地區植物分布特點的基礎上,將相關植物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以及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也融入實踐教學中。如: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 L.)可作為野菜食用,營養豐富;播娘蒿(Descuminia sophia (L.) webb. Ex Prantl)的種子作葶藶子供藥用,有利尿、消腫、祛痰、定喘的功效,種子油工業用;作為天津市市樹的白臘樹(Fraxinus chinensis Roxb.),樹皮可藥用,稱作“秦皮”,為健胃收斂劑。
除此之外,還介紹了植物生長的生態環境,環境不同,生存的植物種類就不同。華北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 (Regel) Maxim.),喜溫暖濕潤氣候,抗性強,樹姿秀麗,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紫葉李(Prunus ceraifera cv. Pissardii),落葉灌木類,葉紫紅色。喜溫濕潤氣候,耐寒力不強。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是良好的觀葉園林植物。以上這些知識,在學生們認識、觀察植物的過程中加深了印象并且得到鞏固。
3.2 校園植物掛牌標識,加強學生環保意識
筆者帶領學生對校園內植物進行多次的信息調查和標本采集、整理,并對標本進行分析鑒定。師生在統計植物信息的基礎上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植物進行掛牌,每張標牌系統介紹該植物的科屬名、中文名、拉丁學名、形態特征和生態特點,還包括產地、分布及經濟用途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對校園植物識別、掛牌,學生在課前課后可以直接觀察具體植物,避免了直接用文字或插圖認識植物的枯燥乏味,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師生可以利用課間休息、活動時間,根據標牌的介紹,辨認植物,了解植物的生物學特征,不僅使本系學生認識了校園植物,還方便其他院系的師生認識植物。同時培養了學生嚴緊認真、耐心細致的科學態度,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項實踐教學不僅使學生認識校園植物,還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到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強化了學生保護植物資源的意識,使學生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面,提高科學素養。學生在提高辨認植物能力的同時,樹立正確的生態道德觀和環境保護意識。
3.3 編寫植物名錄,建立校園植物網站
為了更好地方便學生認識校園植物,組織學生編寫校園植物名錄及校園植物檢索表,一方面可以為植物學的理論教學及實踐教學提供資料,方便學生認識校園植物,鞏固植物學知識;另一方面還可為校園植物資源的保護和校園綠化提供幫助。
組織學生建立校園植物網站。通過在網站上介紹校園植物分布以及有關植物的詳細信息,在加強學生對植物學知識學習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植物學興趣。另外,網站還可成為師生們參與環保,綠化校園的交流平臺,對校園內的綠化工作提供可行性建議,并促進校園文化實現和諧、持續發展。
4 利用校園植物開展教學實習的意義
4.1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科學研究素養
利用校園植物實習,充分挖掘校園植物的教學價值,搜集一些植物的軼聞趣事,通過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并提高學生的科學研究素養。例如:紫葉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cv. Atropurpurea)的雄蕊具有“自覺向柱頭靠攏”的特性。引導學生根據現象,主動探索研究理論知識,進一步對這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實習過程中介紹植物知識的同時,還將植物、花卉中蘊含的人文思想做簡單介紹,如“紫丁香”、“薔薇”名字的由來,既可以吸引學生,又可以給學生留有深刻印象,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加深對植物歷史及花卉文化的了解。
4.2 加強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拓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從植物標本的采集制作,到植物名錄和檢索表的編制,以及植物標識牌的制作和校園植物網站的建立,學生全程參與其中。第一,提高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鍛煉了學生查找文獻資料,閱讀文獻,論文寫作能力;第三,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認知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各項潛能得到了充分發展。第四,還加深了學生對本學科熱點問題、發展趨勢和最新成果的了解。
總之,校園植物為學生的植物學教學和實踐活動提供了新鮮豐富的素材。利用校園植物開展實踐教學,培養了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同時讓更多的人了解校園植物,從而促進校園文化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艾訓儒.新時期高校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問題及思考[J].中國林業教育,2012.1(30):17-19.
[2]吳國芳,馮志堅,馬煒梁,等.植物學(第二版)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78-357.
[3]汪勁武.種子植物分類學(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3-293.
[4]劉家宜.天津植物志[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5]姚發興.校園植物與課程資源開發[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6(3):98-100.
[6]施利祥.校園植物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9(2):167-169.
[7]馬三梅,王永飛.提高植物學實驗教學質量的一些體會[J].植物學通報,2005.22(4):5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