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偉杰

今年以來,恒生指數最高到21760點,進入5月份以來,卻一舉從兩萬多點下跌至如今的18000多點。秋官(即鄭少秋),為股民著想,你還是退休吧!”
這是2012年6月4日,剛在老家辦完婚禮的韓源回到辦公室,聽到同事談論的第一句話。
韓源急了,他的腦海里,一邊浮現出自己的偶像鄭少秋扮演的楚留香和乾隆風度翩翩的樣子,一邊納悶同事的話是怎么回事。直到打開電腦,韓源才驚訝的發現,今年5月初,香港TVB新劇《心戰》預告片播出,鄭少秋的角色也在電視臺和網絡上反復播放。隨即,5月7日港股收市時,恒生指數裂口下跌549點,也因此引來了網友的“恐慌”:“丁蟹效應”又來了!5月21日,TVB電視劇《心戰》正式播出,5月21日收盤,恒生指數跌了29.53點,跌幅為0.16%。其后更是從20000多點,一路狂跌至6月初的18000多點。
“丁蟹效應”由來已久
然而,早在1992年10月5日,香港無線電視播放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集《大時代》,這股市就與鄭少秋有了聯系。故事講述由鄭少秋飾演的丁蟹,經常在股票市場的熊市中,借著拋空恒生指數期貨而獲取暴利,正好當時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損失慘重。因此,這就有了“丁蟹效應”一詞,意指鄭少秋主演的影視劇一經播出,股市必定下跌。
“丁蟹效應”20年內應驗32次
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 然而事實卻是如此驚人的巧合。記者根據以往的資料進行了統計,發現從1992年第一次“丁蟹效應”至今20年的時間里,鄭少秋出現的電視劇、節目播出后,股市有明顯下挫記錄的達到了32次!
更加奇怪的是,鄭少秋的女兒鄭欣宜也被指與爸爸鄭少秋同樣,有劇播映必定令香港股市狂瀉。2008年10月20日,情景喜劇《畢打自己人》首播,就有股民投訴說,該劇的播出,使香港恒生指數再次呈現每日下滑的趨勢。一連串的數據顯示,從1992年開始,幾乎每次鄭少秋或其女鄭欣宜演出的電視劇或節目播放的時候,股票市場都會有顯著下跌。
難道“丁蟹效應”也會遺傳?
鄭少秋:純屬子虛烏有
作為熱門話題,大家對“丁蟹效應”本身的關注度,比鄭少秋所演的影視劇要高得多,鄭少秋本人又是怎么看的?
幾天前,鄭少秋在為新劇《心戰》宣傳時,談及對“丁蟹效應”的看法,他哭笑不得地說:“純屬子虛烏有,連我也莫名其妙。但是呢,人家又能拿出數據,不過,我就不信,不然一早就買了,早就發大財了。”
巧合還是真有其事?
究竟巧合, 還是真有其事呢? 不少金融界人士在談及“丁蟹效應”時紛紛表示, 只是巧合罷了。來北京談生意的香港股民呂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并不相信所謂的“丁蟹效應”:假如鄭少秋真有如此大的“魔力”,那么他大可不必辛辛苦苦四處撈金,只需在股市低位時大舉買進,然后在新劇播出前全部賣出,就足以使他掙得巨額家財。
“我在投資時不會受此影響。”呂先生表示。
此外,不少媒體分析,“1997年底趕上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底碰著科網股泡沫經濟爆破”、“2007年中碰著美國次級貸危機”等因素,使得“丁蟹效應”像真的一樣。而每當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播放時,不少股民生怕“丁蟹效應”會導致自己手頭上的股票蝕本,便對股票進行恐懼性拋售,從而引致股市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