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宏遠 鄧若鋒 張友


一、體育室內理論課內容的選擇
依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高中階段的體育教學工作需要完成1個學分(18學時)的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教學。而實際教學情況是,有一部分基礎知識是無需進行室內課教學的,完全可以在室外體育課教學中滲透進相應的身體運動教材內容中去。不過,有一部分基礎知識由于其學科特點與學生因素,需要在室內進行系統的教學活動方可完成。而這一部分內容具有這樣三個特征:其一,為完成高中階段體育學習、達成學習目標所必須具備的體育基本知識;其二,能夠對學生鍛煉身體、科學健身有指導意義的基礎知識;第三,知識的系統性較強(如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在室外課中很難進行滲透的、必須進行系統講解的內容。在以上內容特征的基礎上,依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確定“以形成學生健身知識技能為主線,促進學生生命發展為目的,考慮學生的高考實情”的內容框架,在具體的內容選擇上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內容主題明確
在初中所學體育與健康基本知識的基礎之上,為進一步豐富學生的保健知識,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讓學生掌握鍛煉身體的方法,提高體育文化素養,樹立終身體育意識,我們確定了“科學健身”的主題,所有的內容都圍繞這一主題進行選擇與安排,并以健身知識技能學習為主線來串聯所選擇的內容。
2.內容構成全面
面對高中階段學生的特殊性,所選擇體育室內理論課的內容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能使學生主動閱讀體育與健康的相關文本,了解理論知識對科學鍛煉身體的意義和價值,能進一步認識自己的身體發展與生命發展的關系,依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自我鍛煉。學會自己制定鍛煉計劃,在鍛煉的過程中學會自我監督和調控,提高自學自鍛的能力。
第二,能使學生明確身體鍛煉與健康的關系,知道營養和能量對人的生長發育和體育鍛煉的影響,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在實踐活動中體現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第三,能使學生關心全民健身運動,了解全民健身運動的內容與方法,學習我國傳統的養生健身理論方法,并能指導身體鍛煉的實踐活動。在此前提之下,我們選擇的內容主要有:如何把身體運動、營養衛生措施、生活制度、自然力(空氣、陽光和水)、心態調適等作為健身的手段以及如何使身體運動與其他健身手段協調配合的知識和操作技能,以定量為主進行健身效果評價的相關知識。
3.內容針對性強
高考的成功與否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體育學科如何為學生的高考服務,這在高中階段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在我們的整個教學計劃中就應該設有以“高考前身心調適”為主題的內容,而其中有的內容必須要進行系統的理論講授。
二、體育室內理論課內容的安排
在一定方法和要求的基礎上,選擇和設計高中體育室內理論課的內容,這只完成了第一步,如何將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才是實施的關鍵。在此,需要考慮不同年級(學段)、時段安排(我們南方地區的雨天多,很多理論課可安排在雨天進行)、授課方式等(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