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原

今年以來,“價值投資”成為最時髦的話語。自從2月份證監會領導提示“藍籌股具備罕見投資價值”后,不斷有各路人士為價值投資鼓與呼。
遺憾的是,4個月來,價值投資的優等生——藍籌股雖有一定表現,卻始終未能奪取行情的主導權,反倒是類似金融創新等題材股、概念股依然精彩紛呈,刺激著價值投資者脆弱的神經。另一方面,隨著股指屢次沖高回落、難有進展,市場好不容易被政策激起的信心也被消耗殆盡。
否極泰來 A股重獲境外機構青睞
不過, 藍籌股溫吞水、股指磨洋工,并沒有打擊國外機構投資者的熱情。一度10年漲幅零蛋、人見人煩的A股,在這些老外的眼中,隨著近年來市場泡沫的充分擠壓和股市基礎制度的不斷完善,逐漸升華為一座待挖掘的“金山”。
5月7日,在全球投資者矚目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大會期間,股神巴菲特表態看好中國市場的股票投資,并直言傾向于出口優質消費產品的中國上市公司。
無獨有偶,今年4月,中國私募教父、有著全球投資視野的投資人趙丹陽,時隔4年后公開認為A股的泡沫已經釋放,未來將逐步回歸中國股市,買入中國股票。
趙丹陽表示,目前已經尋找到一些可以投資的公司。此前的2008年初,趙丹陽因找不到“既符合投資標準,又有足夠安全邊際的投資標的”,而清盤旗下所有內地信托產品。
相比國際投資人士的頻頻示好,一些境外機構直接啟動投資A股市場的程序。
日本年金積立金管理運用獨立行政法人(GPIF)宣布,最早將在6月,向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股市進行投資。日本GPIF管理著規模達108萬億日元(約合1.3萬億美元)的資金,是全球最大的養老金管理基金之一。
從媒體報道來看,今年QFII申請投資額度的積極性非常高,境外主權基金、養老金等長期投資機構對A股需求強烈。伴隨著今年以來一批QFII和RQFII額度的批準,老外們開始跑步入場,投資A股。
A股獲得國外機構投資者的青睞,首先是中國股市經過較充分的調整,具備了低估值的優勢,部分行業、公司中長期投資價值逐步顯現。其次,中國經濟增長減緩,但作為新興市場的頭羊,其成長空間明顯優于金融危機陰影下的歐美。
QFII 等境外機構歷來注重價值投資,重視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未來成長性。因此,如果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話,國外機構投資者的對A股的解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中國股市不錯的內在質地。
PE、PB雙降 績優藍籌股價值凸顯
4月以來,首次發行的華泰柏瑞和嘉實滬深300ETF受市場熱捧,合計募集超過500億元,刷新了多項基金業紀錄。此外,第二批RQFII的500億元額度,將全部投資于大盤藍籌型A股ETF(上證50ETF、上證180ETF和滬深300ETF等)。這些內外機構的相同舉動,從一個側面顯示出機構中長線資金對嚴重低估的藍籌股的認可。
截至5月15日,上證50、上證180和滬深300為代表的藍籌股指數的平均市盈率分別為10.28、10.9和13.9倍,整體處于歷史估值底部區間,與國際上的主要股市估值基本相當。
具體到行業,根據萬得資訊數據,目前兩市行業估值排名過低的分別為銀行(7.8倍)、地產(10.1倍)、交通運輸(11.0倍)、建筑工程(11.2倍)和航空(11.3倍)等,均是藍籌股較為集中的行業。此外,像鋼鐵、銀行、公路與鐵路、建筑與工程等行業的市凈率普遍降至1.4--1倍,個別藍籌公司股價甚至跌破每股凈資產。由此,兩市出現了一批現金分紅率高于一年期基準利率的藍籌公司。藍籌股市盈率、市凈率大幅回落,但在經營業績方面,大盤藍籌股卻增幅顯著。有關統計顯示,2011年凈利潤超過100億元的23家公司中,除了中國石油和中國人壽2家公司業績同比下降,其余21家公司業績同比增長較大。這23家公司去年實現凈利潤總額合計1.22萬億元,占全部上市公司凈利潤總額的六成,同比增長了20%。
相比之下,中小板670家公司2011年實現凈利潤總額為1047.94億元,同比增長10.32%;311家創業板公司2011年實現凈利潤總額235.16億元,同比增長15.4%。這兩個號稱高成長的板塊,業績增幅都低于23家藍籌公司的業績增幅。
顯然,無論從估值角度,還是凈利潤增長方面比較,A股中藍籌股的整體投資價值凸顯,其安全邊際是最高的。
今年,一些主流券商的投資策略紛紛推薦藍籌股,像銀行、保險、地產、煤炭、汽車等低估值績優股,普遍被國內機構們中期看好。
危中有機 價值投資還需堅守
長期價值投資的正確思路是在嚴重低估、具備安全邊際時,買入具有業績穩定性、成長性的好公司,然后堅持持有,直到公司基本面惡化或股價嚴重高估時賣出。上世紀70年代美股處于大熊市期間,巴菲特“人棄我取”,大量買進可口可樂等股票長期持有,從而在八九十年代獲得巨額投資收益。
中外股市的發展史告訴我們,危中有機,熊市的陣痛將孕育牛市的輝煌。因此,長期而言,2009年3478點開始的大調整,已經為未來行情創造了可觀的投資空間。尤其是一大批價值低估、成長穩定的藍籌公司,有望給中國股民帶來豐厚的回報。
今年以來,證監會頻頻扮演分析師的角色,向中小投資者推薦藍籌股。正是由于2011年四季度以來,股市估值偏高,平均市盈率經常達到數十倍的長期現象被扭轉, 同時2400、2300點以下A股被低估,確實具備了長期投資價值。
另一方面, 證監會的信心也源于正在大張旗鼓推進的相關制度建設,像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合理、持續的分紅機制,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嚴格上市發行和退市制度等。這些措施如能真正貫徹落實,將極大地改變中國股市“利益輸送市”的性質,吸引場外資金入市,為價值投資創造有利環境。
從這兩個角度理解,未來一個時期A股市場將處在有史以來,著手中長期投資的又一個良好時期,對于一些股民而言,這或者更是“一生一次的絕佳投資機會”。
當然,我們也要理性看到,A股價值向上回歸之旅是一個漫長、復雜、曲折的過程。畢竟,中國經濟已經告別兩位數的高增長時期,未來經濟轉型、結構調整是大勢所趨,GDP增速長期緩慢回落不可避免。其次,受金融危機影響,歐美經濟進入長期衰退期,A股外部環境不佳。國內宏觀經濟、國際金融形勢乃至地緣政治危機,決定了股市現階段很難出現類似于2006、2007年那樣的長期單邊大牛市。
考慮到估值率先進入底部區域,加之經濟下滑和政策放松的反向博弈,中期看A股,將呈現區間震蕩(2200—2600)的復雜格局。面對市場的種種不確定性,擁抱藍籌、堅守投資理念,是贏得長期投資勝利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