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明明
【摘要】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此,教師必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與之相適應,特別是新課引入,不要像以前那樣枯燥乏味。教師以其出人意料的導入,引發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并促使其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去,這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文章探討了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導入的方法。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導入方法;導入技巧
數學課堂教學的導入也稱開場白,是為了整個數學課堂教學服務的,是為整個課堂教學做鋪墊,是為了讓學生“收心”,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來的。如果說一節優秀的數學課是一座宏偉的知識大殿,那么恰如其分的導入方法就是進入這座知識大殿的富麗堂皇之門。成功的課堂教學就要求有引人入勝的導入。下面筆者談一談數學課堂導入的常用方法及技巧。
一、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
數學問題情境起著激發動機、誘導提問和引發思考的作用。問題情境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引發學生“看個究竟”的沖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使教學內容、數學結論在相關的問題情境中自然生成,再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感到知識的發展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強加于人,從而有利于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的本質。創設數學問題情境可建立平等合作與互相尊重的師生關系,從而可發展學生外在的和潛在的學習數學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數學知識是系統化、循序漸進的。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知識的遷移規律去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把學生的“舊知”與將學的“新知”相互溝通,鋪平“道路”,架起“橋梁”,從“溫故”出發,復習與本課有關的舊知識,以舊引新,以舊探新,在“新舊”的銜接點與共同點上充分展開思維,探究規律。
例如,在講菱形時,我先在黑板上畫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說出它的性質,然后在其一個較長的邊上截取一段與其較短的邊相等,從而引出菱形的定義,既復習了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又讓菱形與平行四邊形聯系起來。這樣,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也使所學知識逐漸地系統化、結構化。
三、做數學游戲,導入新課
“興趣意味著自我活動”(赫爾巴特語),好奇是探究的起點,新課導入若能創設一個好的數學游戲,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欲望和探究的興趣。譬如教學“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時,可以先讓學生做一個猜數字的游戲來進行導入。具體導入如下:(上課前教師預先在網上下載了一個猜數的小游戲)多媒體演示游戲,游戲規則:給定1~100這100個自然數,計算機隨機給出其中一個數字,通過操作鍵盤,讓學生去猜這個數。對于學生每次猜測的結果,計算機的提示是“對了”“大了”或“小了”。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一聲聲“大了”或“小了”,再加上多媒體畫面,學生很興奮,立即進入狀態,課堂氣氛也會非常活躍。教師根據情況再適時拋出問題:“請問:你們在10次內一定能猜出這個數嗎?”立即引起學生的積極討論,引發了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經過試驗、探究和分析得出只要利用“對半猜”的二分法思想就能猜出,進而引出了新課。
四、開展競賽,導入新課
競賽符合青少年爭強好勝的心理,競賽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上課前幾分鐘,學生的注意力還沒有集中起來,此時開展競賽活動,能夠振奮學生的精神,增強其參與意識。開展競賽可采用多種形式,如小組賽、男女賽、個人搶答賽、筆頭賽、累積積分等。這樣,在緊張激烈的競賽氣氛中進行新課,學習效果會明顯提高。譬如在講完了“橢圓及其簡單的幾何性質”后再來學習“雙曲線的簡單幾何性質”時,本人就采用了小組競賽形式引入新課,以相鄰的兩小組為一大組,比一比哪個組歸納的雙曲線的幾何性質既多又準,哪個組能分析證明相應的性質。結果學生的熱情高漲,積極投入,不僅輕松地完成了整堂課的教學任務,而且學生的思維量、知識量、題量均取得突破,但學生不覺得累,不知不覺地輕輕松松度過了45分鐘!
五、遷移知識,導入新課
類比,是選擇兩個對象或事物(同類或異類),對它們某些相同或相似性進行考察、比較進行類比推理,即根據兩個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推論出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方法。譬如本人在講完了“等差數列”后再來學習“等比數列”一課時,就采用知識的遷移,用類比導入新課,依次得到等比數列的定義、通項公式及其性質。找到了學生學習的“固著點”和“最近發展區”,這樣的導入顯得自然、親切,而不是強加于人,學生也顯得易學、樂學,其數學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六、貼近生活,導入新課
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課堂導入中教師要注重對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的充分開發與挖掘,讓生活走進課堂,讓數學更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中表現出對數學非同尋常的興趣。學生在這種大眾化、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中表現出了對數學非同尋常的興趣,教師再引導學生利用所學數學知識、思想方法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認識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和威力,激發了他們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做數學的情感,初步建立起學好數學是將來更好地從事社會生產勞動的個人需要。
當然,數學課堂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種,在此不再一一列舉。我們在導入教學的設計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1。自然合理。導入既是前面知識的繼續,又是后續知識的開端,以一定的積累為基礎。2。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聚精會神地投入進來,在情感上與教師、教材貼得更近。3。使學生初步了解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無論在操作層面上,還是在思維層面上,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4。教師情感的投入。只有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才能帶動學生,引起學生對整個課堂的關注。
【參考文獻】
[1]魯彬。注重主體性教學的一個案例[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2(1-2)。
[2]楊麥秀。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中學數學教學,2001(4)。
[3]孫宇翔。運用“比喻”使教學生動的一例[J]。數學教學,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