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贛州礦產資源豐富,素有“世界鎢都”和 “稀土王國”的美譽,2011年贛州市提出將鎢和稀土建成產值超千億元的資源產業集群,資源產業集群向規模化和高端化發展過程中對金融的依賴不斷增強,也為金融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如何加快資源產業集群和金融融合發展成為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通過對轄內鎢、稀土產業集群化發展與金融融合的有利因素和制約因素進分析,就如何實現金融與鎢、稀土產業集群融合發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產業集群金融融合研究
推動金融與資源產業集群的融合發展,就是要加強兩者內在聯系,構筑起金融與資源產業集群之間聯系緊密、影響突出的“共生”發展關系,實現金融與資源產業集群戰略協同發展。一方面金融為資源產業集群發展提供資金、投資、咨詢、支付結算、保險、擔保等金融服務,推動資源產業集群向規模化和高端化發展;另一方面資源產業集群規模化和高端化發展產生的巨大金融服務需求,帶動了金融服務和金融工具的發展,提升金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一、贛州市金融業與資源產業集群融合的現狀
近幾年贛州市鎢、稀土兩大資源產業集群獲得快速發展,產業鏈條不斷向高端延伸,已成為全國重要的鎢、稀土產業基地,對金融服務的總量和質量都在迅速提升,而金融則呈現出組織結構不斷完善,服務方式不斷多樣化,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的局面,金融業與兩大資源產業集群的融合發展擁有較好的基礎。
(一)鎢、稀土兩大資源產業集群快速發展為融合奠定了堅實基礎
1.產業集群規模迅速擴大。2011年全市規模以鎢、稀土企業分為別達到82家和65家,鎢、稀土資源產業集群實現產值分別為279.06億元和378.41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53.13%和150.61%,占全國份額分別達到35%和40%,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65.98億元和373.8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7.14%和149.43%,近五年鎢、稀土產業銷售收入的年均增速分別達到了19.24%和58.29%。
2.產業集群質量大幅提升。贛州鎢、稀土產業已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條,產品的產能、產量、質量在全國的地位大幅提升。一方面我市積極引進了一批精深加工的企業和項目,如日本東芝、中國五礦、新疆金風等國內外知名鎢、稀土企業;另一方面崇義章源、虔東稀土等一批本土鎢、稀土企業也積極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擴展,精深加工能力大幅增強。
(二)金融業發展迅速為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金融業態不斷豐富。近幾年贛州市大力引進各種類型的金融機構,全市金融業態更趨立體化和多元化,初步形成了以銀行業機構為主,證券、保險、期貨、擔保、交易平臺、小額貸款公司等各類組織立體發展的新格局,截止到2011年末,全市銀行業機構達到16家,小額貸款公司21家,證券業機構10家,期貨業機構2家,融資性擔保機構83家,特別是贛州稀有金屬交易所的成立,推動鎢、稀土產品的交易流通,有效地促進了兩大資源產業集群的健康發展。
2.金融對產業集群支持不斷取得突破。鎢、稀土兩大資源產業集群一直是轄內金融支持的重點,金融支持在總量和結構上都取得較大突破。一是銀行信貸持續快速增長。截止到2011年末,銀行對鎢和稀土產業集群的信貸余額為70.51億元,比年初增長33.31%,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0.36個百分點,占各項貸款總額的6.84%,近五年鎢、稀土產業貸款年均增速達到了29.34%。二是上市融資取得重大突破。2009年我市鎢龍頭企業章源鎢業在深交所上市公開發行4300萬股,融資總額達5.59億元,開啟我市礦產資源企業上市融資的先河,贛州虔東稀土正在排隊等待上市。三是創業投資基金首次成立。2009年高能資本在贛州市成立我市第一只創業投資基金,基金規模高達5億元,自該基金設立以來,共向鎢、稀土企業累計投資3.535億元。
3.金融服務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針對鎢、稀土企業的金融需求,轄內金融機構金融服務的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轄內銀行積極推廣以鎢、稀土核心企業為重點的國內貿易融資業務,大力發展供應鏈貿易融資,形成了以大型企業為貿易融資業務源頭、配套供應商和關聯企業構成的貿易融資業務鏈,實現貿易融資各產品間的優勢互補,同時針對鎢、稀土企業生產特點,創新金融產品,開辦了以鎢、稀土產品為抵押物的商品融資業務,并成功引進了中外運等中介公司對抵押物實施監管。
二、金融業與資源產業集群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市絕大部分鎢、稀土企業仍然處在產業鏈中低端,整個產業受市場變化影響大,產品的價格波動劇烈,金融對產業支持的風險較大,同時部分領域金融服務滯后于產業集群發展,難以滿足產業集群向高端發展過程中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
(一)資源產業集群發展對金融發展的帶動作用不強
1.資源產業集群鏈中的企業絕大多數處于中低端,抗風險能力弱。目前兩大資源產業集群鏈中除少數幾家企業規模較大,具備精深加工能力外,大部分企業生產規模較小,產品科技含量低,受市場變化的影響較大,如近幾年在鎢、稀土原礦價格大幅上漲情況下,許多中小型加工企業因為缺乏穩定的原材料供應而長期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
2.企業自身素質低,金融支持受阻。企業自身資質是獲取融資的首要條件,轄內絕大多數鎢、稀土企業的金融資質仍較差,獲取金融資源能力不足,許多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由于會計制度不健全,財務報表不能真實反映其財務信息和經營狀況,甚至有些企業存在弄虛作假行為,導致融資部門很難對其資信狀況做出全面而準確的評價,進而影響自身融資。
3.產業受市場影響大,金融風險突出。由于鎢、稀土等是國家重點調控的產業,面臨政策調整和價格波動的風險較大。一是政策性風險較大。鎢、稀土作為國家戰略性礦產資源,國家和地方政府對鎢、稀土產業整頓一直以來都在不斷加強,國務院辦公廳多次出臺政策杜絕鎢、稀土資源濫開濫采,進一步提高了生產企業的環保標準,使得許多產業鏈上的企業處于停業整頓期,整個產業鏈條受國家調控政策的影響較大。二是鎢、稀土產品供需市場不成熟,價格波動大。2011年上半年鎢、稀土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曾一度成為市場游資的炒作重點,大量原礦被用于囤積,直接導致大量中小加工企業由于原材料供應不足或是價格上升過快而不得不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企業經營風險較大。
(二)金融業對兩者融合的準備不足
1.企業融資渠道狹窄不適應產業集群多樣化的融資需求。近幾年,地方政府,金融監管部門一直在大力推動轄內鎢、稀土企業通過上市,發行集合票據等方式進行直接融資,大力引進風險投資基金,但效果并不理想,目前贛州鎢、稀土企業融資總量中,銀行信貸仍占融資總額絕大部分,金融市場融資功能始終難以發揮,融資租賃等金融與產業集群關系密切的融資產品目前仍未實現突破。
2.中介機構發展滯后不適應產業集群多樣化的服務需求。當前我市金融中介服務機構發展滯后難以滿足資源產業集群規模化、高端化發展過程中多樣化的中介服務需求,轄內缺乏有影響力的會計、審計、信用評級、投資銀行等中介服務機構,對企業融資資質培育、投資管理、項目評估、企業并購、債務重組、風險管理、政策咨詢等方面提供服務基本處于空白,難以有效發揮中介機構在產業規模化和高端化發展中指導、培育作用。
(三)缺乏有利于金融與資源產業集群融合的外部環境
1.配套政策支持不足。資源產業集群向高端化發展,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目前市政府對資源產業集群的發展加大了支持力度,也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但具體的扶持政策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一方面缺乏對金融與產業集群融合發展的戰略規劃,在融資、投資、稅收等較全面的配套措施還沒有出臺;另一方面對金融機構支持產業集群的發展也沒有進行貼息、減稅、成立擔保基金等政策安排,金融機構支持兩大資源產業集群發展的激勵機制還未有效建立。
2.專業人才“支撐”不夠。一方面金融高端人才缺乏,特別是投資管理,項目評估、融資指導等方面人才缺乏;另一方面企業高級管理人才缺乏,當前大多企業仍是家族式管理,沒有聘請專業的經理人來擔當企業管理人員,整個產業中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整體素質較低。同時金融業與產業集群的融合發展迫切需要兼備較強企業管理能力、金融管理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當前既懂產業又懂金融方面的人才匱乏。
三、推動資源產業集群與金融融合發展的對策探討
推動金融與資源產業集群融合發展是實現政府資源產業集群發展目標的關鍵,政府要積極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優化金融業與資源產業集群融合外部環境;集群企業要注重自身發展素質的提升,帶動金融產品,金融市場的創新發展;金融業要提升服務能力,為產業集群規模化、高端化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資源產業集群要完善自身素質,提升金融承載能力
1.加強科技創新、整合產業資源,推動產業規模化、高端化發展。推進產業資源的優化整合,以產權為紐帶,資源為依托,采取合資合作、重組并購等方式,對上下游企業進行有效整合,形成一批采選冶、深加工和科研一體化的大企業、大集團,在企業內部設立研發機構,推動企業與江西理工等專業院校之間研發合作,進行技術攻關,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走出一條依靠科技原始創新、集成創新的產業集群發展之路。
2.加強企業管理,提升發展理念,培育融資資質。企業要更新發展理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制定明確的長期發展戰略,朝著做大做強的方向前進,加緊完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增強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大幅提升自身融資資質,同時加強與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的溝通合作,發揮金融機構、中介機構對企業的指導培育作用。
(二)完善金融服務提升金融對資源產業集群支持能力
1.加強金融創新,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一是要加強信貸制度創新。金融機構應改革信貸管理體制,圍繞資源產業集群發展,成立專門的“贛州有色”信貸部門,針對鎢、稀土等產業鏈的企業制定專門的授信標準和審批程序,以縮短流程,提高效率。二是要加強產品創新。金融機構加快經營方式轉型,針對資源產業集群鏈上的企業自身條件,市場需求特點,積極探索多種保證方式的信貸產品,大力發展產品質押貸款、上下游企業間的聯保、互保貸款等,發展供應鏈金融,同時著力推進承兌匯票、信用證等表外業融資業務的發展,豐富企業融資方式。三是加強金融服務方式創新。靈活運用各種金融工具為企業提供結算、匯兌、轉賬和賬務管理等多種金融服務,充分發揮金融部門多角度、信息靈的優勢,延伸金融服務網絡,擴大金融在企業中影響力。
2.完善產業集群規模化、高端化發展的金融支撐體系。一是金融機構支撐。要進一步優化金融機構布局,大力引進一批權威性高的投資銀行、會計事務所、信用評級、風險投資基金等中介服力機構,為企業上市、并購、債務重組、投資管理提供指導服務,在轄內形成種類齊全、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區域特色金融機構體系。二是金融市場支撐。繼續推動銀行業發展同時,大力推動有色金屬交易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和保險市場在轄內的發展,逐步形成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提升金融市場對產業集群發展的支持和調節作用。三是金融服務支撐體系。要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商業銀行金融服務主體潛能,建立和完善適應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評級、業務流程、服務方式、信貸風險管理機制和信貸政策。四是金融政策支撐。要發揮人民銀行窗口指導作用,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資源產業集群金融支持,在利率、授信規模、信貸安排上出臺優惠措施、優先安排鎢、稀土企業在金融創新、直接融資中先行先試。
3.推動產業集群融資方式多元化。積極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提升企業直接融資占比。一是要繼續大力推進企業上市工作,建立企業上市后備庫,推動企業通過各種形式在各類公開市場上實現上市。二是鼓勵企業發行債券。鼓勵本土大型鎢、稀土企業嘗試發行企業債券,推動“贛州有色”中小企業票據盡快恢復發行,完善發行程工作機制。三是引進PE/VC機構,鼓勵投資基金投資鎢、稀土等資源產業,打造具有國際化水準的鎢、稀土產業鏈條。四是推動票據市場發展。選擇資信情況較好、現金流量大、市場占有率高、供銷關系相對穩定的大型重點企業、試開展商業承兌匯票業務、豐富票據市場工具。
(三)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推動融合向深層次發展
1.出臺資源產業集群與金融融合發展意見。政府部門要充分認識到資源產業集群與地方金融融合發展的意義,牽頭組織出臺轄內金融業與資源產業集群融合發展戰略規劃,提出具體目標和相應配套措施,為金融業與優產業集群融合發展提供指導。
2.搭建金融與資源產業集群融合平臺。政府部門要搭建金融業與制造企業融合發展平臺,為資源產業集群與金融業融合發展提供指導和服務。一是政府要積極建立銀企對接網絡平臺。以贛州金融網為依托,建設網絡銀企對接平臺,拓展銀企信息溝通渠道,消除信息不對稱性,通過這個平臺,金融機構用來推介金融產品、提供貸款服務,中小企業用來了解信貸產品信息、發布融資需求,系統則提供全天候、無縫隙、常態化的網上金融服務。二是搭建銀企對接平臺。政府應定期組織產業集群企業、金融機構召開座談會、融資洽談會等,增強政府、企業、金融機構互動溝通。
3.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機制。人才是推動金融業和產業集群融合發展的關鍵。政府應完善對金融和制造來高端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機制,如嘗試鼓勵重點企業建立現企業管理模式,積極引進專業經理人;與江西理工等駐市和市屬大中專院校開展人才培養合作,改革辦學模式、調整專業設置,與我市資源產業集群對接,建立鎢、稀土產業教育培訓基地。
4.創優金融生態環境。政府部門要聯合人民銀行積極推動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推動鎢、稀土產業基地成為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實驗區,加大誠信宣傳力度,定期開展試驗區文明信用企業評選活動,增強外部激勵,同時要建立企業逃廢債務行為的懲罰機制,為金融支持產業集群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金融生態環境。
作者簡介:謝芳俊(1985-),男,江西興國助理經濟師,經濟學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