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艷艷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也是其終身學習和畢生發(fā)展的基礎。這也是符合教育的最根本目標:教是為了不教。
什么是自主學習呢?自主學習就是指學生主動、自覺、獨立地學習,它與被動接受學習是相對的。其要求是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學習,學習的內容是自己選擇的,學習時間是自我計劃和管理的,并能對學習結果作出自我判斷和評價。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首先,正確理解初中生自主學習。
初中生自主學習不等于完全封閉學習,更不能放任自流。對于初中生來說,由于他們的年齡特點,自主學習是相對的,絕對自主的學習是較少的。在校學生有很多方面不可能完全由自己決定,也不可能完全擺脫對教師的依賴。教師的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1)教師是引路人,即在自主學習開始時,教師提出學習的目標和方法。(2)教師是解惑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不能理解,在這時需要教師適時引導和點撥。(3)給予學生肯定,也就是當學生取得進步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學生也能從老師的表揚和鼓勵中知道自己的對與錯,給自己以后的學習增添信心。
其次,在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選擇適當內容讓學生自主學習
數學知識很抽象,邏輯性很強,有的很難以理解,教師要對知識進行仔細的研究分析,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和學生的理解能力,判斷哪些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哪些不可以,切不可把所有內容都讓學生自己處理。《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知識還要備學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有的放矢。
二、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好的學習習慣
如觀察的習慣、數學閱讀的習慣、數學思考的習慣、學數學聯系實際的習慣等都是在教學中值得注意的。對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如每次學習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我都帶領學生認真閱讀題目,仔細分析題目的信息,認真思考,直到學生明白該題講的是什么,要求我們求什么,量與量之間有何關系等。久而久之,學生的良好習慣得以養(yǎng)成,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所學知識有區(qū)別地進行課堂設計
1.知識的引入
數學知識本來枯燥無味,多數學生因此學習的興趣并不高,更別提自主學習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時,為了激起學生的興趣,常常會根據知識的不同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情況進行精心設計。如在學習長方形的性質時,可以先復習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在此基礎上進行問題的導入,讓學生去比較、探究得出結論,這樣學生的學習可能會感到有趣,學起來也輕松得多。
2.對重難點的突破
對重難點的突破教師要做到:第一,教師的講解不一定面面俱到,要抓住重難點;第二,對于數學來說,最好講練結合,抓住學生易出錯的關鍵點;第三,數學內容聯系較強,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理解,否則,后面的知識將無法學習。
四、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每節(jié)課教師都要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
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知道自己需要學什么,且應達到什么程度。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后,在學習矩形時,我讓學生根據學習平行四邊形的經驗,從定義、形狀、性質等方面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效果較好。尤其是多數學生在確定矩形性質的學習目標里體現了從邊、角、對角線、面積等方面進行學習,分得很細。
2.在學習中還要注意幾個問題
(1)要保證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特別是在自主學習培養(yǎng)的剛開始階段,學生還不適應,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還沒有形成,此時,應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較長一些,可以隨著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相對縮短時間。
(2)在自主學習培養(yǎng)過程中不同階段,要適當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在自主學習初始階段,由于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差,有的同學看數學書比看小說還快,看完后,也不知重點講什么,這樣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此階段,教師可帶學生一起看書,教授學生研究教材的方法。如:概念應該怎樣分析,怎樣應用;一個定理的題設和結論又是什么,要想用這個定理,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課本中的例題用到哪些知識點,這些在教學中都很重要。等到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能力時,教師只須告訴學生本節(jié)課達到的目標、重難點即可。
(3)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給予指導、督促,對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對好的及時給予鼓勵,增加自主學習的信心。
(4)在備課時要從學生的認識出發(fā),精心設計,既能完成本課目標,又能遵循學生的思維習慣。不能設計跨度太大的習題,要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要保證自主學習的質量,不能只流于形式。不要把學生的自主學習看成預習,看成只是為教學服務的,而應該把自主學習看成掌握知識的一種手段。
五、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還應處理好與合作學習的關系
初中生的自控能力較差,需要老師、同學們的幫助才能完成自主學習的任務。
另外,由于初中生自身的限制,有時只靠自主學習不能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有些同學看不懂例題,更不會做習題,這時教師不要急于講解,初中生很樂意在同伴中討論學習,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時可以引導學生對例題的結果進行討論,使學生糾正、解答自己沒有做對的習題,進一步掌握好學習內容。在討論中應注意全員參加,不能只流于形式。教師也可以加入討論中,根據各組不同情況,分組提示,對于錯得比較多的地方,可以定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讓學生集體討論,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討論交流中得到提高。
總之,在中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只有通過對教材的認真分析、對學生認真了解、對課堂精心設計和良好的駕馭能力才能營造出一個寬松、和諧的自主學習的氛圍,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才能實現中學素質教育的目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