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龍超
【摘要】為解決微小企業和“三農”等融資難問題,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近年來我國出現了一小額貸款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的引入,在彌補我國金融體系的缺陷、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小額貸款公司在迅猛發展的同時,遇到了法律定位不明確、資金缺乏、利率受限、稅收負擔等發展困境。本文圍繞小額貸款公司發展中的問題,提出了一些關于小額貸款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小額貸款公司問題建議
一、引言
小額貸款是一種引導資金流向農村和欠發達地區,改善農村地區金融服務,促進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信貸服務方式。既是一種重要的扶貧方式,更是一種金融服務的創新。2008年5月,中國銀監會與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布了《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第一次確定了全國范圍內小額貸款公司的合法性地位。
近年來,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的數量快速增長,已經從2008年年底不足500家,增加到2011年年底的超過4000家,4年時間內增加了7倍多。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2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4282家,實收資本3318.66億元,貸款余額3914.74億元。相比2010年,2011年小額貸款公司數額增加49.7%,貸款余額增長98%。無論從業務規模或擴張速度看,同比去年均快速發展。
然而,在小額貸款公司高速發展取得成績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問題和爭議涌現出來。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如何突破發展障礙,成為當前眾多業內人士最關注的話題。
二、我國小額貸款公司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地位不明確
《指導意見》規定“小額貸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業法人與其他社會組織投資設立,不吸收公眾存款,經營小額貸款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這一規定雖然降低了小額貸款公司可能造成的金融風險,但也限制了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壯大。“只貸不存”決定了小額貸款公司并非金融機構,不用辦理《經營金融業務許可證》,只是依照《公司法》的要求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經營小額貸款業務的特殊法人,其設立、經營、監管和終止受《公司法》的規范。但作為經營貸款這類特殊商品的公司,在《公司法》中卻無章可循。而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公司法》、《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等法律對這類處于交叉地點的特殊企業又沒有規定。法律法規環境的缺失無疑會直接影響小額貸款公司可持續發展。
(二)后續資金缺乏
根據《指導意見》的規定,小額貸款公司不吸收公眾存款,資金來源只包括:股東繳納的資本金、捐贈資金和不超過凈資產50%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融入資金。小額貸款公司只貸不存、不能同業拆借、不能接受貸款委托,完全依靠自有資金在運作,這使得日益擴大的資金需求與有限的資金供給之間已經有了較深的矛盾。小額貸款公司的資本金不足已成通病,這影響到它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由于放貸太快,大部分小額貸款公司開業一個季度或半年,就已經處于可用放貸資金較少或無貸可放的“等米下鍋”經營狀況。據相關學者調查顯示,80%以上的小額貸款公司把融資限制作為未來發展的主要障礙。云南昆明呈貢縣斗南小額貸款公司于2009年8月末成立,公司的主要服務對象為該縣的廣大花農、花商、花卉生產經營者,成立不到半年時間,公司1600萬元的貸款額度便已用完。缺乏資金已經使該公司難以滿足個體貸款者和涉農企業的貸款需求。
(三)利率受限
目前,小額貸款公司只能經營單一的小額放貸,還不能經營如票據業務、資產轉讓業務、委托貸款業務等一些低風險業務,其經營區域受限、規模小,風險高。貸款利息收入是其唯一的獲利手段。然而,目前政策規定小額貸款利率最高不超過基準利率4倍,小額貸款公司目前的貸款年利率一般在20%以下,這種低利率政策嚴重制約了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
(四)稅收負擔過重
在現行政策框架下,小額貸款公司從事的雖是金融業務,但卻按一般的工商企業待遇繳稅。不僅需承擔過重的稅收負擔,而且很少享受金融業的優惠政策。首先,小額貸款公司沒有享受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稅收優惠,它必須按照一般服務業的標準照章納稅,包括向稅務部門全額上交5.6%的營業稅,按新企業所得稅25%的企業所得稅和從“股息、紅利所得”中上繳20%的個人所得稅,另外還涉及諸如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稅種,其稅負率最終高達40%以上,遠高于農村信用合作社的稅負。其次,小額貸款公司缺少政府財政補貼的支持。目前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小型金融機構3年內可以享受其貸款余額的2%的財政補助,但小額貸款公司被定性為經地方政府批準成立的非金融企業,不在享受補助之列,這就制約了它支持民營企業和農戶融資業務的拓展。
(五)經營風險較大
小額貸款公司主要面向三農,面向農村低收入階層和以家庭為基礎的微型企業。農業產業由于其本身的特點,受到自然資源、氣候及市場等因素的多重制約,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加上小額信貸的借款主體——農民,大多還屬于經濟劣勢群體自身抗風險能力脆弱,資產不穩定,缺乏風險抵押和標準財務資料,傳統的貸款分析技術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評估困難,加劇了小額貸款公司在放貸過程中與借款人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因此,確定貸款對象的成本高,難度大,農村小額貸款公司必然承擔較高的交易成本和風險成本。
(六)監管主體不明
《指導意見》規定,凡是省級政府能明確一個主管部門(金融辦或相關機構)負責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督管理,并愿意承擔小額貸款公司風險處置責任的,方可在本省(區、市)的縣域范圍內開展組建小額貸款公司試點。《指導意見》雖然強調了小額貸款公司的成立必須要有一個主管部門,但并沒有明確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管主體和監管職責。因此,在小額貸款公司的具體業務監管過程中常存在著監管主體不明的現象。現實中,常常是地方政府金融辦、人民銀行、銀監會和工商局等部門共同對小額貸款公司進行監管,而監管職責又不清晰,因此在具體業務監管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監管漏洞,甚至存在監管“真空”現象。
三、促進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明確市場定位
建議通過立法等形式把小額貸款公司納入“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范疇,更準確的身份是“新型農村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即小額貸款公司應烙上“金融機構”的印記,但又存在“不能吸收公眾存款”的特性,主要使命是服務于“三農”經濟和微小企業。給予小額貸款公司金融機構的地位,有利于落實監管機構并按金融機構標準實施監管,但由于它不能吸收公眾存款,監管程度可適當放低、監管手段可適當變通。有了金融機構的“外衣”,有利于其融資,如同業拆解、從央行獲取再貸款等,以解決后續資金匱乏的問題。
(二)提高融資比例,開辟有效融資渠道
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小額貸款公司的融資比例,將資本金與融資額的比率由1:0.5逐步提高到1:l或1:2。2011年,四川省內5家小額貸款公司率先成為直接融資試點單位,將原來只能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獲得資本凈額50%批發貸款的比例突破至100%,這是繼江蘇、浙江、內蒙等省區突破小額貸款公司外源融資比例的又一省份。另外,可以利用來自國際組織或是國家政策性銀行的批發性貸款,也可以嘗試建立小額貸款信貸基金,負責批發資金給小額貸款公司,滿足其規模擴張需求。
(三)給予優惠利率,放松利率管制
小額貸款公司應從銀行獲得相對的優惠利率,如可按照銀行同業拆借利率。或介于同業拆借利率和貸款利率之間,向商業銀行融資。同時,監管部門應逐步放開小額貸款公司貸款利率限制,使其完全按照市場化原則進行經營。各國實踐經驗表明,帶有補貼性質的低利率常常伴隨著高違約率,而高利率下信貸資產質量較高,因此小額貸款有必要實現市場化利率。小額貸款具有額度小、成本高的特點,只有較高的利率才能彌補操作成本,而不能用一般銀行對工商業或者較大的農業項目的利率水平來套用小額信貸的利率。經濟學家茅于軾認為,小額貸款公司就是高利貸的合法化,較高的足以覆蓋經營成本和風險成本的利率水平,是小額貸款公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四)給予稅收優惠
小額貸款公司承擔了支持“三農”和中小企業發展的責任,已成為現有金融服務體系的一個重要補充,國家對其應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以扶持其發展。例如,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稅收征收可參照農村信用社改革時的稅收優惠政策,按營業稅3%征收,所得稅三年內減半征收。
(五)完善征信系統,降低經營風險
小額貸款公司能否有效的控制風險,決定了公司的持續發展能力。在發放貸款時,對貸款者的信用、其抵押品和擔保人的了解程度,影響著小額貸款公司采取的貸款形式和審查力度,這就要有專門的貸款評估人員和技術。此外,還需要完善的社會誠信體系。然而小額貸款公司受區域、規模的限制,其風險評估和控制系統不健全,導致其抗風險的能力低,對小額貸款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不利,因此,加入社會征信體系刻不容緩。不僅如此,小額貸款公司應建立自身的信用評估體系,更加科學合理的對貸款者的信用做出評估,有效地防止發放貸款后所面臨的風險,以提高其盈利能力,從公司內部增長方面解決部分資金需求。
(六)明確監管機構
根據國際經驗,結合我國的國情,本文認為應當確立銀監會為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管部門,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一是銀監會是我國目前唯一法定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監管機關;二是銀監會可以實施其他機構所不能任意行使的各種監管措施,可以對小額貸款公司實行非審慎性的監管;三是銀監會具有豐富的監管經驗,被譽為“小額信貸之父”的尤努斯教授曾經說過“不能把監管工作留給不了解我們工作的人”,所以應當由具有豐富的監管經驗和專業的監管人員的銀監會對我國的小額貸款公司進行監管。
參考文獻
[1]吳亞琴,魯愛民.《淺議小額貸款公司的持續發展》[J].現代物業.2011(8)
[2]樊鷺.《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發展問題探析》[J].商業會計,2011(2)
[3]胡秋靈,何顯婷.《小額貸款公司可持續發展研究》[J].區域金融研究,2010(8)
[4]苗陽.《小額貸款公司能否突破發展瓶頸》[J].中國市場,2011(1)
[5]孫世艷.《我國小額貸款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與對策》[J].浙江金融,2010(3)
[6]茅于軾.《為什么小額貸款公司必須是高利率的?》[J].農村金融研究,2007(3)
作者簡介:陳亮(1984-),男,漢族,湖北天門人,畢業于云南財經大學,研究方向:金融學;龍超(1964-),男,經濟學博士,云南財經大學教授,云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金融學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