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文霖

在恐龍滅絕后的3500萬年里,陸生哺乳動物的體形日趨龐大。在大約3000萬年前,它們的體重達到了15噸,且體重的增長也趨于平緩。
人們開展了一項全面的研究,首次對世界各地大型化石的尺寸進行了比較。這項研究表明恐龍的滅絕引發了哺乳動物身型的驟長,后者歷經劫難,最終占據了所有大陸。研究顯示,在6500萬年之前,隨著恐龍的滅亡,全球的陸生哺乳動物全都不約而同地順應了周遭的變化。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對哺乳動物的演化問題爭論不休。最初,那些哺乳動物只是些鼩鼱般大小、見恐龍就躲的小動物,但后來卻演化出了巨獸般的龐大身軀。這些巨獸就類似于長毛象,它們的消亡離我們并不遙遠。早在10年前,現就職于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圣巴巴拉分校的約翰·阿爾羅伊就在報告中指出,北美洲的哺乳動物曾經持續不斷地變大,這一過程延續了6500萬年。而在那之前,已有眾多的生物遭受了滅頂之災,這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標志著恐龍時代的終結。
如今,就職于阿爾伯克基新墨西哥大學的費利薩·史密斯已與其19位同事一起,把目光投向了諸多的哺乳動物化石,這些化石分別出土于非洲、歐亞大陸和南美洲。他們想要弄清這種最大體形隨時間變化的規律。他們發現這一模式“隨著時空的推移而重復出現”。“這著實讓人吃驚不小。”史密斯說道。
眾多的化石表明,哺乳動物最初的體重僅為10克~100克。但是后來,它們的體重猛增,又過了約2500萬年,它們的體重終于達到了17噸的極值。其中,最為巨大的當屬巨犀,它們也是有史以來在陸地上生存過的最大的哺乳動物。它們是一種無角的、像犀牛一樣的食草動物,肩高約為5.5米。
“根本原因在于,隨著恐龍的消亡,哺乳動物成了唯一的吃植物的動物,這一變化是突如其來的。”來自加拿大亞伯達卡爾加里大學的杰西卡·西奧多這樣說道,“隨著身體的變大,食草動物相對其他動物的進食效率更高。”
獵食性哺乳動物的體重從未遠超1噸,它們就和現在的北極熊差不多大。史密斯說,大個頭可能會讓這些捕食動物碰上麻煩,因為獵食動物的碩大身材能令潛在的獵物輕而易舉地發現并避開獵食者。
史密斯還認為,體溫和熱量因素制約了哺乳動物的進一步猛長,因為在溫暖的氣候條件下,龐大的哺乳動物沒法輕易散熱。史密斯相信,哪怕是最大的巨形動物也沒有那些巨型恐龍大,因為恐龍體內產生的熱量較少。現在科學界普遍認為,許多恐龍具有比現存爬蟲類更高的代謝率,可能所有恐龍都是。小型恐龍可能是內溫性動物,而大型恐龍則可能是巨溫性動物。
也有人對此表示懷疑。美國洛杉磯西方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唐納德·普羅瑟羅說:
“我認為,我們尚不清楚巨型動物之所以會在特定時期出現的真正原因。”阿爾羅伊說,生物世系的諸多變化更能顯示進化的趨勢,而那種只關注巨型物種的做法是無法與之相比的。
(裘楓 插圖)